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大秦:开局娶了素素 第339章

作者:等不到天明

  说着前面引路而去。

  伏完和叔孙通跟着老内侍。从侧方小门儿一路走进咸阳宫。

  武信殿上,苏文早就听蒙毅说了,伏完今日找自己有事儿。本来今日的大喜庆,是要等到韩信等人来到咸阳,直接进宫的时候才会打开咸阳宫正中大门的。

  外面的大臣都是为了迎接韩信等战将而提早前来,以示隆重。

  今日是大喜庆的日子,苏文也高兴,听了蒙毅的说辞。就让伏完和叔孙通先觐见,看烂两个人有什么说法。

  不一会儿。就见老内侍领着老迈苍苍的伏完,后面跟着叔孙通就走进了武信殿。

  不管苏文如何阻止,伏完依旧按照大礼参拜了秦二世苏文,这才起身,稳稳的站立在苏文的对面。

  武信殿正中是过道,两边就是两个巨大的圆桌。给大臣们早朝时候坐着的沙发椅极为舒服。可老伏完看都不看一眼,站在中央空处,向着苏文一躬倒地说道:“老臣伏完参见陛下。”

  “臣叔孙通参见陛下。”叔孙通也跟在后面说道。

  “你二位都是老臣,此时不是上朝,不用如此客套。有什么事儿直接和朕说。蒙毅和朕简单的说过你们的情况。”苏文看着老头儿,觉得内心好笑。他一个皇帝,想要用自己太学馆的博士本来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可苏文不想那么做,他想要的是一个以制度为天的社会,而不是人治。

  当然这种想法现在还是不现实的。不过在太学馆这样无伤大雅的地方,他还是愿意试验一番的。

  伏完见小皇帝开门见山,也不再客套,一拱手说道:“臣当年献上书籍,蒙陛下垂爱,这才进入太学馆,做了一生之中最喜欢做的事儿,与群书为伴,看尽天下典籍。如今臣闻陛下有一种奇法,可以把天下的书籍都印制出来。臣想请求陛下,不要吝惜纸张,一定要把先前各家学说的精华都印制存留下来。这是我大秦的宝贝,丢弃不得。”

  叔孙通见伏完说过,不等苏文发话,直接上前一步,说道:“臣附议。各家学说虽然良莠不齐,但毕竟是前人留下的心血,请陛下准许太学馆的请求。”

  叔孙通一句话就把伏完的请求变成了太学馆的请求,一切的一切从一个人的心思就变成了国家的事儿。这样一来,如果皇帝不同意,整个事情也是伏完为了国家进谏,和个人无关。

  苏文听了二人的话,忍不住笑了。

  他在龙椅上挪了挪生硬的屁.股,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龙椅,竟然这样不舒服。皇帝也是傻了,竟然坐在这样的龙椅上数千年,竟不知道改变一下。

297  咳嗽一声,苏文压住笑意问道:“伏先生和叔孙先生以为,朕把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拿出来,教给工匠,为的是什么?就是印制那一点点粗浅的传单文字么?这样的东西如果只是印制《任地》、《辨土》、《审时》,岂不是大材小用。”

  伏完听了这话,一张老脸都激动的变成了紫色。他没想到在自己心目中天大的难事儿,到了年轻的皇帝这里,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老皇帝焚书坑儒,害的天下文集十去七八。如今以为这小皇帝怎么也会有些老皇帝的戾气,却没想到这小皇帝如此好说话,似乎这事儿不过是小事儿一桩。

  一旁的叔孙通内心却是震撼。刚刚皇帝说话之中无意透露出的一个信息让他内心大震。皇帝说这活字印刷的法门是他拿出来教给工匠的。这‘拿出’两个字学问大了。这说明这种方法在他的心中早就存在,只是到了用的时候才拿出来。

  现在天下的人们都被韩信平定全国的喜讯所围绕,没人注意到这活字印刷是多么奇巧的一个发明。这种东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能改变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速度。这种东西的意义恐怕要比一两场战争的胜利有用的多。

  想到皇帝杀了赵高之后的种种作为,叔孙通内心震撼,眼前的皇帝虽然年轻,却让他渐渐的捉摸不透。.

第538章

  既然答应了,苏文索性就答应的爽快。

  现在看来太学馆的意义不大,可将来这里或者会是皇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也未可知。

  “叔孙通,伏完先生年纪大了,这事儿还是着落在你的身上,朕给你一道旨意,今天你就去将作监,挑选几个懂的制造活字印刷的工匠,划归给太学馆。以后太学馆可以印制书籍。不过书籍必须署名,皇家太学馆。找个雕刻的高手,雕刻个属于皇家太学馆的徽章。也算是个招牌。”苏文说道。

  叔孙通听了,大喜过望。老伏完的脑袋已经断片儿了。

  当年大秦统一天下,始皇帝一道诏书,天下书籍都集中到大秦皇家。民间一律不准私藏书籍。如果不是自己把那些竹简所刻的书藏在了墙壁之间,恐怕早就被烧光。虽然大秦皇家的藏书更加全面,但那毕竟是皇家藏书,一般人根本看不到。

  如今听二世皇帝的一丝,是太学馆今后可以自由的印制书籍,这种权力简直太大。伏完从未跪拜过苏文,此刻听到这个消息,颤抖着老迈的身子就要跪下,给英明神武的大秦皇帝磕头。

  苏文想要阻止,老伏完坚决跪下,用颤抖的语音说道:“陛下切莫阻止伏完。伏完这是替天下读书人跪的。以后只要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就可以来到我大秦的太学馆,观看各种书籍。这种恩惠,简直就是陛下的大德。”

  听了老伏完说的话,苏文忍不住笑了。听老伏的说辞。就知道老夫把他想的还是太小气了。

  苏文之所以把活字印刷拿出来,不是为了壮大什么太学院的藏书。而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天下人都有书读。

  他是一个文科男。对理工的基础科学或许还懂得一点儿,但是对真正高深的后世科学知之甚少。如今在大秦,好多后世的东西根本没有发展的土壤。因为多数人都不识字。他之所以要把活字印刷拿出来,就是为了天下人都能识字。

  只有整体的人民素质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才能够提高。到时候大秦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强国。国民之中出几个研究基础科学的人,也不是难事儿。到时候军用民用,都是好事儿。

  让国民都识字的基础就是有足够的先生和足够的基础教学书。

  苏文搜肠刮肚,想到了自己后世曾经参加拓展训练背过的《弟子规》,这书是启蒙的好读物。可以作为幼教的书籍。一个堂堂的活字印刷,光是给太学馆印书,那不是大材小用。

  “活字印刷的事儿,在太学馆先试用。如果可以,朕想印制的不只是太学馆的书。朕想让天下百姓都有书读。让孩子们从小就识字。这事儿朕一个人干不了。需要太学馆配合。今日不是多说这些的时候,等过几日,朕亲自到太学馆看看,那时候再详细的说々」。”咸阳宫门外面的大臣还在等候,估计韩信他们就要到了。老伏完这事儿答应了就好,至于办学的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长计议。

  叔孙通和伏完都是聪明人,显然都听出了苏文的弦外之音。两个人大喜。如果真的是那样,今后太学馆将是一个孕育大秦英才的地方。他们两个别的不用干。就在太学馆好好的教书育人,到时候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人物。

  想一想,所有的风云人物。一时豪杰都是太学馆教育出来的,都是他伏完和叔孙通的故旧门生。瞬间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出了咸阳宫,刚刚升起的太阳照在了老伏完的脸上。仿佛他的皱纹都化开了。

  “叔孙博士,你说我这身体,能不能再多活几年?”老伏完突然有些无限向往未来的日子。曾几何时,他一直想用性命保护的那些竹简书籍,就要被印制成纸张的书。

  想到墨香合着新纸的味道,老伏完不禁闭上眼睛抽吸了一下鼻子。他早就看着蒙毅手中的那个记载着事物明细的账本眼红。

  堂堂太学馆做学问的,竟然连个书写的本子都不如算账的账本,伏完心中不服。

  看了看那喷薄而起的太阳,老头儿觉得似乎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个世界开始变得美好起来。叔孙通原本还是打算一边在太学馆修书,一边活动一下朝堂上的事情,到时候也打算走个仕途。

  如今他把心收了来。叔孙通本就是绝顶聪明的人物,岂不知道仕途艰险。如果能在太学馆安逸的教书育人,还能教有所成,那才是天下最大的美事儿。

  伏完是直接回到太学馆,召集了人手,立刻统计有多少人对耕种方面有经验,能够指导耕种。在老头儿的心中,太学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然是要取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岂不被天下人嗤笑大秦学馆之中尽是无用之人。

  “.ˇ出去了,代表的是学馆,也是天下为学之人的脸面。你们勿要把这三本务农的好好教导,不能堕了我皇家太学馆的名声。”老伏完仔细叮嘱了不知道多少遍,末了还加上了皇家太学馆的冠名。

  叔孙通把挑选出来的人员名单整理下来,直接递给了蒙毅所在衙门之后,没有去参加几乎大半大臣都到场的迎接仪式,而是一转身带着几个随从绕过了咸阳宫正门,穿过了一条小巷子,就看到了将作监的大门。

  老伏完告诉他,什么事儿都要趁热打铁。皇帝既然准许了去将(了诺赵)作监要人,就要立刻行动。就算将来皇帝反悔,也没得办法奴。

  本来叔孙通还说没有圣旨。伏完心急,硬是说自己偌大的年纪,活一天少一天。一定要尽快刻印出活字,把太学馆的书都印制出来。末了竟然说如果皇上怪罪,自己伊利承担之类的话。

  叔孙通没办法,直接来到将作监,和这里的官员打了个招呼。

  在咸阳城之中,叔孙通和所有官员的关系是最好的。上到朝廷大员,下到看门小吏,他都笑脸相迎。就是将作监的老徐,也是他早就厮混熟悉了的。

  如今前来要人,老徐拍着胸脯给挑选了几个好手,还说先用着,到时候皇帝下旨就直接留在太学馆。若皇帝真的松动金口玉牙,反悔了,这几个人就是暂时借给太学馆的,也无伤大雅。.

第539章

  叔孙通跟着老伏完在太学馆就折腾开了。

  咸阳城也终于打开了城门。远处,韩信带着李剑、卫霍、闫三儿等一干武将,身后仅仅跟随三百骑兵,向着咸阳城赶来。

  他是把北方的军政都处理完毕之后,才回到咸阳复命的。

  这群人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虽然苏文早就有令,咸阳城内,韩信人等可纵马来到咸阳宫。但是到了咸阳城外,韩信还是第一个带头跳下了战马,他身后的众将官纷纷跳下了战马,走向了咸阳城。而身后那三百战骑则就地不动,等待皇帝的诏旨。

  毕竟秦二世皇帝只说召韩信等将官入咸阳城,作为随从的骑兵,是不能随便就进入大秦国都咸阳的。、

  韩信等人牵着战马走进了咸阳城,早有军兵接过战马,前方更是有车辆等待。道路两旁都站满了咸阳成的民众,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大败了恶魔霸王项羽的韩信是个什么样子。

  皇家给准备的敞篷车已经等候在咸阳城内。韩信一人乘坐最前方的车架,余下将军纷纷上了后面的马车,这才向着咸阳宫进发。

  四周的百姓纷纷欢呼着想看一看韩信是不是比项297羽更加高大可怕。当他们看到韩信之后,顿时大失所望。原本以为韩信是个凶神恶煞般的人物,就算不是三头六臂,也应该是身如铁塔,目如铜铃,胡子都和铁丝儿一般。

  可谁知道第一辆车上乘坐的竟然是个眉目俊朗的汉子,看上去不但没有那么凶恶,甚至还有一些邻家后生的感觉。

  在众人的围观欢呼声中,韩信的车架来到了咸阳宫正门。

  苏文早就带着一众大臣站在了咸阳宫外,亲自迎接战胜归来的将士。

  远远的看到了皇帝,韩信再也坐不住,从车上缓步走下。他身后的李剑等将官纷纷从车上跳下,倒是不失武将风度。

  “臣韩信,幸不辱命,前来向皇帝陛下缴令。”韩信紧走几步。来到了苏文的跟前,单膝下跪,行礼。

  在他身后,李剑等人纷纷拜见秦二世皇帝。

  苏文微笑的点了点头,说道:“一切都好说。朕来接你们,是真的欢喜。如果知道你们见面就大礼参见,朕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待在武信殿。任由你们先回家罢了。”

  一句话说笑了所(bgdi)有的大臣。

  韩信他们也站立起来,没了先前的拘束。有相互熟识的就开始遥相呼应。就连活动的组织者刘墨都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到了李剑、卫霍和闫三儿三人面前,四个兄弟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见有刘墨开了头儿,所有熟识之人都开始走到一起,有的高谈阔论,有的相拥而泣。一时间这场迎接功臣的庄重场面变成了老兵归家、亲情融融的剧情。

  这一切是苏文有意让刘墨安排的。将军们在外征战,神经时刻绷紧,如果回到了家中还要循规蹈矩的亦步亦趋,恐怕他们就会去民间百姓的经营场所去放纵。那样难免有人会因为酒后失手,骚扰百姓。

  所以苏文和刘墨研究了一下。就给他们来一场像家一样的迎接方式。

  当所有人都聊了个痛快之后,礼官才宣布下一环节。

  众人进入武信殿之中,两个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上已经摆满了果蔬酒肉,苏文早就让他们不比拘泥礼法,尽管放开了吃喝。

  期间,苏文亲自拿着自己盖下印章的圣旨宣读起来。

  “重新册封韩信为栎阳侯,封地栎阳。食邑万户,”苏文抑扬顿挫的念道。他站在武信殿高高的皇台之上,找到了当年在讲台上教书的感觉。此刻武信殿那些大臣仿佛就是他曾经的学生。

  “李剑,于平乱战争之中,立下汗马功劳,克敌无数。今封为蓝田候,食邑八千户”

  “卫霍,为人机敏,克敌无数,以战功封雍侯,封底雍镇守陇西郡,食邑八千户”

  “闫三宝。于战中多次出入危险境地,行人臣所不能为之功,封建军侯,封底于蓝田和栎阳之间,食邑五千”

  “司马欣,封”

  一个个封赏念出,大秦的侯爷顿时多了十几个。

  众人在武信殿之中尽欢而散,这才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

  苏文早就把救过韩信的漂母接到了咸阳城,在咸阳的东城门给韩信建了一处府邸。韩信一进门就见到了老漂母,纳头便拜。

  老太太受宠若惊,想要避开却被韩信拉住,抬起头时,这个带领大秦军队大败楚军的栎阳侯韩信竟然泪流满面。

  “娘,当年若不是你救了我,怎会有儿今日封侯之时。你是儿的娘,永远都是。”韩信真情流露,泪如雨下。

  漂母本来微微挣扎的手臂在听到韩信的那一声娘之后,瞬间放松下来,抬起颤抖的手轻轻的抚在韩信的脸上,她一个孤寡老婆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亲儿子战死,竟然又多了这么一个侯爷的儿子,而且还是万户侯。一时间老泪纵横,母子二人哭在一处

  其他人有的结伴喝酒,家在咸阳的则直接回家。

  只有李剑、卫霍、闫三儿等人,刚刚离开武信殿就被刘墨叫住。

  兄弟四人一别经年,自然要多亲近一番。只是李剑问了一句:哥哥皇命在身,能走的开么

  刘墨笑道:“你们都走了,这迎接大典就算完事儿。陛下说了,这次事儿整的不错给我休息一个晚上的时间,说明日还有重要的事儿商量。今晚不把你们几个抓住,以后恐怕机会就少喽。”

  “嫂子可好”卫霍笑问道。

  “好着呢,已经给你们添了一个侄儿了。”刘墨得意的大笑。

  “当年我就说她是个好生养的”闫三儿嘀咕着,却被李剑一巴掌拍了回去。刘墨的内人在嗅香楼待过一段时间,虽然没有卖身,但是名声始终是不好。就这事儿也被御史在皇帝跟前说起过。听说那御史还被皇帝踹了一脚

  “咱们哥仨儿时从外面回来的,今天的东必然是大哥的了。”闫三儿揉着被李剑拍的升疼的脑袋,笑嘻嘻的说道。

  刘墨哈哈大笑道:“这事儿不难。今天去嗅香楼,我做东,你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