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级选择 第100章

作者:一个都不能少

就连走在前头的李二也停下了脚步,一脸的心动之色

一个商业城就如此盈利,那十个10商业城,二十个商业城呢要是如此的话,以后国库恐怕都要扩建数倍,要不然都装不下钱了

这个时候,谁要是敢在李二面前提什么商业小道,不与民争利之类唧唧歪歪的,绝对就是拉出先打几十大板再说

至于文武大臣们,虽然没有捞到商业城的股份,但是秦怀道的其他产业,包括商业城的店铺,不少都是这群人开设的

六千多万贯的大蛋糕,人人都有份啊!贪污受贿都没有这个来钱快,还要承担被锦衣卫抄家杀头的风险,商业这边只要老老实实纳税,李二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整个大唐,除了秦怀道以外,就是李二赚的私房钱最多了

如今皇宫和各个国公府,都在变着花样的翻修府邸,吃穿用度都好了无数倍,还不都靠的是商业

这要是让大家再回去之前那紧巴巴,偶尔都不能准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谁愿意啊!何况国库有钱之后,俸禄了数倍,即使是不懂商心为官的,也都可以让全家过上好日子了

毕竟如今随着商业大发展,工厂化流水线模式的推广,成本下来了,产量上去了,物价其实是往下跌的,就连升斗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商业和工业发展的好处

东西,变便宜了,赚的钱变多了,百姓们也敢以消费,乐以消费,消费需求的提升,再次推动了商业和工业的大发展

完全是进入了良性循环

光是从如今报纸不断上升的销量就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上面刊登的商业板块,更是第一次取代了八卦版块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热点

秦怀道成功地用利益,将上到朝堂君臣,吓到贩夫走卒,都成功绑在了一起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阻挡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前进了

一个腾飞起来的大唐,爆发出来的能量有多大,就连已经是辽王的秦怀道都不知道

“对啊,商业城如此赚钱,多建几个就是了”

其余文武大臣们也是纷纷赞同道,并且下定了决心,不惜天价也要入股

若是秦怀道愿意的话,长安新城商业城的股份,一成:两千万贯都有人抢着要!绝对是万金不换

至于商业城里面的店铺,价值已经足足翻了十倍,而且还根本没人卖

0只要是不傻的人,都不会把这些下金蛋的母鸡给卖掉

看着君臣们急切的眼神,秦怀道却是微微一笑道:“陛下,此刻商业城刚刚开始,多建几座商业城,不仅效果不大,而且只会分散客流量,并且造成互相竞争,反而浪费”

“臣以为不如再等一段时间,在南方另择一靠海交通方便的地区,再开设一个新的商业城更好”

李二的脑子也是清醒了许多,这个时候,在北方多开几个商业城,不仅要投入大笔钱,而且也没办法吸引来更多的客商,反而是会互相竞争,白白让异国商人得利

要新建商业城,也要找个远离长安城,交通便利的地方,才能形成一南一北互补:的局面

如今的江南虽然已经开发起来,但是富裕的也就是大运河经过的余杭,扬州等地而已,完全可以借助商业城把南方的其余地区也开发起来,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举动

大唐的南方,可有不少都是靠海的区域啊

在海运越发重要的今日,这些靠海的城市,光是吃海贸海运,就能发展起来

而且拖一段时间,这些异国商人回国赚到钱了,再次来大唐的时候,消费能力更强了,一个长安商业城也满足不了了,正好是一举多得

“还是贤婿考虑的周到,就依贤婿所言吧!”

“关于商业一道,整个大唐,没有比贤婿更懂的,就以贤婿为主,朕会让户部和工部多多配合贤婿!”

李二大笑道,眼睛已经是变成了外圆内方的孔方兄的模样

心里在美滋滋地打算着后宫又可以多修建几座建筑,可以多搞几个皇家别苑了

如今李二的內库,在跟着秦怀道一路投资之后,可是充裕的很,所需费用都是从內库支出,完全让朝臣们挑不出毛病来

这种有钱的感觉,真特么的爽啊!有钱是真可以为所欲为的卜

第两百四十七章:科举改革,糊名制度

(第三更!求全订!)

偷懒了没几天,秦怀道又开始在书房里面忙碌起来了

因为李二已经决定了,将于今年秋收之时,开恩科

而秦怀道,就是那位辛苦的主考官,需要梳理出来整个科举考试的条条框框起来

科举虽然由隋朝创立,但是正式开始是在唐朝,从武德年间到如今,科举的条例都还在不断完善中,李二任命秦怀道为主考官,实际上也是希望秦怀道能为科举确立一个正式的模板出来

之前的几次科举,都是比较随意的,只在部分大洲县进行初步选拔,合格者便可直接参加“省试”

,省试名义上是由尚书省主持的全国性考试,相当于后来的“会试”

,其录取人选与各人的名次,,全由主考官一人确定“三六零”

也因此,主考官的个人品德和学识就十分关键,由于考卷不糊名的原因,有时尚未开考,名次,,就已经定了下来,一科下来都是知名的世家子弟

为此,唐朝又加了一道要求,高中的进士,必须经吏部考以身,言,书,判,合格后始能授官

科举又主要分为明经,进士两科,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说白了就是填空题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的要求就很高了,不仅要求对仗工整,而且要言之有物,还有有意境才行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上一篇:综漫:置换诸天

下一篇:型月无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