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188章

作者:今令冷泠

毕竟,在杨明身边的女子可不少,焱妃就真的愿意成为其中的之一,而不是唯一吗?

“她一定会愿意,要不然她不会从咸阳赶来东郡,一个女子能够为你做到这种地步,她的心思难道还能有怀疑的地方?”惊鲵为杨明分析道,在这一路上,她可是将焱妃看了个清清楚楚,又怎会看不出焱妃的心思。

“我们现在说这些是不是有着怪啊?”杨明在惊鲵隐藏在薄毯下的翘臀上拍了一下道。

“哪有很怪了?”惊鲵不解道,她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帮到杨明,但杨明此时显然并不想配合她。

“现在我抱着的是惊鲵,难道还要去想别的女人吗?你是不是还不困?”杨明盯着惊鲵的眼睛,想要让惊鲵在这个话题上打住,杨明也只能反手围攻了,到时候,疲于应付杨明进攻的惊鲵,可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操心其它的事情了。

同一片夜空之下,也在同一座庭院之中,注定无眠的人可不仅只有杨明与惊鲵两人,焱妃看着窗外,一双眼眸中倒映出星空的影子。

当在咸阳时,她因为关切而忘记了其它,急匆匆地赶来东郡,想着自己能够帮到杨明些什么,但当她真正来到东郡之时,却发现战争已经结束了,杨明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场看似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只是,在战争之外,又有着另外一件事情摆在了焱妃的面前,让她不得不去面对。

一个女子明知道目的地是险地,却依旧不顾个人危险的千里迢迢的赶来,这其中意味着什么,自然不用多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杨明会是什么样的态度,一下子变成了焱妃所关心的问题,正所谓关心则乱,在真正在意的人与事面前,焱妃又怎么可能可以安心地去睡觉?

“他会明白吗?应该会吧。”焱妃沉吟着,一声幽幽地叹息在夜色中响起,回荡着一个少女的忧愁。

而在焱妃隔壁的房间,此时正有着一具玲珑有致的身体在宽大的床榻上惬意地躺着,四肢纠缠着将薄毯抱在身前,却是将自己的春光裸漏了大半。

“你才是小妖怪,在大妖怪面前只有被降伏的命。”

“小妖怪,你敢不从吗?嘿嘿……”

在似有似无的梦呓之中,是一个女子关于未来无限美好的畅想。

第314章咸阳宫的争执

秦国,咸阳。

肥地一场战败,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的反应,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在咸阳城内部显现出来,秦国已经有许多年不曾经历如此大败了,尤其是现在赵、魏两国竟然重新结盟对秦国的东郡和太原郡同时发起了进攻,韩国也有蠢蠢欲动之势,这若是楚国再加入其中,数年前的合纵之势将会再次形成。

一时间对于前线的战事,咸阳城中无数人为之侧目,同时也看向了咸阳宫的方向,那里,最终又会做出怎样的决断?

咸阳宫中,近日来颇有焦头烂额之感的秦王政看着大殿内的几位重臣而沉默不语,面对眼下的局势,哪怕是他一时间也是想不出破解之法,尤其是太原郡与河东郡同时遭遇了赵魏两***队的进攻,而此时的关中地区又处于夏收的节令,半个月之间难以大规模的征调兵马,而半个月的时间却已经足以决定一场大战的成败了。

眼下,秦国能够在短时间抽调出的兵马仅能支援两处战场的一处,太原郡与东郡,一个是赵国故地,悬于河东之上,南下可攻秦国河东重地,东出可威胁赵国西境,东郡,地跨大河南北,是秦军扩张中直通齐国,分割三晋,东出之剑最锋利的剑尖所在。

当两个地方同时遭受了攻击,在最短的时间内,秦国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于秦王政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却不得不解决好的问题。

肥地一场惨败已经让秦王政在亲政后竖立的权威受到了不少动摇,若再因为太原郡与东郡的决策之事,而引发出秦国难以承受的后果,那秦王政的亲政就将会变成天下间的一个笑话。

亲政,那不仅意味着权力,还有着责任。

一个只想拥有权力,却不能履行责任的王,是不可能被自己的臣民认可的,权力可以因为血脉的关系得到继承,但权威,却是需要一位王自己去经营的。

“太原郡与河东郡,优先救援哪一地,诸位可有什么建言?”秦王政在思索中对大殿内的几位重臣问道。

回应秦王政的是一片沉默,这个时候,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是要承担责任的,一旦因为自己的建言而出现了什么难以预料的后果,其后的责任他们可能承担的起吗?

众臣的沉默落在秦王政眼中,让这位年轻的秦王眉头不由一皱,狭长的眼眸中已经多出了几分冷意,他自然能够看出自己这些臣子的顾虑,但这种事情,知道了又能如何?

在所有人的沉默中,大殿内的气氛随之凝重。

身为御史大夫的熊启看了一眼左右,在稍作迟疑后还是走了出来:“大王,眼下增兵太原郡才是紧要之事。”

见熊启主动开口打破了大殿内的沉默,秦王政的神色稍缓,对自己这位大舅哥不免多出了几分好感,熊启在这个时候主动出言,可以说已经给秦王政一个台阶下,到时候,无论因为这个决策出现什么后果,秦王政都有着可以回援的余地。

“理由呢?”虽然在心中承了熊启的人情,但秦王政却不能直接就听信了熊启的建言,除非其中有着充足的理由。

“太原郡乃是赵国故地,赵国一下攻下太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消化,再现当年赵国强盛之时的国力,到时候,赵国可从太原郡而出,直接威胁我们秦国的河东郡,甚至是关中之地。”熊启陈述着自己的理由道。

“但东郡同样也是我秦国重地,一旦让赵国得到东郡,则可以与魏国结成同盟,遏制我秦国东出之势。”秦王政质疑道。

“东郡是重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赵、魏两国出兵十余万进攻东郡,而东郡的位置,位于赵、魏两国之间,距离大梁不过三百里,距离赵都也不过三百里,而东郡又处于平原地带,无险可守,我们若是派出援军救援东郡,少了,无济于事,多了,我们暂时又抽点不出足够的兵力,况且,赵、魏两国同样也可以继续增兵,而且因为其地利优势,增派援兵比我们更为容易。”熊启陈述着自己的理由道。

“尤其是,如果那样做的话,大军长途跋涉之下,很有可能被赵魏联军以围点打援之计所趁。”

“但太原郡却不一样,太原郡只需要面对来自赵军的压力,较之东郡,压力相对较小,此为太原郡的一可救,太原郡地处山河夹层之间,地势险要,当年赵国先祖以此地成就赵国基业,较之东郡的平原地形,此为二可救,而且太原郡距离关中距离更近,此为三可救。”

“只要我们派出援军,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数万,就足以保住太原郡,相对于派出援兵,也难以坚守的东郡,救援更有把握守住的太原郡,我们应该明白其中的取舍才是。”

熊启侃侃而谈,将救援太原郡与东郡之间的各种利弊可谓说的是清清楚楚,让秦王政虽未在第一时间表态,但在心中却是已经认可了他的分析。

“昌平君,以你的意思是我们直接放弃东郡吗?你要知道,现在护军都尉和三万龙虎禁军还在东郡,难道我们就见死不救,坐视我秦国的将士陷于死地之中吗?”在一张张沉思的脸中,卫尉陆竭出言道。

熊启的话说的很有道理,秦国不远千里支援的东郡,确实得不偿失,但杨明现在可是在东郡,自认为与杨明一般,同为赵太后的人,陆竭觉得自己在这个时候有必要为杨明说些话。

要不然,等他们这些属于太后的人一个个被各种手段清理出朝堂,他们还怎么维持自己的权势。

听到陆竭的话,秦王政的脸色也是不由一凝,熊启的话是说的有理有据,但坐视东郡的杨明与龙虎禁军陷入死地之中,这样的责任,又有谁能够承担的起?

尤其是想到杨明本身母后赵姬推到前台的人,其麾下的龙虎禁军更是秦国最精锐的军团之一……

一时间,秦王政的心中多出了迟疑,在当下这种情况下,他还不能与自己的母后闹翻,况且,他也不想与自己的母后闹翻。

“卫尉误会了我的话,我不是说不救援东郡,而是说优先救援太原郡,待夏收过去,我们就可以派出援军增援东郡了。”熊启解释道,他虽然有心为秦王政分忧,但还承担不起放弃秦国大将和精锐军团的责任。

“如今赵魏联军十多万进攻无险可守的东郡,东郡上下危在旦夕,可能等到援军赶到的那一刻?”陆竭质问道。

“大王,臣请先救援东郡,太原郡,地险而城高,赵军一时间不可能攻破,但东郡却不一样啊。”陆竭谏言道。

这个因为运气而从边城一步一步走向咸阳宫的老人,在为自己的家族进行最后一场的豪赌,他知道依自己的能力,能够走到今天,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情了,况且他的年龄已经大了,眼下的他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后人,在彻底淡出秦国朝堂之前,他必须为自己的后人找一个靠山。

而在这咸阳外,秦王政的位置太高,他触及不到,除了秦王政之外,杨明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杨明的官位足够高,与赵太后的关系足够亲近,本事也足够强,更重要的是杨明实在是年轻的过分。

若不出现意外,未来的五十年间,杨明都会是这咸阳宫的朝堂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存在,是足以庇护他的家族五十年的存在。

出于这般考虑,陆竭有着太多的理由在此时促成秦军优先支援东郡一事。

“太过冒险,不可取。”熊启道。

“那干脆连太原郡也不支援得了,这样一点也不冒险了。”陆竭这个幸进之臣第一次在别人感觉到了来自他的锋芒。

秦王政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有些头疼,于是看向一直沉默不言的吕不韦道:“相国可有什么要说的吗?”

见秦王政问到自己,本不想说话的吕不韦只好开口道:“御史大夫和卫尉各个各的理由,说的也确实很有道理,我们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取舍二字,一切还要看大王的决断才是。”

听着吕不韦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秦王政心中生出不满之意,取舍是要付出代价的,又怎会那么简单。

在秦王政陷入难以抉择之境时,赵高的身影从侧门走进了大殿,在刻意压轻的脚步中,赵高来到了秦王政的身旁,将一道卷轴呈送到了秦王政的面前。

“秦左庶长,护军都尉杨明。”看着卷轴封泥之处的印章,秦王政的心不由一沉,这个时候从东郡送来的军报会是什么?

难道东郡已经被赵魏联军攻下了不成?

似乎除了这种可能之外,也不会出现别的情况了。意识到这一点的秦王政在众臣的视线中,缓缓将卷轴打开了。

秦王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随着他自己的动作,他的呼吸都为之停顿了:上面记载的消息到底会是什么?

第315章秦王政:寡人亦有武安君矣!

随着秦王政的展动,卷轴在他的掌下渐渐的铺展开来,一列列小字映入进他的眼帘。

随着文字变成信息,随着信息在秦王政的脑海中逐渐变成一幅幅画面,秦王政按在卷轴上的手掌无意识地颤动起来。

在众臣的视线中,同一时间看出了秦王政的失态。

难道东郡失守了?在众臣的心中同时浮现出这样的猜测。

随着最后一个小字映入秦王政的眼帘,东郡之战的完整画面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秦王政看到了龙虎禁军在东郡驰骋的画面,他看到了龙虎禁军与赵军大战,十战十胜,他看到了龙虎禁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一举摧毁魏军的强悍。

他看到了杨明料敌先机,运筹帷幄,一步一步将魏军引入毁灭之中,他看到杨明纵横将军之间,将赵军杀的无人敢列阵前的勇猛。

这是一场三万对十四万的胜利。

他们是寡人的军队,是秦军的军队,有着这样的强军在手,何愁不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秦王政因为肥地一场惨败而险些动摇的心境此时重新焕发出光彩来。

想到其中的激动之处,秦王政直接在王位上站起来了身来,头上的冠冕不受控制地晃动着,显示出此刻他主人激荡的心情。

难道东郡真的败了?不可能的啊,以杨明的能力,虽然麾下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之中,但也不该败得如此迅速才是,他虽然不可能取胜,但想要坚守帝丘城,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难道他犯了年轻人经常犯的错误,冲动了吗?看着秦王政近乎失态的反应,吕不韦下意识地想到。

难道东郡已经败了?从秦王政的失态中,同样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陆竭心中却是不由一慌,东郡若败,那杨明这个主将岂不是就危险了?想到太后以及自己的谋划,陆竭心中的凉意更深了。

“难道东郡已经丢了?杨明,可惜了。”熊启思索着,对有可能的悲剧中的那位主角,不免产生了同情的情绪,对于杨明,他是真心感激的,但这样的人,他却不能帮到他什么。

在一众人的神思不一之中,秦王政终于开口了:“寡人……”

随着秦王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众臣的视线齐刷刷地汇集在了他的身上,此时的秦王政又会说些什么。

迎上众臣的视线,秦王政感觉到一种熟悉的力量,那是类似他在加冠礼上,从母后赵姬手中接过秦王玉玺时的一瞬间的感觉,在这一刻,秦王政再次感觉到了可以支配一切的力量。

视线从一张张神色不一的脸上划过,秦王政缓慢而有力地说道:“寡人亦有武安君矣!”

寡人亦有武安君矣?这话是什么意思?大王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

一时间,在众臣的脑海中齐齐浮现出这样的疑惑。

心情大好的秦王政看着一张张疑惑的脸,心情激荡之下,是一种想要分享的喜悦。

“左庶长,护军都尉,杨明,已经率领龙虎禁军歼灭魏军主力,击退赵军,东郡已无忧。”秦王政举起手中的卷轴,这一次,自肥地惨败后压在他心中的阴云彻底消散了,杨明,人如其名,真正让秦王政感觉到了撕开心间阴云的阳光。

秦王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中,在众臣的耳边犹如惊雷重鼓一般,东郡之战已经赢了?这才几天的时间。

我们方才在做什么?我们是在讨论先支援太原郡,还是先支援东郡,我们这还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来,东郡那边已经取得了胜利。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胜利,是歼灭了魏军,击退了赵军。

赵魏联军有着多少人来着?十万?十一万?还是……

在众臣的思索中,是越来越深的迷茫。

“恭喜大王,东郡一胜,赵魏联盟瓦解,赵军独木难支,太原郡之危亦可解了。”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吕不韦出言道。

虽然不知道杨明是如何在十几万赵魏联军的进击之下,一面歼灭魏军,一面击败赵军的,但它既然发生了,吕不韦必然不会去怀疑其中的真实性。

而且,这场胜利对于吕不韦来说同样也是一件好事,他虽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但他终究还是秦国的臣子,秦国能够在眼下的危局中转危为安,吕不韦自然为之高兴。

寡人亦有武安君矣?思及秦王政方才在心情激动之时所说出的话,吕不韦在心中也是一叹,只觉得自己虽然已经尽可能地高估了杨明,但不曾想到,自己的高估竟然还是有着低估之嫌。

欣然地接受着来自众人的恭贺,秦王政虚按手掌,说道:“眼下东郡之危已解,所谓的取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可以发兵支援太原郡。”

“诺。”

在一声声应和中,秦王政握紧了拳头,力量再次回来了,不再是像之前那般无力。

只是,还有一件事情,上将军桓齮啊,这上将军之位真的那么难坐吗?

回到后宫之中的秦王政看着悬于寝宫中的舆图,视线在大河两岸游离着,秦国传到他这一代,已有了一统天下之势,但其中的过程依旧充满了变数,韩魏固然不堪一击,但赵国与楚国却依旧有着与秦国一较长短的力量。

肥地一场惨败让秦王政清楚的意识到,秦国攻灭六国的道路不会那么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