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开局口嗨邀月被强掳移花宫 第43章

作者:清风1同人

宋兵巡逻队个顶个傻了眼。

消息太过劲爆,让人始料未及。

可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宋明边界的军辖地带比比皆是,处处上演。

宋兵依旧打着招呼,明军却破口大骂,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起初宋兵还以为是对面吃错药了,可逐渐发现不对头。

谁家吃错药成百上千的吃?.

41 找茬这方面 还是你们行!

从一队两队。

到一营两营。

明宋边境线的军辖地带,从早到晚,数千明军扯着嗓子开骂。

有的还脱掉裤子对着宋国土地撒尿。

反正要多嚣张,有多狂妄。

但明军个个都是奉命行事。

将军发话了,在不越境的前提下,必须让宋兵发火,哪怕是半个脚指头踏过来都行。

倘若完不成任务,一营接一营的治罪。

反之,哪个成功了,加官进爵。

威逼利诱之下,哪个都卯足劲刺激宋军。

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尤其是各国边军,全是血性男儿,哪里忍得了这个?

可事情过于反常。

宋国方面一边压抑着怒气,一边谨慎行事。

叫不准明国是不是真的要动武功。

消息层层上报。

过一手,就要惊一次。

直到大宋皇帝的耳中。

作为爱好和平的典范,息事宁人的代言人。

大宋皇帝赵祯就根本没当回事,只当个乐子听。

“陛下,国体为重,明国欺人太甚!”

“上辱国君,下辱臣民,必须予以反击给明国一个教训!”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都义愤填膺。

但赵祯依旧是和事佬的表情。

“又不是什么大事,骂几句又少不了几两肉,可战事一起,就难以挽回了,都消消气,消消气。”

“传令边关,只要明军不过境,他们爱咋骂咋骂,时间久了,疲了累了也就散了,咱们以和为贵。”

多名重臣闻言,气的两眼一黑晕死过去。

可这才哪到哪?

如何能大宋皇帝是和平典范?

“还有,被骂的将士不许还嘴,并且站成一排笑脸相迎,越骂越笑,不得有误。”

随着赵祯的话,不少脾气火爆的臣子都急火攻心,血压节节攀升,一个又一个栽倒在地。

“待明军撤了,都加俸三倍,传御医为诸位爱卿诊治,天气炎热,可别中暑咯,退朝。”

赵祯的反应,也在不少老臣的意料之中。

天下当之无愧的仁君。

可就是脾气太好了。

仿佛一点血性都没有....

边关。

本来剑拔弩张的形式,因大宋皇帝的息事宁人而急速冷却。

皇命难违,又加俸三年。

罢了,骂声都当耳旁风。

反观大明一方。

几千人轮番上阵骂了好久,个个喊成了公鸭嗓。

也没见对面有所动作,连特么反骂一句都没有。

僵持中,持续的时间越来越久。

蓝玉急啊。

上面下的是死命令。

必须要让宋国那边先动手,占据话理上的优势。

可骂不还口的,对面完全不为所动。

一方几千破口大骂,上到皇帝下到乞丐,连大宋的狗都不放过。

一方几千人码成排,无论听到啥都乐呵呵的模样,偶尔还放放羊,种种地,一副大哥你说得对的表情。

场面那叫一个诡异。

而随着朱允烈距离边关越来越近,朱元璋给予朱棣的压力越来越大,见了面就指着鼻子开骂,这点事都办不好。

朱棣也是委屈,又对着手下破口大骂,幸亏蓝玉离得远,没有遭受吐沫星子。

虽说蓝玉不知一切是为了朱允烈,可上面的加急新跟催命符一样,从五天一次到一天五十次,就说可怕不可怕!

蓝玉愁的成夜成夜睡不好觉。

一天十二个时辰就在边境,绞尽脑汁的想办法。

又是一天拂晓,又是相同的阵仗。

双方几十万士卒打着哈气出了营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渐渐习以为常。

但这天,又稍显不同。

一件小事,完全改变了持续许久的诡异局势。

当双方士卒各自走出营寨时。

宋国边境上的一只羊,优哉游哉跨过国境,吃了口明国那边的青草。

“擂鼓扬号!”

蓝玉双顿时眼充满血丝。

“吃了大明的草还想跑!?”

“给老子把那头羊抓住,这就是宋国侵略大明的证据!”

“速命准备好的画师将这一幕仔仔细细画下来,它向踏的哪条腿,用的哪边后槽牙吃草,所有细节必须到位!”

现在管特么什么借口,哪怕对面一只羊在军辖地界越境啃了大明一口草!

对面宋兵也是心惊胆战。

被骂了这么久,早习以为常,可只要不擂鼓不列阵,就是雷声大没雨点,顶多耳朵遭些罪。

但现在的架势,乃明军召集边军总集结的号角。

这是真要开打了?

宋兵不敢怠慢,再次层层上报。

至于究竟交换了什么利益,做出什么妥协,外人一概不知。

当朱允烈即将到达边境之时,剑拔弩张的双方全部罢兵,该干啥干啥。

除了哪只越境啃草的羊,被杀了祭旗,剁了又剁。

.....

当朱允烈从那北迁的族长口中得知大致情况后,简直听得一愣一愣的。

啥情况?

皇爷爷现在是真闲的没事做,要撩一撩宋国?

还是说这只是开胃菜的试探,为以后全面进攻做铺垫?

“厉害!”朱允烈驾车走官道进入大宋国境时,嘴里一直嘀咕这两个字。

“论搞事的本事,我还远远不及皇爷爷啊,”

“但大宋皇室是真拉胯,贴着脸开喷也能忍。”

殊不知所有的一切,只为一人。

大明皇室外院四太爷。

所有的博弈,到最后就是为了让大宋皇室妥协,放一名皇室老祖进去,不被针对的那种。

大宋皇帝绞尽脑汁也想不通这是为了什么。

不过朱家把话说的也明白,能不闹事就不闹事,此次的终点是宋国的附庸大理。

也因此,大宋皇室顺水推舟,点头同意,大家依旧相安无事。

因马车规格超高,也为了减少麻烦。

朱允烈并未选择穿过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