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113章

作者:今令冷泠

“还好不是大师兄。”杨明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心有余悸地说道。

“既然焱妃称呼我一声师兄,我就称呼焱妃一声师妹了,师妹可觉得妥当嘛?”

焱妃愕然,她却是有些跟不上杨明的思路,但听到杨明的后半句话,对于杨明的大蛇随杆上,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说道:“随师兄的意思了。”

焱妃发现,杨明这个她见过的同辈最强之人,隐约间已经触摸到了宗师境的人,似乎没有一点自己想象中的那身为天才与高手的气度,而是像一个真正的贩夫走卒一般,似乎很有俗气,但也不尽是俗气,很奇怪的一个人。

直到一个时辰后,杨明才亲自将焱妃这个师妹送走,随后杨明返回内院将刀谱丢给了胡姬。

“好好修练其中的刀法,也能打发无聊的时间。”杨明对正在教导两个小女孩的胡姬道。

“我会好好修练的,主人,我能将刀谱教给黑白吗?”胡姬看着手中的刀谱,眼眸中浮现出惊喜的神色,但还是看向了自己的两个朋友,毕竟,在这个家中,她是最小的,如今好不容易多出了两个更小的,且还能容自己支配的小家伙,她可是视若珍宝。

“你自己看着办就可以了,我走后,你就是这样的主人了。”杨明道。

“主人放心,我会看好家的。”胡姬保证道。

“等我再次回来,时间估计就要到年末了,甚至是明年初了,胡姬,那个时候,你就有十六岁了吧?”杨明问道。

“是啊,都要十六岁了,用这里的另外一种算法,都可以说是虚岁十八岁了。”胡姬后知后觉地回答道,一时间竟然没能明白杨明话语间的另外一层意思。

“终于长大了。”杨明另有所指地说道。

“长大?”胡姬迷迷糊糊地,金蓝异色的双瞳中猛然间绽放出炽热的神采。

“主人是说?”胡姬惊喜道。

在这个偌大的府邸中,在主人与小胡女之间可是发生了许多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终究未能圆满。

“嘘,那些话可不能当着小孩子的话说。”杨明以手指挡在胡姬略显丰厚的唇前道。

“是,我知道,只能在房间中说。”胡姬连连点头道。

“若是觉得这里无聊,可以去城外的庄园中暂住,那里想来会热闹许多。“杨明看着空荡荡的府邸,哪怕对于奴仆成群的生活并不喜欢,但到底还是空了一点。

“这里就很好了,而且,我也不会无聊,这里不是还是小黑小白两姐妹吗?”胡姬看着紧紧依偎在身边的黑白两个小姐妹道。

“你们倒是能够玩到一起去,既然这样我就放心了,不过,你现在也算是当姐姐了,可不能想着欺负自己的两个小妹妹。”杨明叮嘱道。

胡姬虽然在杨明面前表现得乖巧可爱,但杨明可一直记得,在恒山时,那个小胡女的凶悍。

“我不会的。”胡姬郑重地保证道。

当杨明看向黑白两个小女孩,两个小女孩却是下意识地向胡姬身后缩了缩,似乎杨明对于她们来说是什么恐怖的存在一般。

“我这是成了大恶人啊。”杨明伸手按在黑白两个小女孩的头顶,使劲的揉了揉,若是不做出让她们害怕的事情,岂不是辜负了自己大恶人的形象。

“小黑,小白,你们要听话,主人很好的。”胡姬看着黑白两姐妹畏惧怯懦的反应,出声提醒道。

“算了,算了,毕竟还不熟悉,我记得胡姬你当时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杨明摆摆手,自然不会与两个小女孩一般见识。

“好了,我走了,关闭好院门,这里就是属于你的世界了。”杨明道。

在胡姬不舍的目光中,杨明离开了。

在让赵姬得到了一个让自己满意透支额度后,杨明终于从甘泉宫顺利脱身,又与惊鲵简单得温存告别一番,杨明带着几个亲兵朝着远处的大营而去。

此时从关中诸县征调了正卒三万,在经过河内与东郡时,会再补充进两万正卒,进而达到五万的兵马规模。

一路自咸阳而出,再经过漫长的行军之后,时间来到了八月初,此时的杨明以及麾下的大军也已经踏上了河内郡的土地,在此,早已经有着一部秦军在此等候与杨明及其麾下的大军汇合。

卫国帝丘。

惊闻大秦大军朝着卫国而来,一时间卫国上下乱作一团,卫国,说是一国,但境内不过数县之地,人口不过二十多万,兵马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万人,再加上之前附从魏国攻秦,损失不小,如今国内能够抽调的兵马也不过万人而矣,面对来势汹汹的五万秦军,他们怎么挡?

求援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摆在现实中,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了。

一时间,在卫国朝堂上下,围绕着到底是向南面的魏国求援,还是向北面的赵国求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现今的卫国国君是魏王的姐夫,更是由魏国一手扶上君位的,照着这个关系,卫国自然是向魏国求援更具可能,但偏偏卫国与魏国的关系并没有如此简单。

当年,为了扶自己的女婿上位,进而掌控卫国,魏国先王诱杀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怀君,立自己的女婿为现今的卫国国君,虽然在魏国强大的实力之下,卫国上下很“愉快”的接受了新君,但这并不代表卫国中没有因此敌视魏国的人。

所以,在秦国大军来攻之际,在卫国内部出现了不少向赵国求援的声音。

在危难关头,卫国朝堂上下竟然吵作一团,在这些人之中,只有一个老者沉默不语,但吵闹声中离开卫君宫。

老者正是卫国大将军公孙羽。

回到府邸中,公孙羽及派遣仆人将自己的弟子荆轲叫到了身边。

公孙羽已经五十岁,唯一的儿子在十年前已经病亡,如今膝下唯有一孙女和荆轲这个弟子。

眼下卫国所面临的局势,公孙羽并不看好,他虽然可以不为自己考虑,但对自己唯一的孙女却不得不早做打算。

“师父,朝堂上可有结果了吗?”荆轲问道。

荆轲虽然不在朝堂,但在他的身边,却不缺能够在朝堂上旁听发言的人,因此,他了解到的信息要比寻常百姓家了解的多得多。

“没有,还在争吵不休,等他们吵出一个结果的时候,估计秦军已经大军压境了。”公孙羽苦笑道。

卫国本就国小而民弱,在此为难关头还不能上下一心,在公孙羽看来是那般的可笑,又是如此的无奈。

“此次秦军来势汹汹,卫国存亡难料,我们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公孙羽接着道。

“师父是说?”荆轲迟疑道,他隐约间想到了一种不太好的可能。

“为师身边的亲人唯有你与丽儿,为师要为你们考虑考虑后路啊。”公孙羽看着荆轲道。

“师父,我也是卫国人。”荆轲坚定地说道。

“你不入朝堂,没有享受来自君上的俸禄,也不必像公卿那般报国,好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公孙羽道。

听到这里,荆轲心中的不安愈发地重了,自己活下去很重要,那师父呢?

“对于你的能力,为师还是不担心的,为师所担心者,只有丽儿一人,在这乱世之中,她这样的少女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太难,太难。”公孙羽道。

“若师妹有师父庇护的话,想来不会太难。”荆轲提醒道。

“但为师毕竟已经老了,荆轲,丽儿以后就托付给你了。”公孙羽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一个荆轲并不想听到的打算。

“师父……”

荆轲正要说什么,直接被公孙羽挥手打断了:“待丽儿成人后,你若是喜欢她,可以娶她为妻,若是不喜欢的话,可以帮她找一个好人家嫁了。”

“师父,难道就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吗?”荆轲凝重道。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又能够多少可以回旋的余地。”公孙羽无奈道。

“师父,我还是想留下来。”荆轲洒然地笑道。

“你?”公孙羽带着几分怒气地看向荆轲道。

“师父,你有你的选择,我也有我的选择了,你是卫国大将军,我是卫国一百姓,保家卫国,也是我的责任。”荆轲道。

在公孙羽的怒视中,荆轲却笑了:“不过师父不用担心,君上可没有给我多少东西,想要我用自己的性命去汇报他,当然是不可能的,我才没有那么傻,一旦卫国真的不可保,我会带上师妹跑的远远的,嗯,齐国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你真的是如此想的?”公孙羽看着自己这个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多出了几分豪侠之气的弟子道。

“那是自然。”

第196章帝丘公孙氏

在帝丘城上下依旧争论不休的时候,秦国大军已经进入了卫国地界,一道山岗之上,杨明展开手中的舆图,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沿着舆图中一条贯穿全图的线条,杨明在线条的一侧找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白马。

“白马此地的情况如何?”杨明合上舆图,对身边从河内郡征调的一个军中掌书吏问道。

“回禀左将军,白马的全称是白马邑,因大河渡口白马津而得名,此地为方圆三百里内,连接大河南北的唯一渡口,因此往来商旅极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白马邑,不过此地民不过三千,兵将不过三百人,主要用以维持当地治安。”掌书吏恭谨地回答道。

他明白眼前这个来自咸阳的少年权威是何等的恐怖,不到弱冠之年,以暂行左将军之职,独领一路大军出征,这样的待遇,恐怕也只有各国的王族嫡系才能够拥有,但杨明偏偏不是出身王族,如此一来就更是匪夷所思了。

若是能够得到此等人物的青睐,那他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哪怕是完成人生阶层的跃升也不是不可能,况且,即使没有如此,考虑到杨明与在不久前从河内郡郡尉的职位上升为河内郡郡守的杨端和可能存在的同族关系,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白马津,很久远的名字了。”杨明沉吟道。

“李崛。”杨明突然叫向了身边的偏将李崛。

“卑职在。”李崛出列道。

因为先前在蕞城城下的军功,此次随杨明出征卫国,杨明直接将其提拔成了千夫长,掌管骑兵千员。

“你率领本部兵马,我再拨给你两千步卒,前往白马邑,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控制在手中,隔绝大河南北,以防赵国派遣大军救援卫国。”杨明道。

“诺。”李崛应声道。

“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务必毁了大河浮桥。”杨明提醒道。

虽然赵国出兵的可能性不大,但战争之中,不能不做完全的打算,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战争不是只有竹简上一句成败,还有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杨明在依靠麾下数万将士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前程,他自身也要为麾下数万将士的生命负责。

“人在浮桥在,人亡浮桥亡。”李崛坚定地保证道。

“不用如此紧张,毕竟,优势在我啊。”杨明道,虽然优势在我这句话确实有着一种神异的魔性,犹如有着神秘的诅咒一般,但总不至于每一次都应验。

随后,数万大军朝着帝丘城杀去,一路上,秦军轻骑四出击,在两日之内,将卫国上下的交通要道尽数占领,整个卫国的交通系统尽数落入秦军手中。

卫国境内虽有县城数座,小邑二十余处,但都变成了一个个零星的孤岛,坐落于由大河冲击而成的平原之上,一个个闭门自守,对于纵横于各条大道之上的秦军只当是看不见。

八月中,秦军前锋出现在帝丘城城下。

凡是中原大城,可能是因为实在无险可守的缘故,使得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城池高深,城墙都是修的极为坚固,以人工的力量化作山川之险。

帝丘城同样也是如此,卫国虽小,但却不穷,作为天下间人口极为稠密的地区之一,此处农业发达,工商之业也极为繁盛,虽然因为魏国的原因,使得卫国上下的武备废了大半,但其装备依旧极好,最起码在精度方面,并不在七国之下。

“帝丘城果然名不虚传,想要攻下这样的城池,可不容易。”带领一支兵马,与一万东郡兵马汇合,赶来帝丘城城下的王翦对杨明说道。

杨明毕竟没有独自领一支大军出征过,虽然之前有蕞城之战的经历,但蕞城之中,杨明麾下的兵马才三千人,虽然指挥起来娴熟潇洒,但杨明却也知道,一个人领三千兵马可以纵横无敌,但领三万兵马,就不一定了,更何况现在他手下的兵马可是足足五万正卒。

这样的一支兵马,对外都可以号称十万大军了。

杨明并不敢保证,自己指挥五万兵马也能像蕞城之战那般行云流水,为了预防有可能的失误,杨明就通过赵姬的关系,将王翦这个暂时还未名扬天下,但却已经有了问鼎七国顶级名将资格的兵家高手带到了身边。

有着王翦在一旁辅助,再加上杨明自身的能力,莫说是卫国,哪怕是以麾下的五万大军直接杀穿魏国也足够了。

再说,让秦国未来的武成侯在自己麾下效力,担任自己的副将,这样的机会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数十年后,当世人谈论起王翦的功绩时,是说到王翦曾是杨明的副将,那样的感觉似乎很不错。

而且,杨明能够意识到,王翦已经入了秦王政的眼,王贲已经被秦王政征调到身边,成为了议郎,这就是秦王政想要拉拢王翦为自己所用的征兆。

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于杨明来说,王翦这般廉价而优质的人力可以说是用一次少一次,但王翦彻底崛起起来,杨明自然要好好珍惜使用的机会了。

“城池虽险,但守卫城池的还是人,帝丘难不难攻,最终还要落在卫人身上。“杨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