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企谷的弑神者物语 第342章

作者:数字老魔

埃及的国际航班进港口,位于开罗市东北方25公里处,比企谷等人大概坐了半个小时的样子,便进入了市区。

随着进一步深入,他们终于看到了横在城市中的尼罗河。

世界上,只要是对地理稍微有点兴趣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不知道尼罗河。

这条古老的大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在大约6500万年前就存在了,其源头是布隆迪卡盖拉河,全长约6800千米,流经面积约达33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地区面积的十分之一,其水资源主要集中在现代的埃及和苏丹这两个国家境内,又以埃及境内为多。

没有尼罗河,就没有绚丽多彩的古埃及文明。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北非的气候还处于湿润温和阶段,降雨充沛,那时候这个地方还不是漫漫黄沙,反而到处都是绿色的草地。

但从公元前两万年和公元前四千年,北非地区出现了两次气候干旱转变期,这使得整个非洲东北部适合人类的地区从此只限于尼罗河河谷、三角洲地区和少数绿洲,人口数量和对食物的需求量的增多导致当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类不得不大力发展种植业,由狩猎采集逐渐定居下来,发展出农耕文明的雏形。

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将尼罗河周围肥沃的土壤称作“黑土地”,四边沙漠包围的地区称作“红土地”,北部地中海称为“伟大的绿色”,至于尼罗河本身,古埃及人更是将其直接视为神灵,主要宗教崇拜对象称尼罗河为哈比神,即“泛滥的洪水”。

不仅如此,尼罗河还为埃及提供了交通之便,在新王朝之前埃及的陆上交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驴子是当时唯一的陆上运输工具,大量的商业运输以及旅行都几乎依赖尼罗河。

即使古埃及文明烟消云散,但这条大河仍旧川流不息,循环往复的孕育着这片沃土,只是随着阿斯旺水坝等一系列水利设施的兴建,尼罗河的泛滥在当代已经几乎失去对埃及农业的影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失去了尼罗河的洪水滋润后,埃及也如曾经的两河流域一样,开始面临土地盐碱化的问题了。

而如今,世上最年轻的弑神者,也踏上了这片土地。

-----------------------------------------

PS:今天的第一根,下一根应该是下午了,如无意外,今天也是至少三根的,昨天有两个万赏呢!

另外看到书评区有人问了,如果穿越古代是用什么动漫,有人说了那位玛丽苏尼罗河女儿,也有人说那位爆炸正太王,但我想说——你们想多了……穿越古代剧情我不会去套动漫作品的,你们当成是架空类神话历史来看就行。

比如古代埃及法老时代的某个被认为是虚构的重大事件,你们都知道是啥的。

第四十八章 从南往北

古代的埃及以孟菲斯为界,将埃及分为上下埃及两部分,那座古城就坐落在开罗附近,以此为界,北方为下埃及。

而往南直到第一瀑布的阿斯旺,尼罗河两岸的狭窄谷地,便是上埃及,在新王朝之前,这里一直是古埃及王国的重心所在,所以比企谷决定首先前往这一地区进行考察。

不过第一天,比企谷和雪之下姐妹先游览了一番开罗,这座跨尼罗河两岸而建立的古老城市如今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尽管已经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但依旧称得上是气魄雄伟,风貌壮观,一天游览下来,就连雪之下雪乃的脸上也带了笑。

之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比企谷就早早的起来,决定往南开始自己的考察了。

他拒绝了哈萨齐所提议的,乘坐现代的交通工具的提议,而是采取与古埃及人同样的方式——借助尼罗河之水与风力,乘船前往。

作为地头蛇,哈萨齐是很合格的,他很快就找来了一艘带帆橹船,绝对的复古,完全依靠人力和风力、水流进行活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动力来源的东西,那船工比企谷甚至都见过,就是当初去过千叶的埃及巫师之一。

船体看上去不是很新,但明显经过一番布置了。

比企谷对此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古埃及人当初是怎么从下埃及前往上埃及的,他就怎么去。

他带着两女上了船,哈萨齐紧随其后,如果附近的普通人能看的到的话,还会发现他肩膀上趴着一只狐狸……

河面上,风自北方而来,且风力很足,操船的巫师如祖先一般扬起了帆,不需要动用撸就能让船只很平稳的在水面上行进。

从古至今,在尼罗河附近所盛行的风向与尼罗河水的流向就是完全相反的。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旅行”一词就是依据现实中的古埃及人借助尼罗河往返于上下埃及的方式而发明出来的,带风帆船的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朝南走,驾着橹船的象形文字符号表示向北走。

比企谷放眼望去,大河两岸,有许多耕地,但如果是在古代,此时的尼罗河两岸应该正受到洪水的侵袭。

从古至今,尼罗河一直很有规律的泛滥,连水量都差不多,时间是从七月开始,九月和十月退去,古代的埃及人也按照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将全年分为三季,而非现代人所熟悉的四个季度。

古埃及的农夫们既不求雨,也不拜什么土地,他们只期盼每年一度的尼罗河的泛滥,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围绕着这一点进行。

当尼罗河的泛滥达到最高峰时,除了那些坐落在自然形成的山和人为高地上的规模可观的城市和村庄外,整个国家都被水淹没,而在三角洲地区,连大海都会被洪水击退,这种威力是三角洲产生的直接原因,原本这个地区是地中海的一部分。

而当退潮之后,谷地与三角洲都将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具有丰富的营养矿物质的沃土,古埃及人只需要重新丈量土地,然后将种子洒下再踩上一遍即可。

就算是比企谷这种对埃及根本不怎么了解的人,在来到这片土地上之后,也能马上感受到这条大河对于埃及的意义,没有尼罗河这里只是一片不毛之地而已。

充分感受着这一切,比企谷就这么站在船头,默默无语——当然说他是在全力装逼也是可以的,或者说……他就是在装逼啊!

比企谷的目标,是阿斯旺,既然是向南,那索性就从最南边开始好了。

选择这个地方当然是有理由的。

一来这个地方本来就是一座古城,附近有很多古迹,虽然因为水坝的关系很多都遭到了破坏,但还是有一些遗留或者被保护了下来。

二来这里也是古埃及所认为的尼罗河发源之处,掌握洪水的神就是在这里发起尼罗河的泛滥力量,这些神里既有被一直被视为尼罗河神的哈比,也有奥西里斯和祂的妻子伊西斯——没办法,那年代没什么娱乐,所以埃及众神一直马甲换的飞起。

当比企谷抵达这个城市的时候,已经是夜晚了。

也许这算比较快的,因为即便坐火车,从开罗到阿斯旺也要十几个钟头,至于这里面有没有埃及的火车系统太落后的因素就不知道了。

埃及其实是个不怎么喜欢太多变化的国家,自古埃及时代起,埃及的社会就几乎是一成不变,尼罗河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古代埃及的农业带来无比便利的自然灌溉,使古埃及人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收获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的粮食,但也塑造了古埃及人不思进取,满于现状的懒惰性格,这也让曾经兴盛一时的古埃及文明被一个个后起的民族所超越,并在之后的漫长历史中不断被外族所征服统治。

而现代的埃及人有没有这种性格,就不知道了。

不过比企谷一路行来,比起穿越前大搞基础建设,到处都是工地的老家,这里确实有一份难得的宁静,和开罗比起来好似是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在岸边没有城镇的河道上行驶时,更有一种回到古代的错觉。

这一切在抵达阿斯旺港口的时候,总算有了改变。

老实说,作为埃及南方的重要城市,阿斯旺给比企谷的感觉比开罗还要好一些。

这座古城如今是埃及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南方的贸易中心。

从港口的方向看过去,给人一股洁净的感觉,港口停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可以看到大型的旅游客轮。

比起开罗,这里更像是埃及的首都,至少比企谷没在这里随便望一眼就能看到清真寺。

而实际上,这里也确实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时是古埃及的南方重镇和进入黑非洲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