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861章

作者:贪玩蓝月

李世民接过密信看了一遍,道:“太子说三日后将会返回,关于吐蕃的处置,还是等太子回来再说,大家先回去考虑一下。”

0 0 …

李世民看了一眼房玄龄,接道:“这事尚书省先拟个章程出来,到时大家一起讨论吐蕃国的去留,及后续事谊。”

大事要等太子回来一同商量,再无朝事,李世民手一挥,散了朝。

……

李世民回到养心殿后,对赵内侍道:“不要让房玄龄与李绩回去了,朕要见他们。”

赵内侍答应一声,去太极宫外请了房玄龄与李绩来养心殿。

李世民见到二人,张口道:“你们觉得这吐蕃国要怎么处置?”

李绩大声道:“吐蕃是狼子野心之辈,非我族类其心必诛,臣以为不必保留,斩草除根才对!”

李世民点点头,瞅了房玄龄一眼。

房玄龄知道,皇上叫自己来养心殿明显就是有事商量,但这种大事只怕皇上早有决心去怎么做。

而太子殿下发来密信,谁都没看到,皇上一看到密信就说这种大事,明显太子殿下也会有如何决断吐蕃的主意在密信之中。

因此,房玄龄有点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为何找自己两人来说这个事?

既然陛下和太子都有决定,何必又找自己来商量?.

第835章 唐朝的奥斯卡影帝们(第一更)

李世民见房玄龄沉默不语,脸上阴晴不定,一指旁边太师椅,道:“坐下说吧。”

房玄龄道:“臣不赞同李绩的说法,这种蛮荒之地需得慢慢教化,他既然愿意称皇上为天可汉,也愿岁岁朝贡,以后就是我大唐属国,如要兼并,那蛮荒之地会耗去朝廷精力与财力!实不划算。”

李绩道:“不知陛下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道:“这里没有外人,朕就直说了。之所以召你们二人前来,是因为你们是多数文武大臣之首,想请你们带个头。”

“太子在密信里说了,一定要切底铲除吐蕃,但吐蕃是他以武力征服在前,如再说切底铲除,只怕吐蕃百姓逆反,以后教化吐蕃就会出现问题”

李世民说到这,房玄龄哪还有不明白的。

朝廷里也有很多人是不会赞成切底灭吐蕃的,毕竟这也是一各负担,皇上这是要自己两人带头主张21灭吐蕃,消除异声。

而太子殿下为了应付吐蕃百姓,表面上是会让吐蕃归附而不铲除。说白了就是要在朝廷上唱个戏给吐蕃百姓看,白脸让太子来演,黑脸自然就是群臣来演了。

李世民微笑着看着两人,两人自然都是聪明人,知道黑脸总不能让太子殿下来做。

李绩道:“微臣明白了,待臣回去之后,会联络各武将劝朝廷兼并吐蕃,让世上日后再无吐蕃!”

李世民道:“到时太子入朝,可能会对你们有压力……”

“臣万死不辞!”

既然太子殿下一力主张灭吐蕃,房玄龄就愿意保留自己的意见。但他还是请李世民多想想,兼并之后将会给大唐带来的麻烦。

房玄龄的想法比较老重,也不无道理,毕竟兼并一国,就得为这一国的民生考虑,吐蕃国比较穷,要照顾的地方就太多了。

但三人都有一个想法,李佑既然一力主张兼并,就一定也为吐蕃族的民生考虑了……战后重建等都将是朝廷大事。

而且还得让吐蕃族安定下来,得有饭吃,才能长治久安,兼并后这些就都是朝廷的事了。

……

太子殿下将在三日后凯旋归来,这一消息马上传遍整个长安!

许久以来,在长安上空密布的阴云一时豁然开朗。

既然是凯旋归来,自然是大唐这一仗打赢了,而且还听说活捉了松赞干布,一时民心大振。

李靖也重回长安,一时百姓奔走相告,如碰到天大的喜事。

这对于百姓来讲自然是最大的喜事,东宫更是张灯结彩,准备迎接太子回宫。

东宫上下是比朝廷更当心太子安危,现在也是比谁都喜庆。

小筑更是一脸喜气,早早就招呼所有下人将东宫打扫一遍,就只等李祐回来了。

……

三天只不过一眨眼之间。

这日全长安三品及以上官员全部迎出十里长亭外,整个长安如遇重大节日,自建国以来,唐朝就极为重视外面将军凯旋归来,这次更是不同凡响。

长安各大街,众百姓自发洒水清街,两旁大街全张灯结彩,更有闻到消息的郎官更将自己的大婚之日定在这一天,以沾喜气。

十里长亭处,挤满了众多朝廷大员,李世民更没坐龙辇,带着众臣徒步而行。

李世民所以这样重视李佑归来,一是这次功劳太大,二是确实想念,三是李佑的确乃自己的骄傲。

今天风和日丽,风清云淡,是个好日子。

“连天都特别照顾啊……”有大臣感叹。

众臣翘首以待,不时有探马来回奔波,报告太子殿下一行已到哪里。

午时一过,远处传来马蹄声,有人屏住呼吸。

李世民一脸笑意,老远迎了上去。一众人马到了近前,众臣才看清,这行人马实在简单,也就四五十人的护卫,与想象中的大军气势差得远了,后面还跟着两辆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