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摊牌了,我是曹操 第316章

作者:年年有钱

紧接着,他一把夺过易小天面前的酒樽,替他饮了一樽…旋即方才开口。“易兄,先不忙着说我的急事儿,你方才提到的河北局势,且细细的讲讲…就因为这局势,我这脑子里都快乱成了一团浆糊了。”

“这有什么乱的?”

俨然,易小天的言语很轻松,似乎河北的局势尽在掌控…

这份自信与洒脱,倒是让曹操无比的钦佩…

曹操竖起耳朵,仔仔细细的听他的高论。

易小天的声音接着传出。“瞒兄,如今曹操取了邺城,谋下冀州,这大汉最富饶、繁荣的大州已经掌握在手中,且看他四周,北面的幽州苦寒之地,西面的并州边塞之地,青州更别说了,是当年黄巾军闹得最凶的地方…难道,瞒兄不觉得,袁氏余孽占据这三州,不过是苟延残喘么?”

易小天先是抛出一个疑问…

嘿…被他这么一讲,曹操还当真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似乎…袁氏余孽占据三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哪!

这个想法刚刚出现,很快就被曹操给否认。

今儿一早的衙署议事,众谋臣们细细的商谈了下如今的局势,结合幽州、并州、青州的情报,大家的结论出奇的一致,袁氏余孽不容小觑。

似乎…这三州加起来,还有不下二十万袁军,且附近异族林立,大多与袁氏一族交好,局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乐观。

心念于此,曹操当即提出质疑。

“易兄,起先我也以为区区边陲三州不过是袁氏余孽苟延残喘,可是…根据情报传回,这三州的兵力并不少,军资、粮草也很充足,况且…说到底他们还是袁氏一派,倘若翻然醒悟联合起来,依旧能给曹操不少的麻烦哪!”

“联合?”

易小天眼眸一眯,从话语中,他敏锐的察觉到曹操口中一个信息错误的点。

“怎么会给他们幡然醒悟,联合起来的时间呢?”易小天语气变得凝重。“如今的曹操…应该一鼓作气逐个击破,彻底的荡平北境,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倘若一口气真的懈怠下来了,那…大好的局面反倒是彻底的葬送了。”

……

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么?

曹操敲了敲脑门,今日衙署议事,争论最大的点就在于…是应该一鼓作气荡平北境,还是应该休养生息,毕竟…这些年,南征北战,袁军累,曹军也累呀,不光曹军累,就是曹操也感受到了久违的疲倦…

他心里依旧是没有停止过一统天下,成就王图霸业的征程,可身体却是无比的诚实,他累了,疲惫了,也想放慢步伐好好休息、休息…最起码休整一两年,等两年后,断剑重铸之日,必是英雄归来之时!

可似乎,易小天并不支持他,易兄谋略的大方向就是四个字——一鼓作气!

咻…

曹操呼出口气,接着讲道。

“易兄,一鼓作气不是说不行,曹军累,袁军只会更累,曹军疲倦,总算还有接连的大胜鼓舞士气,袁军接连铩羽,如今怯战情绪必然严重…可是…”

讲到这儿,曹操顿了一下,继而摆摆手。

“有几个难点哪…”

目光闪烁,曹操摇了摇头。“首当其冲的是冀州的留守问题,不瞒易兄…如今,曹操麾下都选不出来一个掌管治安的邺城令,选出不来一个总理邺城文案的主簿…倘若这时候,曹操大军无论是进攻并、青、幽州的哪一个,后方不稳,这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曹操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懊恼不已的味道,接下来的话,他又加重了语气。

“其次…易兄虽然提到这袁尚、袁谭、高干是外强中干,是活在想象里…可实际上,他们的兵力都不弱,所部也有不少悍将,再加上以逸待劳,三州的城高河深,不好办哪!况且…就算是要打?先打哪个?后打哪个呢?曹操大军出征期间,会不会后院起火,可不能重复当年吕布偷袭兖州的故事了!”

不愧是曹操…在谋划大局上已经变得极其谨慎。

一字一句,将整个北方的局势分析的头头是道,此间的机会与难题一并抛出…整个局势看的无比通透!

这点就连易小天都不由得啧啧称奇,瞒兄进步了呀…

诚然,现在的曹操,才不会是当年那个脑袋一热,就敢孤军深入去追逐董卓,最终大败而归的曹操…

如今的他智计深沉,走一步都能看到未来的三、四步,凡是考虑的极其周全。

当然,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凡是最大的胜利,往往是兵行险着。

“瞒兄…你一共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且先为你解决第一个!邺城的留守问题!”

易小天微微一笑,继而端起酒碗,抿了一口,润了润喉咙,方才继续开口。“诚然,曹操此番率兵北上带来的大多数是武将,是谋臣,在治理城邦上难免捉襟见拙…故而,也的确会出现瞒兄提到的,没有治国的人才,邺城大后方不稳固的难题…可是…”

易小天故意卖了个关子,见曹操整个脸朝他这边贴来,方才开口。“可是…邺城本土是有靠谱的治国之才的…比如瞒兄提到的邺城令,我就知道有一人,他若是担任邺城令,整个邺城必定犹如许都般,法令严明,夜不闭户!”

唔…

曹操微微一愣,继而赶忙问道。“谁?谁呀?”

他好奇呀…有这等人才,他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又没人举荐呢?

“他的名字嘛…叫高柔。”易小天脱口而出。

提起这个家伙…

易小天不免想起了古籍、文献里,他的相关事迹。

高柔,身份很特殊,是高·并州刺史,袁绍好外甥,两面三刀小能手·干的堂弟。

在演绎中,高柔似乎没什么镜头,可这丝毫不能掩盖,在正史中,他卓绝的能力。

高柔,陈留人…

早在十几年前,曹操刚刚起兵时,他就在陈留,且预测到新晋兖州牧曹操与他的好同学张邈之间会有一场殊死的决战。

所以…高柔直接放弃投靠曹操,转而投奔了冀州自己的堂哥高干!

万万没想到…如今曹操会打到冀州来,不仅来了,他高柔还成为了降将,成为了曹操的俘虏。

只能说造化弄人。

嘶…

曹操略微细想。

高柔,这名字,他还真的有些印象,似乎,荀攸提到过,是并州刺史高干的堂弟。

如今,高干与曹操尚处于敌对关系,曹操对这位高干的弟弟可并不算多么的信任…甚至还琢磨着,怎么给他安个罪名,把他给除掉了!

倒是没曾想,易兄竟然会举荐此人,如此这般,倒是让曹操不由得对高柔的态度变得更加的谨慎与好奇。

其实…真的按照历史的发展,曹操也会重用高柔,只不过这中间会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起先…

曹操会任命高柔为刺奸令史,这是专门刺探邺城内犯罪的官衔。

算是司法部门的一个偏支,这种职位特别容易出错,也特别容易得罪人,谁干谁知道,堪称所有官衔中最坑的一个。

曹操给他安排这官的意思在明白不过,就是想让他出事儿,然后秉公执法,一刀砍了,轻松加痛快。

怎奈…这高柔真有几把刷子,办事公允,从没有出现过丝毫的错案、冤案,就连邺城沉积已久的案子都了解了…

曹操都懵逼了…后来曹操特地去高柔所在的部门,想要寻觅些蛛丝马迹,找到些他的把柄,没曾想,一进门就看到高柔抱着文书睡着了…

顿时,曹操就难逃“真香”定律了…

也直到那个时候,曹操才知道,这高柔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简直真香。

当然了,因为有易小天的缘故。

这中间猜忌的过程,可以统统避免了…

要知道,易小天的举荐,在曹操心目中可胜得过百官的奏请,百姓的万言书了。

当然,曹操还是要详细的询问一番。

“易兄?这个高柔究竟哪点好了?竟然让易兄这般重视?我阿瞒都觉得有些意外了,毕竟他可是曹操的敌人高干的堂弟!”

“嘿嘿…”

面对曹操的质疑,易小天微微一笑。“我还正想说这个呢,高柔在治理城郡上是有一套,可这并不是重点,在谋取并州的问题上,他可是能帮上曹操的大忙!”

唔…并州?大忙?

曹操整个人一愣,区区一个高柔?竟能帮他谋取并州么?

嘶…

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曹操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

……

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逃“真香”定律

“易兄,这并州如何图谋?你且快说说看…”曹操好奇的问。

“嘿嘿…”

看着曹操迫不及待的模样,易小天微微一笑,继而语重心长的说道。“瞒兄多半不知道,什么叫做先锋效应吧!”

唔…先锋效应?

曹操觉得这词儿很新鲜,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听到。

不及他开口询问,易小天的声音再次传出。“所谓先锋效应,说白了,就是带头效应,瞒兄你想啊,如今袁氏一族式微,不少谋臣、武将心里都在打着算盘、观望着呢,倘若这个时候,那些袁营里投降的官员一个个在曹营这儿均受到重用…那,这些观望的敌将会作何选择呢?”

讲到这儿,易小天的声音加重了一些。“瞒兄你品,你细细的品,并州刺史高干的堂弟高柔都受到重用了,那么…高干会怎么想?他就不傻,局势上早就看明白了,袁绍、袁尚都打不过曹操,他能打过才怪呢!反正早晚都是一首凉凉,如今堂弟都这样了,珠玉在前,还不如趁早投降曹操呢!”

“更何况,这种人心动摇的局势下,高干就是想不投降也不行啊…如此这般,并州可不就是兵不血刃的谋下了么?”

嘶…

并州,这个让曹操颇为头痛的地方;

高干,这个让曹操颇为头疼的角色,竟然在易兄口中,就这么三、两下,这两大难题就解决了?而且通篇不过做了一个所谓的‘先锋’效应,甚至连兵都不用派…这…

略微思索,曹操还是有点搞不明白。

不过…易兄的谋划向来精准,倒是也不敢质疑,就按他说的做就好…

只是,这所谓的‘先锋’效应,具体应该怎么实施呢?

心念于此,曹操的眉头微微的挑动,继而好奇的问道。“易兄,你只说这先锋效应,可曹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简单呀!”

闻言,易小天一摊手。“只需要隆重的搞个表彰大会,大力表彰、提拔那些投降过来的人…如此一来,既让这些惴惴不安的降将吃了一粒定心丸,觉得曹操对他们十分看重,又让其余三州的将领看到曹操那份海纳百川的气量…如此这般,彼竭我盈,他们可不就要望风归降了!而这其中,首当其冲做出表率的就该是他并州的高干…”

咻…表彰大会。

曹操一琢磨,还真是个好主意,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只顾着拼杀,倒是忽略了这些从袁营投降过来的将领…

别说委以重任了,就是他们的安置都极其的简陋。

这点儿上,的确是疏忽了,他曹操整天的求贤、求贤…真的一大波贤才聚拢了过来,偏偏他就间接性的选择看不见,若非易兄此番提醒,岂不是寒了天下才俊之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