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美女如云/武侠之花间邪王记 第92章

作者:关节炎

没办法,美人儿场主的口味,实在太挑剔了。做出的餐点,稍不趁她心意,便有可能被解雇,失去这份薪酬丰厚的差事。这教这位大师傅如何敢分心旁顾?

独孤策在旁看了一会儿,突然问:“在做包子?”

那大师傅正全神贯注,不防有人突然在耳边说话,顿时吓了一跳,一脸恼火地侧过头来,刚要喝斥,忽看清了独孤策的模样。

大师傅又是一惊,怒容消敛,口称恕罪,就要行礼。

独孤策和声说道:“不必多礼,是我打扰你了。”笑了笑,又道:“商场主的口味,很难伺候吧?”

那大师傅尴尬一笑,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但面上神情,显是对独孤策的话深以为然。

独孤策又道:“不如这样,今天这顿早餐,我来做吧。”

大师傅一惊:“这如何使得?公子万金之躯,又是贵客,怎能让您执此贱业?”

“贱业?”独孤策不以为然一笑,“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饮食就是治国第一大道。厨房工作,怎会是贱业?”

说话间,他挽起袖子,笑道:“劳烦师傅为我打一打下手。”

“这……”大师傅一脸为难,一来不敢让独孤策这贵客动手下厨,二来怕独孤策手艺不行,做出的早点不合场主胃口。到时候场主必不会责怪独孤公子,他这个大师傅怕是就得代为受过了。

独孤策也不解释,只笑道:“麻烦师傅为我取一袋粟米,一包生面粉来。”

“粟米?”大师傅不解,问道:“粟米口感粗糙扎嘴,场主向来是不吃的。面粉的话,这里就有发好的面,公子为何还要生面粉?”

独孤策这下得解释一番了:“我要做的早点,须得用死面【未发酵的面】做皮。发好的面,反而不合用。至于粟米,之所以粗糙扎嘴,只因脱壳未净,有谷壳残留,口感才会不好。本公子自有特别的脱壳办法,师傅只需帮我取来便是。”

大师傅拗不过他,照他吩咐,将生面粉、粟米取来了。

独孤策又吩咐大师傅为他备下鲜羊肉、羊大骨、鲜鱼、猪皮、子母油、小磨香油、黄酒、甜面酱、白糖、紫菜等食材、佐料。

大师傅照他吩咐,取食材时,独孤策亲自动手,为脱壳不彻底的粟米二次脱壳。

粟米就是小米,自夏朝以前,就是中原大地炎黄子民的主食。到隋时,仍然是民间的主粮。但自小麦、稻米兴起后,富贵人家的餐桌上,便渐渐没有了小米的地位。

其中最大原因,就在于小米吃起来粗糙扎嘴,口感远不及面粉、大米。

而小米之所以口感不好,则是因为脱壳技术不过关。

一粒小米,直径不过一毫米,以隋时的技术,真没办法将如此细小的米粒脱壳干净。以至于米粒之上,常残留大量谷壳,导致口感不行。

但这难不倒独孤策。

他拿起装着小米的麻布口袋,在袋子上轻轻拍了两掌。随后便将小米倒进锅里,用水一漂,就见水面上,漂满了一层细碎的谷壳。

倒去谷壳,再漂洗两遍,锅中小米,便粒粒澄黄,颗颗干净,不见一丝谷壳残留。

大师傅看得目瞪口呆,全没有想到,武功居然还有这种用途,居然还能给谷子脱壳!

独孤策的表演还在继续。

他将小米炖上,小火慢熬,之后开始和生面。和面时,他双手时轻时重,时快时慢,时而揉制,时而抓捏,时而拍打,分明是一套擒拿掌法。

那面团在他手中不断变幻形态,不进挤出一些杂质,被他随手挥去。揉了足足一刻钟,面团体积赫然缩小了五分之一,变得筋道透亮,一看就让人食指大动。

备好了面,独孤策又开始制馅。

他先将大量的羊大骨、鲜鱼、猪皮及姜、葱等佐料放入大锅,以熬制胶冻。

因时间有限,又没有高压锅,独孤策便一手按住锅盖,另一只手放到锅底,隔着尺半距离发功一催,锅底顿时热浪滚滚,锅中水很快便沸了,大量蒸汽冒出,企图冲开锅盖,却被他一手压制。

只片刻,锅中便散发出诱人异香,令人食指大动,暗咽唾沫。

此时此刻,不但这大师傅目瞪口呆,其他注意到独孤策下厨的厨师、杂役们,也情不自禁地放下了手头的事,呆呆地看着他施为。

“内家真气,还能这么用啊!用来催火?太奢侈了吧?”

“难以想象!难以置信!”

“难道以后做厨师,还得有一身雄厚的内力不成?”

“还好还好,不是哪个武林高手,都能像独孤公子一样,放下身段用武功做饭的。否则我们这些人,还不个个都得失业啊?”

一刻钟后,锅中羊大骨里的骨髓便被熬出,与熬化的鲜鱼、猪皮混成一团,不分彼此。

独孤策遂收了手段,开锅放入黄酒、香油,又合上锅盖,让灶台小火继续慢熬,使骨肉分离,杂质下沉,清质上升。自己则开始剁鲜羊肉制主馅。

他先以掌劲轰击鲜羊肉,震碎内部坚韧筋络,却不损纤维,不使肉|汁外溢。之后刀落如雨,将羊肉剁成细馅,又掺入各种佐料拌匀。

主馅制好时,锅里的肉汤,也已熬好。独孤策便取洁净纱布,蒙在另一口锅的锅口,将汤锅内的鲜汤,以大勺舀出,倒入另一口锅中。

有纱布过滤,只有清汤进了另一口锅中。汤中碎羊肉、碎鱼肉、碎猪皮等杂质,则留在了纱布上。

独孤策又将那清汤放到小火上,一边熬制,一边放入少量紫菜粉,以替代这时代没有的味精。稍熬一阵,他便熄了火,使清亮鲜汤自然冷却、凝固。

冬日寒冷,无需多久,这由羊骨髓、鲜鱼冻质、融化猪皮混合而成的鲜汤,便会慢慢凝成一层半透明的胶质。

死面皮、肉馅、肉冻胶质,这三样加起来,灌汤包的制作材料,便已算是配备齐全。而在华夏历史上,灌汤包最早也要到北宋才会出现。

独孤策自信,以他的手段、配方,制出的这超时代的美食,一定能让商秀珣吃得赞不绝口,彻底俘虏美人儿场主的胃。

准备好了材料,正要做包子时,独孤策忽然发现,厨房里只有大蒸笼,没有小蒸笼。

这可不行,灌汤包怎能用大蒸笼蒸呢?

没得说,独孤策又是自己动手,以精妙刀法削竹蔑,做蒸笼。

厨房师傅们已经目瞪口呆到麻木了。

上一篇:全职业满级之后

下一篇:网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