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成为三绝传人 第330章

作者:蒹葭拌白露

  真是什么东西。

  “多谢宋帮主出手相救!”单婉晶缓步行至宋无缺身前,欠身道谢。

  然而这句话刚说完,她绷紧的精神终是松懈下来,眼前一黑,身体便是径直向前倒了下去。

  宋无缺忙伸手揽住了他,顿觉入手温香软玉,盈盈一握的纤腰触感惊人。

  虽然被拳痴他们关押了一日,单婉晶身上仍然有着一股少女的清香了,沁人心脾。

  “.` 孔慈,扶单姑娘去风云阁,好好照顾她。”

  宋无缺对孔慈道。

  他刚才为单婉晶把了一下脉搏,发现她只是有些脱力而已,估计尚明的跳反和东溟派众弟子的覆灭,对她打击不小。

  “是,少主。”孔慈盈盈回道,忙安排侍女将单婉晶扶去风云阁。

  其余事项,自有秦霜和文丑丑等人安排打理,在宋无缺前度改制之后,众人分工明确,诺大的天下会,只花了半天时间,便已是回复先前模样。

  就连三分校场上的石板,都已重新铺好。

  宋无缺看的暗自点头。

  天下会众人的凝聚力已然今非昔比,而原本欠缺的高端战力,也在唐书雁等人到来之后,得到了巨大的弥补。

  如(诺的的)今,即便自己不在总坛,再有似拳痴这般的大宗师外敌过来,根本连挑衅的资格都没有。

  而一般的超凡强者,谢无忧等人联合起来,也能应付一二,足够支撑到自己回归明。

  “实在不行,无名就在十多里外的中华阁,有剑晨在这里,到时候还能去找无名求救,有他坐镇的话,就算绝无神这个级别的敌人再来,恐怕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宋无缺从宫本猛口中得知到拳痴等人已经在进攻天下会之后,便一路疾驰而回,总算及时赶到。

  好在回来的正是时候。

  一场灾祸消弭无形,宋无缺让孔慈给唐书雁等人都安排了住处。

  绝无神身死,东瀛外患总算告一段落,下一波敌人就算要来,也要点时间,如今自己也该着手争夺天下了。.

第449章

  洛阳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洛阳平原,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

  故自古以来,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等八朝建都于此。

  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洛阳乃天下交通要冲,军事要塞。

  杨广即位后,于洛阳另选都址,建立新都。

  新皇城位于周王城和汉魏故城之间,东逾瀍水、南跨洛河、西临涧河,北依邙山,城周超过五十里,宏伟壮观。

  杨广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杭州,北抵涿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更成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

  这日天才微亮,城门开启,大批等候入城作买卖的商旅,与赶早市的农民鱼贯入城。

  三道身影,此刻正从容由南门入城,赫然是李神通、师妃暄、李世民三人。

  洛阳的规模果是非比一般小城,只南城门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型制恢宏。

900  此时三人身上穿的自然不可能是自己原先的服饰,而是城外小村里向农户买来的便服,再随便报出顺口诌来的身份名字,守门的兵卫便毫不留难地放他们进城。

  甫进城门,眼界大开。

  只见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际此春夏之交,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虽然李世民和师妃暄都不是第一次来到洛阳,但见此盛景,依旧不禁有些感慨。

  李神通更是喟叹道:

  “不愧是八朝古都,繁盛模样,与其他地界,简直恍若两世,比之江都,亦要繁华多许。”

  他久在纯阳宫修道,已是十数年没有下过山了,而且上山之前也未曾来过洛阳。

(baaj)

  李世民笑道:“二叔,洛阳有两大特色,不可不知。”

  看李世民如今意气风发的模样,似乎全然没有先前在江都的仓惶,反而心情上佳,似是有什么喜事一般。

  李神通眉眼中虽然还有一丝忧色,但也被李世民这话吊起一丝兴趣。

  李世民偷偷瞥了师妃暄一眼,见美人也是看了过来,这才微笑道:“首先就是以南北为中轴,让洛水横贯全城,把洛阳分为南北两区,以四座大桥接连,而城内洛水又与其它伊、瀍、涧三水联接城内,使城内河道萦绕,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内,予人天造地设的浑成感觉。”

  此时前方忽现奇景,一艘帆船在隐蔽于房舍下方的洛水驶过,从他们的角度瞧去,只是帆顶移动,宛若陆地行舟。

  师妃暄欣然道:“我见惯江南的水乡城镇,多引江湖之水贯城而过,本没甚稀奇,但却少有如洛水般宽深笔直,使洛阳别具严整调谐的气象,而此城的规模,当然亦非水乡城市可比。另一特色又是什么呢?”

  此时天色大白,街上人车渐多。

  御道上不时有一队队甲胄鲜明的兵卫操过,作晨早的操练,使这美丽的皇城添上刁斗深严的气势。

  李世民续道:“另一特色就是在外郭城的西墙外,因其天然环境设置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周围二百余里,比得上古时汉武帝的上林苑,外郭城与西苑连在一起,令洛阳更具规模。”

  三人沿街而行,抵达洛水南岸。

  李世民指着横跨洛水,连接南北的大桥道:“这座叫新中桥,只看此桥的规模,便具体而微地说明了杨广当年如何劳民伤财。据说为了使洛阳都城之实,那昏君从全国各地迁来了数万户富商巨贾,又将河南三千多家工艺户安置到郭城东南隅的洛河南岸十二坊居住,所以眼前才有此气象。”

  又压低声音道:“这叫坏心肠作好事,异日不论谁人得到天下,将会享受到杨广的建设成果,只要管治上稍为得法,盛世可期。”

  师妃暄听得也是微微点头。

  李世民此人不但武道卓绝,对时局的看法亦是极有见地,且与众不同,际此人人都在编派杨广不是的时刻,他却能指出杨广的建都筑河,实对后世有很大的裨益。

  眼界果然非同一般!

  若非那人出现,李世民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真龙之选。

  可惜了……

  李世民笑道:“我们好应找个地方医医肚子了,李靖将军早已在此地等候我们多时,他在信中说道,王世充有意与我李阀结盟,这实是天大的好消息,不容有失。”

  其余两人欣然应是。

  无怪呼李世民等人心情不错。

  原来,自宇文化及造反谋逆之事传遍天下,他们三人自江都逃脱之后,便接到李靖的飞鸽传书,言明李阀大军已兵进长安,不日即将攻克,这是第一个好消息。

  而第二个好消息是,独孤阀死而不僵,尤楚红亲自出山,在洛阳公开与王世充争夺火拼,两方势力明争暗斗,如今已然势同水火。

  王世充陷入劣势,这才托人传讯天策大营,言有意与李阀结盟,希望李阀能助其击退独孤阀势力,拿下洛阳,届时其可助李阀一统天下。

  这消息一来,简直令李世民喜出望外,顿时将其在江都的失利给忘了个干净。

  毕竟,在江都败给宋无缺,只是损了一些名气,错过了那虚妄不实的九龙真气。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光论武道修为,自己的确不如宋无缺。

  但是,如果说真的行军打仗、争夺天下,李世民相信,就算一万个宋无缺加起来,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这天下,依旧是要姓李的!.

第450章

  天下第一楼之中

  宋无缺一袭玄色宽袍,端坐其上,身前案牍上,摆放的是江都、岭南、飞马牧场、拜剑山庄各方送来的密信。

  首先是江都这边的消息,护龙山庄众人化整为零,散于江都各处,为宋无缺监视宇文化及和宇文伤的后续动向。

  据诸葛神侯来信所说,宇文化及已将江都全权掌控,正在潜心筹备自己的登基事宜。

  只不过有一事令其颇有焦头烂额,杜伏威与辅公祏的起义军,已转战到淮南,渐渐扩张势力,联合李子通部,自称大将军。

  这几日陆续合并苗海潮部、赵破阵部等起义军,势力大增,屯并六合,威胁江都,连败隋将宋颢、公孙上哲、陈棱等,在淮南的历阳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又合并江淮各部,占有江淮间广大地区。

  如今,杜伏威还有举兵攻打竟陵之势,一旦他拿下竟陵,就能彻底对江都形成包围之势。

  这对宇文化及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

  宋无缺轻叩了一~下桌面,微微沉吟。

  杜伏威这个人,在双龙中,也是有个有用有谋的人,战略眼光也相当毒辣,一开始便瞄准了江淮地带,更是几次想要收服双龙,为其所用。

  当然,如果按照原著发展,杜伏威最终会归降当时已经彻底自北而下的李唐,成为扬州刺史,只余下剩下辅公佑孤军奋战。

  至于另一股较大的义军势力,李子通部,也是长白山出生,不过宋无缺却是知道,这个人虽然最后占据江都,建立吴国,迁都余杭,领土范围一度东到会稽,南至五岭,西抵宣城,北达太湖,可以说是少有的称王称霸的一股力量。

  但他最终败给了当时已为李唐封为扬州刺史的杜伏威,执送长安。

  “这个人,就交给杜伏威来解决吧。”宋无缺已有定计。

  总体来说,杜伏威如今虽然势头不小,但是并不非自己优先需要解决的。

  相反,宋无缺可以让杜伏威先发展一下,等他将江淮地带的各路义军整合一番,最后再一举收服。

  而且,宋阀如今大多兵力,还在川蜀岭南一带,对江南这边可以说是鞭长莫及,也只能徐徐图之。

  相对来说,宋无缺更要注意的是,翟让、李密在河南瓦岗寨的瓦岗起义军,自太原南下的李阀大军,以及北边的强敌吐谷浑和突厥大军。

  如果记忆没差,李密等人如今对洛阳应该也是虎视眈眈。

  果不其然,当宋无缺翻开第二封秘信。

  这封信是由宋澜所书,上面写了两件事,一个是宋阀已经打起勤王名号,正在汇集岭南各族和解辉的独尊堡部署,操练和编排人马,等军马整顿完毕,便可适时出击!

  有着药王花谷源源不断的丹药,东溟派的优质盔甲,拜剑山庄卓绝的武器,还有飞马牧场的宝马良驹,可以说,宋阀如今的底蕴,远比原著中宋缺与寇仲两方合二为一之时,更要强盛!

  并且,宋无缺先后击败师妃暄和李世民,声名远播。

  此消彼长之下,宋阀此刻的形势,约等于双龙中,获得了慈航剑斋青睐,天命所归的少帅军,宋阀的深厚底蕴,三者合一!

  再加上,宋无缺在岭南的一行,间接促成了独尊堡和岭南大帮的归心,更是加快了宋阀从商转军的过程。

  “不过,还差了点速度。”

  宋无缺明白,军队的成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