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德云大先生 第991章

作者:想回到过去

  “行!就它了!”

  俩人嘀嘀咕咕的开始说活,而尚九熙又看的一愣一愣的……

  临场改活?

  队长和师爷这么厉害的?

  还有……

  京叔和师兄的活我听着挺好的呀……

  哪里温了?

  今年刚刚从传习社被分到了六队的尚九熙一脸茫然。.

第1138章

  “#李京回归首演#”的消息在德芸社六队开业之后,话题热度还是挺高的。

  但评价却有些低。

  原本一群人还挺期待的,想着当年的丐帮少帮主是多么的厉害云云。

  可是等到饭拍录像上传到了网上之后,或许是因为期待过高的原因,大家发现他和冯照洋搭档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

  拆开了说,冯照洋在之前其-实并不出名。

  如果不是李京回归后和他搭档,那么可能一些没来过现场看演出,只是习惯性的看郭德刚于慊、岳芸鹏、吴少白这几个人的网络粉丝都不知道他是谁。

  李京回来后和他搭档,这才算是在大众眼中多多少少有了一丝名气。

  可同样的,有了名气,观众自然就要有所期待。

  这是成名的代价。

  而李京呢,他这个名字在今天之前,几乎是与何芸伟绑定在一起的。无论是8月风波,还是德芸创始人的身份。

  只要提到德芸社过去种种,那么他的名字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竖立在那。

  更何况,郭德刚已经好久没推出新活的“你”字系列里,只要提到丐帮少帮主,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句“太刺激了”到现在还是好多人露出笑容的快乐源泉。

  有此盛名,一些这两年才开始粉德芸社的人理所应当的对他抱有巨大期待。

  可是这一场演出之后,大家看到的东西却远不如自己期待的多。

  颇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意思。

  所以,对于俩人的演出,外界给出的评论里更多的是不好笑这种对相声演员来讲,特别难受的评论说辞。

  其实,如果是从04、05年过来的老观众,在看德芸社的相声时,都会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活在现实里的李京是一个模样,活在郭德刚相声里的李京又是另一个模样。

  原本,这种落差感就是存在的。

  郭德刚的相声里,那句“太刺激了”,或者说刻意模仿但却夸大的李京的语气,其实是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包袱而存在的。

  而现实之中,李京也只是一个说话慢吞吞的正常人而已。

  远不如郭德刚的相声里那么出彩。

  但原本这种落差感没人会太在意,并且那两年李京也处在巅峰期,和何芸伟搭档,活虽然慢,但滋味足。

  而老粉丝对李京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那个阶段。

  可退出后这次归来,大家却发现他退步了。

  心里肯定不舒服。

  而新粉丝呢,原本就对何芸伟和李京充满了抵触,虽然这次回归了,但对俩人之前的一些相声什么的并不了解。但同样,既然是自带话题热度的人回来了,那么抱有期待也是正常。

  结果听完一段相声后,发现跟自己想的有点不一样。

  心里同样不舒服。

  并且,那天郭德刚和于慊说的活呢,也是个老活。叫做《神马都是浮云》,是11年时候郭德刚推出来的一个活。

  郭德刚这两年也不知道是真的偷懒了还是干嘛的,特别喜欢用一个个琐碎的段子攒在一起,先垫话个十来分钟,就跟在台上讲笑话一样,东一棒槌西一棒槌的,最后几分钟入个活,结束。

  《神马都是浮云》这段子就是此例的代表。

  先说于慊烫头,接着说于慊的媳妇,接着在说于慊的爸爸……

  坦白地讲,这活挺碎的。

  先是“一脑袋羊毛卷”的包袱,在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是个快完了的人”的包袱,然后再是“在那菊花盛开的地方”,然后在糅杂了一些《你要高雅》里的包袱,然后再是“宦官之后”的包袱。

  至少在吴少白看来,整个就是一个大杂烩。

  也难怪现在有些老钢丝都接受不了,觉得郭德刚在台上真的是越说越窄,到现在只能拿于慊的媳妇说事儿了。

  而姑且不讨论他多久没新活了,就单说这一场演出。

  打冯照洋和李京开始,到谢琻和李鹤冬的《我为什么不红》,最后是《神马都是浮云》……

·· ·········求鲜花· ·········

  大家看完了一整场后,发现……

  最出彩的,依旧是原来老二队的人。

  吴少白的全新版本的《怯媳妇》大刀阔斧,看似改了个面目全非,可笑料十足,听的人哈哈大笑。

  谢琻和李鹤冬这活呢,听了个新鲜。

  岳芸鹏和孙樾选的活是拿手好戏《卖咕衣》,味道也很足……

  今天这一场活过来助演的这些人,整个一老二队的班底。

  从开场的高锋栾芸平,在到谢琻李鹤冬,这一套下来,把冯照洋李京、郭德刚于慊都给刨开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广德楼小剧场历史重演……

  而事实也证明,最出彩的还是这几个人……

....... ...... 0

  只不过顺序调换了一下而已。

  可如果有选择的话,今晚听的最好玩的相声,还是小吴先生和侯老师的……

  并且,如果按照节目单重新排列的话……

  冯照洋和李京的《倒背报菜名》开场还算合格,第二场的话,选个谢琻李鹤冬的《我为什么不红》,第三场高锋栾芸平的传统相声《地理图》,第四场张鹤纶郎鹤炎的《杂学唱》,第五场岳芸鹏孙樾的《卖咕衣》,第六场吴少白和侯振的《怯媳妇》……

  甚至都不需要郭德刚和于慊。

  或者把冯照洋和李京摘出去,让烧饼和曹鹤陽来一段《猜灯谜》……

  这不就齐活了吗?

  还要什么其他的?

  这些人按照这个节目单一眼,那不就是当年德芸社广德楼分社二队一个“普普通通”的节目演出吗?

  有乐子听,滋味还足,最后小吴先生和侯爷一个抄底,在加上返场也别来《大实话》了,来段《百忍图》……

  这就跟家里的四菜一汤一样。

  怎么着不比酒店里那些死贵还不好吃的饭菜强?

  啊这……

  这难道就是家的味道?

  是不是,不知道。

  可是如果节目能这样排,我们听着就舒服多了啊。

  这才是我们想听的相声!了.

第1139章

  其实吴少白逐渐发现了微博出现后的引起了的一件很特殊的现象。

  那就是观众的记忆力的增强与衰退。

  其实用增强与衰退也不太恰当。

  或者说……用更新换代提速升级来定义会更准确一些。

  其实,在偶尔的时候,他挺怀念微博出现以前的日子的。

  也就是09年下半年之前。

  那会虽然网络也开始普及,但人们的主要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自主选择权还是偏少一些的。

  说穿了,那会的网络媒体虽然也在逐渐取代纸质媒体,可作为网络新闻载体,每一个新闻网站都不是重合的,而观众的选择权也很少,属于网站写什么,他们就要看什么,然后在去各种聊天七六三渠道来讨论。

  而那会的消息时效性也比较慢,不可能随便一个人拿手机前脚拍了视频,后脚就能上传到网络上面。

  哪里跟现在一样……人手一部手机,每时每刻,只要有时间就可以不停的接受各种各样自己感兴趣的消息,一些新闻媒体网站连选择报导的权力都没了。

  现在比的是谁家媒体的新闻消息更全面,更广泛。

  而如果是放在当年,李京和冯照洋的这场演出所带来的新闻能量绝对没有这么大。

  同样的道理,如果作为知道这条消息的观众,也绝对不会这么健忘。

  微博作为目前最大的网络新闻承载平台,每天用太多太多的新闻来填充现代人那愈发枯燥的内心了。

  而这些丰富的内容也就导致了每个人每一天在接触互联网时,都如同走马观花,久而久之,“健忘”这个习惯就养成了。

  昨天的新闻可能今天就没了热度。

  上午的八卦花边可能晚上就被另一个大瓜所取代。

  吴少白没法评价这种事情的好坏,只是觉得这种感觉很奇妙。

  7月15号三庆园的演出在外界还是褒贬不一,可7月16号,网络上就在也找不到什么消息,而三庆园也延续了德芸社小剧场的火爆传统,依旧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