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889章

作者:贪玩蓝月

李世民双目圆睁,满脸的迷茫。

“又是锤子又是铁炉的,出来打仗你都带的是些什(ajei)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李世民又好气又好笑,好气是因为李祐竟然带了如此多的和打仗无关的东西,好笑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成了眼下破敌之法的关键!

“毕竟儿臣是个准备万全的男人。”

李祐一本正经的说道,只不过有一点他没有告诉李世民,那些战锤和锻铁用的铁炉并不是装在辎重车上,而是藏在李祐的袖里乾坤里。

“儿臣只需要父皇拨给我五千士兵,我便可给全军改造出钩镰枪!再教会他们使用钩镰枪的方法和战阵即可。”

“战阵?!”

李世民霍然起身,惊讶的声音打断了李祐的话。

“阳杰,你是说你还创造了钩镰枪的枪法,然后又根据枪法创造出了使用钩镰枪的战阵?”

李祐呵呵一笑说道:“正是,毕竟儿臣也是位武圣,具备足够的武学水准,所以我这战阵正好就是克制像铁塔军这样的重甲骑兵!”

“妖孽呀!”

李世民在心中惊呼出声,重新的打量起一身戎装的李祐,他发现自从一年多前李祐向他献上马蹄铁之后,便如妖孽一般的成长起来。

按理来说,他有如此才能,以前在皇子之中不应该是籍籍无名之辈啊?

李世民的眼神渐渐深邃起来,要说大才放在眼前一直没被发现,没被任用,李世民是不相信的。

他自认为慧眼识英才,更曾夸口天下英雄尽入朕囊,没理由自己亲生儿子有如此才能而没被他发现。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李祐一直在暗中隐忍,李祐一直在暗中一边修炼武道,一边翻阅天下名著,这么多年一直如楚国的五彩大鸟一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如此心性,李世民自问自己是没有的。

不过这等英才,却是我李世民的儿子,看来老天真是要我大唐千秋万代啊!

心念至此,李世民并未对李祐有丝毫的不满,相反却更加的欣赏起来。

“哈哈哈,阳杰你只管放心去做,朕等待你的喜讯!”

第863章 何愁疆土不定?(第二更)

李祐当即行动了起来,找到一出空无一人的军帐,长袖飞舞。

随着一阵流光闪烁,无数的铁锤、钢鞭、铁炉从袖子中流水般飞了出来,只是片刻无数的兵器铁炉就堆满了自己的营帐。

如果有人目睹这一切一定会以为自己见了神迹,这正是李祐身上的一件五星级道具“袖里乾坤”的功~效。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准备完毕,李-祐负手出了军帐。

而这时五千名大唐军人也正好达到,领头将领许林单膝跪在李祐身前,以右臂锤击胸口高声说道:“末将许林,受皇命前来太子殿下账下听令。”

李祐亲手将许林搀扶起来,从怀中掏出钩镰枪的图纸说道:“此枪名为钩镰枪,专破重铠骑兵。”

许林也是一名老将了,浸染沙场已久,一看这钩镰枪的模样,脑海中不由得开始幻想这以此枪对战铁塔军的战果。

想着想着他的眼睛不由的亮了起来,显然意识到这把怪模怪样的长枪,绝对是天生克制骑兵!

“此枪一旦配备到军中,”许林的声音沙哑着说道,“我们当可破铁塔军!”

许林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旧部被铁塔军屠戮,一个又一个的死在他面前的身影,他的牙齿死死的咬在一起。

他曾经对那些死去的士兵许下过要带他们回家的诺言,可是此刻却只剩他一人苟活着!

许林猛然跪倒在李祐脚前,双手抱拳低吼道:“末将许林,愿为太子殿下之剑,大破铁塔军,生擒渊盖苏文!”

随着许林的高喊,五千大唐军卒也同一时间跪倒在李祐面前,齐声吼道:“我等愿为太子之剑,打破铁塔军,生擒渊盖苏文!”

五千大唐的男儿吼叫声传出许久,大飞吹来,满地的肃杀。

李祐也严肃起来,伸手按在许林的头上,沉声说道:“必破渊盖苏文,必杀铁塔军!”

“天佑大唐!”

军卒们再一次大叫起来,声嘶力竭杀气纵横。

有杀气就有士气,有士气自然就有干劲,在李祐的指挥下很快一把又一把的钩镰枪被改装出来。

看着由镔铁打造的钩镰枪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李祐不由得豪气顿生。

“孤有如此利器,何愁疆土不定!”

“许林,”李祐将许林叫了过来对他说,“你现在召集全军百夫长以上的军卒来孤身前听令,孤叫你们知道钩镰枪的厉害!”

许林领命,不一会全军百夫长以上的军卒都来到李祐面前。

李祐拿起钩镰枪,随手舞了几个枪花,然后对军卒们说道:“此枪名为钩镰枪,此枪重不在枪而在一个钩子。”

李祐以手指着钩镰处说道:“此钩锋利无比,碰见战马只要扣住骑兵的马脚轻轻一拽便能断掉马蹄,让马上的骑兵摔落于马下!”

“铁塔军虽然身负重铠,马身上也覆盖重铠,可是在马蹄处却没有丝毫的保护,破绽百出。而且铁塔军的重铠重量惊人,饶是高丽宝马神骏,加上两幅铠甲惊愕一个人的重量也只能慢跑,这就给了我们钩镰枪的用武之地!”

说着李祐挥舞起钩镰枪,一招一式的演示钩镰枪法,在关键处也适时的停下来给军卒们讲解。

李祐本身武道修为就极高,一套钩镰枪法配合精纯的内力演练起来,一套枪法的时间下来就征服了这些军卒。

大唐军中早因为过去的许多事情,而流传着李祐天才的名声,此刻一套枪法又将李祐高深的武道修为展示出来,自然就轻易的征服了军卒。

李祐借着演练枪法的名义一展自己的武道修为,结论自然如李祐所想那般,这帮被征服的军卒已经从心里开始愿意为李祐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