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144章

作者:今令冷泠

因为他们已经看到,甘泉宫的权势不可能持久,而在秦国的权力格局中,外戚永远都是存在了,当甘泉宫的权势不在之时,楚系就可以扮演甘泉宫的一部分角色。

只是,现在赵姬却突然要放弃手中的权力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难道是因为你不成?熊启想着,视线不由落在了逗弄自己女儿的杨明身上。

杨明是什么人?秦国左庶长,护军府中护军,武功冠绝一代,可于战争纵横无忌的大将。

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中,杨明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他在兵与武一道上的实力,但眼下,赵姬的突然放权,若是因为杨明的话,那杨明在政治、权谋方面的能力,恐怕也要远超人们的想象了。

第243章臣请大王加冠亲政

当昌平君府的书房中,杨明正在与熊启秘议着联手促成秦王政亲政一事时,在相国府中,吕奇也在就相似的事情询问着自己的父亲吕不韦。

“父亲,内史的职位,虽无九卿之名,但却是比九卿更重要的职位,你为什么要将其交到甘泉宫手中?那不是助长了甘泉宫的权势吗?”

“助长?这话说的不错,不过,我的本意正是如此,我不担心甘泉宫的权势太重,我只担心甘泉宫的权势不够重。”吕不韦打量着手中的竹简,神色间多有思索之意。

“这个为何?甘泉宫那里,自从杨明出现后,与我们可是渐行渐远了。”吕奇诧异道。

现在的相国府与甘泉宫,虽然还算不上敌人,但也绝对称不上关系多好,但吕不韦却要去增加甘泉宫的权势,这在吕奇看来,实在是难以理解。

“当年与甘泉宫合作,是因为我们自身实力不足,不得不联起手来控制朝局,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我,只担心自己的权势过重,以至于让自己日后难以全身而退,所以,我们要给自己找一个敌人。”吕不韦道。

“养寇自重?”吕奇试探着说道。

“你能看到这一点,还不算太笨。”吕不韦看了一眼吕奇道。

“只是,本来嚣张跋扈的赵太后在搬到甘泉宫后,一下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深居简出起来,着实让我始料不及。”吕不韦说话间露出沉吟之色。

“她竟然无心插手朝政,一下子倒是让我无从下手了,还有那杨明,也是出乎我的预料。”

“杨明的胆子很大,甚至可以说是这世间少有的狂妄之人。”吕奇说话间,回忆着自己了解到的杨明信息,以及往日中,包括在护军府时与杨明的接触。

“确是如此,但他也很谨慎,当赵太后一下子变得深居简出时,我就开始查杨明了,所查到的信息,倒是让老夫生出了不少震惊,他竟然敢对赵太后下手。”吕不韦说话间露出了一副古怪的神色。

“还真是让人意外的事情,从知道那件事情后,我就在想着杨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他敢与赵太后有那样的牵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人,也是一个贪婪的人,如此,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赵太后想要深居简出,杨明却未必愿意。”

“所以,当赵太后在为杨明谋取权位之时,我在暗中多有相助,毕竟,若是杨明能够借着赵太后的权势,将倾向于赵太后的势力整合在一起……”

“年轻人嘛,总是年轻气盛,杨明又是气盛中的气盛,如此一来,甘泉宫的权势就会更重,到时候,大王就更离不开我们。”

“毕竟,我们只是臣子,对于秦国来说,终究是一个外来人,但赵太后却不一样,她是真的能够行废立之事的存在。”

“只是。”说到这里,吕不韦露出一丝苦笑之色:“只是,对于杨明,我终究还是看错了,他看似胆大妄为,实则小心谨慎到了极致,在战场之上,他明明贪婪至极,但在政事上,他却小心的过分,他接近讨好赵太后,似乎根本不是为了权势。”

“他连一个门客都不养,在偌大的一个府邸中,只有一个侍女照顾起居,着实异类。”

“再这么下去,在秦国的权力格局中,将是我们与咸阳宫的直接冲突,那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想要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在后边推上甘泉宫一把。”吕不韦老谋深算道。

“父亲就不担心养虎为患吗?”吕奇试探着问道。

“依杨明与赵太后的关系,他就不可能成为猛虎,那是在关键时候,足以要了他的命的东西,他与大王之间,是不可能同心同德的,只要能够保证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吕不韦不愧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政客,这手谋划的本领,堪称绝艳,但是,他却并不了解杨明,他不知道,杨明虽然不会下棋,但却会掀棋盘。

所以,在他想着如何将杨明以及其身后的赵姬的推向前台时,杨明却直接要去亲手促成秦王政一事。

赵姬的大腿不仅有软,还很有力,杨明并不想去奋斗什么。

清晨的阳光下,秦国的文武重臣从自己的家门中走出,或是乘车,或是骑马,朝着咸阳宫而去。

今日是大朝,咸阳城,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都要进入咸阳宫议事,而主政之人,相国吕不韦更是不能例外,只不过,身为秦国王位之下第一人的吕不韦倒也不用那么着急的赶往咸阳宫,毕竟,越是重要的人,出场往往越晚。

果然,当吕不韦来到咸阳宫的正殿之时,正殿中央御道两侧,秦国的宗亲权贵、文武大臣已经分列左右,享受着身边之人的目光,吕不韦走向了自己的位置,那是距离王座最近的位置。

吕不韦喜欢被秦国重臣仰视的视线,当年他舍弃自己在赵国的一切来到秦国,为的就是权势,而他现在已经有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直到看到秦王政与太后赵姬一起出现时,吕不韦才稍微意识到了不对劲。

正如赵姬自己所说,她最喜欢享乐,对于政绩这样的事情,她根本就不喜欢,因此,在秦国的朝堂之上,赵姬很少出现,这也是吕不韦在秦国能够独揽大权的原因之一。

但今天,赵姬却一反常态,出现在这朝堂之上。

吕不韦隐约间感觉到了不对劲。

“此次成蟜之叛,护军府中护军论功当行第一,臣以为,中护军可升任护军都尉一职,补上护军都尉一直空缺的情况。”在秦王政的授意下,中大夫纪令出列上奏道。

护军都尉,护军府长官,秩两千石,在秦军之中,在除去实领兵马的诸位将军外,在咸阳,于武臣之列,是可以排进前三的存在,在其上,也不过只有国尉与太尉、上将军三职能够稳压此职位一头而已。

“诸位可有不同意见?”端坐于王位之上的秦王政开口道。

“臣附议。”九卿之一,卫尉陆竭出列道。

“臣附议。”昌平君,御史大夫熊启亦出列附和道。

当陆竭与熊启这两个代表着甘泉宫与楚系的人开口表明态度后,属于或是倾向于两方的诸臣相继表明态度,一时间,朝堂之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吕不韦。

现在,只等着吕不韦开口了,只要吕不韦开口,杨明升任护军都尉,执掌监察诸军、考核武将之权,在太尉空缺,领军诸将在外的情况下,杨明就是这咸阳之中,风头最盛的武臣。

“杨明可为护军都尉。”在一众文武大臣的注视下,吕不韦开口道。

“准。”秦王政最终拿出定音道。

顺利完成升职的杨明走出左列极为靠前的位置,躬身拜向王座,在谢恩之后,杨明却没有退回去,而是继续道:“大王岁已经二十,臣请大王加冠亲政。”

随着杨明的声音落下,朝堂上的气氛为之一静,杨明与熊启、赵姬与华阳太后之间是密谋,既然是密谋,知晓的人自然不多,因此,当杨明将这句话抛出来时,可谓是在朝堂这个天下间最深的水池中投入了一块足以引起惊涛骇浪的局势。

大王加冠亲政?这件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

“臣请大王加冠亲政。”方退入朝列的熊启再次走出道。

“臣请大王加冠亲政。”见熊启已经表明态度,昌文君亦不甘落后道。

卫尉陆竭的视线落在杨明身上,还在迟疑中的神色中不由多出了懊悔之色,慢了一点,竟然让昌文君给领先了,想到这里,陆竭矫健出列,朗声道:“臣请大王加冠亲政。”

吕不韦此时也反应过来,难怪今天赵太后会出现在这里,在沉吟少许中,已经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出列附和。

“肃静。”吕不韦回首看向众臣,一时间,本还炙热的气氛瞬间一顿,吕不韦执掌超过朝政十余年的威严,可不是他自卖自夸的,而是用自己的实力与功绩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的。

“大王已岁过二十,且已成婚,是当加冠亲政,臣亦请大王加冠亲政。”吕不韦在压下众人的声音后,一锤定音道,这才是来自相国吕不韦的威势。

“既然诸臣都是这么认为的,那大王就加冠亲政吧,这秦王印玺和虎符,也是奉政归还了。”作为王位斜后方的帘幕之后的赵姬开口道。

赵姬清扬婉转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上回响着,吕不韦的瞳孔不由一缩,赵姬的干脆还要在他的想象之上,秦王印玺尚且好说,秦王政亲政,本就应该交出来,但那虎符呢?赵姬竟然直接交出来。

虎符在手的秦王政,可以说是真正的拥有了王权之剑了,再加上秦王印玺……

秦王政这可不仅仅只是加冠亲政了,而是要直接掌权了。

不过,吕不韦虽然贪权,但他毕竟只是臣子,此时,也不好多少什么,只能默认了赵姬的行为。

这一幕落在朝堂上的众臣眼中,却已经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第244章紫女:我怕他误会

在甘泉宫与楚系的推动下,在以吕不韦为首的相国府一脉的默认下,在秦王政已经二十一岁的情况下,秦王政加冠亲政一事被迅速地推动着。

秦王政七年岁末,十月,秦王政正式在章台宫祭祀天地与秦王诸祖,加冠亲政,自此,秦国将开启一个新的权力格局,在这个新的权力格局之中,秦国的朝堂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是一个让人十分期待的问题。

尤其是在赵太后准备前往河东安邑,在由原魏王宫改建而成的行宫暂住的情况下。

赵太后一旦前往安邑,在秦国的权力格局中,就只剩下了秦王、相国府与楚系。

相国府还想一家独大,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这场可能需要持续许久的权力调整过程中,秦王政会怎样对待相国府一脉那遍及秦国上下的势力?吕不韦又会怎样面对来自秦王政的挑战?

其中的可能性实在太多太多。

“你走了一步好棋。”杨府,突然间造访的吕不韦对杨明说道。

秦王政亲政一事,实在是太过突然,猝不及防之下,吕不韦根本找不到阻拦的理由,尤其是赵太后将手中的印玺、虎符尽数交给了秦王政,如此干脆阔利的交接权力,一下子让秦王政在朝堂上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再加上已经倒向秦王政的楚系力量,可以说,秦王政一下子就有了与吕不韦叫板的本钱。

吕不韦在接下来数年的时光中,该如何调整与秦王政之间的关系,对于他来说,是决定自己生死荣辱以及无数人命运的事情。

“杨明可不擅下棋。”对吕不韦的登门,杨明是十分意外的,毕竟,从秦王政四年来到咸阳后,吕不韦这还是第一次登门,尤其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不久前,杨明确实是算计了吕不韦一把。

“棋盘才多大,你不善下的只是棋盘之间的棋,但你擅下的却是这天下的棋局,方圆不过两尺的棋盘,又如何能够与纵横万里的天下相提并论。”吕不韦道。

“老夫早年以商人的身份,行走于七国之间,自认练就了一身观人观物的本领,但在伱身上,老夫却不得不承认,老夫看错人了。”吕不韦说话间,仔细地打量着杨明,似乎想从杨明的身上看出些什么,看看自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看错了。

“天下人口数以千万,谁能保证自己就能识尽人心,网虽密,但总有漏网之鱼,也许杨明就是那条漏掉的鱼呢?“杨明淡淡地说道。

无欲无求则无惧,在吕不韦身上,杨明并无所图,在经过初时的惊讶之后,杨明自然可以很快的平静下来。

“漏网之鱼只能是小鱼,但你却是大鱼,又岂能漏过。”吕不韦盯着杨明道。

“只是为了活着而已。”杨明无所谓地说道。

“只是为了活着,我不相信,你一点也不在意权势。”吕不韦道。

“权势是什么?”杨明反问道。

“相对于让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永远也看不到头的权势,我还是想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生动一点。”在吕不韦的审视中,杨明慢悠悠地说道。

在吕不韦面前,杨明从来都是无惧的,因为吕不韦拥有的权势并不能影响到自己什么,杨明只是将权势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用完之后,随时可以丢掉,不同于吕不韦这般是将权势当作生命中最高追求的人。

“也许老夫真的看错了你,这件东西就当作是老夫这次冒昧造访的礼物吧。”吕不韦说话间从袖子中掏出了一张帛书。

杨明接过帛书,打开一看,视线不由停顿在了上边,惊鲵两个字清晰的出现在第一列的位置:惊鲵。

这张毫不起眼的帛书,竟然是惊鲵在罗网中的信息留档,这张帛书落在杨明手中,也就预示着惊鲵彻底与罗网划清了界限。

“杨明谢过相国大人。”杨明拱手拜谢道。

“我的本意是用这张东西换取你别的东西,不过现在我想用它换取另外一件东西。“吕不韦道。

“相国大人请说。”

“你的一个人情。”吕不韦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好。”杨明应声道。

“那就告辞了。”吕不韦起身道。

杨明闻言,只能起身相送。

在走向正门的路上,杨明思索少许,说道:“相国大人不妨学学当年的应侯范睢,也可以看看当年的武安君白起之事。”

吕不韦意外地看了一眼杨明,说道:“你的话,我记住了,你这两句话,值得老夫再送给你一件礼物。”

“若知如此,我应该多说几句才是。”杨明玩笑道。

“那也无用,我今天准备的东西只有那么两件。”吕不韦也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