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204章

作者:今令冷泠

在亲兵的带领之下,魏庸走过一道道营帐,最终来到了中军大帐所在。

“魏大人,大梁一别,不想竟然会在这里再见到你。”魏国大将军看着走进大帐的魏庸,脸上挤出一丝笑意来。

“这里哪还有什么魏大人,只不过是一被流放边疆的罪人而已。”魏庸苦笑道,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适当的将自己表现的弱势一点,能够降低对方的戒心,这是魏庸的手段。

“濮水一战非魏兄无能,只怪秦军杨明太过凶悍,只是当时群人激愤,大王才不得不对魏大人做出重惩,想来以后必然还有起复的机会。”魏国大将军道。

“希望如此吧。”魏庸怅然道,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但他既然出现在这里,又怎么真的心灰意冷,他魏庸可是要奋斗到死的人。

“魏大人此次前来是?”魏国大将军扯入正题道。

“为大将军解忧而来。”魏庸道。

“解忧?”魏国大将军愕然,他现在发愁的楚国大军,魏庸孤身一人,还不是顶尖的高手,能为他解什么忧?

“正是,睢阳城坚,楚军又人多势众,大将军想要在这样的局势下攻破睢阳可不容易。”魏庸道。

“确实不容易,我已经感觉到了,只是魏大人所说的解忧又是如何解法?”魏国大将军追问道。

“楚军虽强,但秦军更强,此次我们魏国与秦国联兵而来,大将军何不求助于秦军?”魏庸反问道。

“秦军负责东路,牵制了十几万楚军,未必能够腾出手来帮我们吧?而且,睢阳是要属于我们魏国的,若是让秦军拿下,秦军吞下的东西可就未必愿意给我们了。”魏国大将军迟疑道。

将大军集结于一处,对联军当然更为有利,但哪怕是与秦国合作,魏国也不想与秦国合兵一处,如此才有了分兵共进之事。

只是,楚国也不都是蠢人,在秦军面前步步后退,集重兵于彭城之下,一下子将秦军的展现拉长的三百里,显然是已经做好了与秦军相持的准备。

但在西线,楚军却集结了最精锐的部落,让魏军装了一个头破血流,完全就是一种先破魏军,再攻秦军的架势,这让魏军上下可谓是苦不堪言。

魏军想的挺好,但楚军也不是傻子,只有秦军,因为足够强大,无论楚军做出怎样的选择,秦军都立在不败之地。

堂堂正正之师,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奇谋。

“秦军要的可不是一座城池。”魏庸道,心中却多有嫌弃之色,大梁城中厉害的人物从信陵君到朱亥,再到龙阳君,都死的差不多了,竟然沦落到让这样的人成为大将军。

第343章曾经的故人

沛县中,正如刘季所预料的那般,在秦军的占领下,虽然生活有了许多不自在,但总好在待在乡下迎接未知的混乱,沛县的抵挡在秦军的强大兵力面前,完全是不堪一击,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沛县得以保全,若是沛县拼死抵抗,最后死伤更多的还是沛县的百姓。

只不过,刘家提前躲进了城中虽然是一件好事,但他的那些乡邻朋友们却没有这样的运气。

刘季看着一身狼狈,甚至还有着剑伤的好友屠夫樊哙,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也有被人打伤的一天?难道是对上秦军了?”

“刘兄,县令都投降了,你看我这张脸像是那么勇猛无畏的人吗?”樊哙指着自己那张虽然还很年轻,但因为过分茂盛的络腮胡,而显得年龄要大上十几岁的脸道。

“面相看起来挺凶的,还有杀气,还真像是勇猛无畏的人。”刘季打量着樊哙道,先不说樊哙的武功如何,最起码这外相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凶煞之气,若是被秦军当作贼人给抓了,还真不算太冤。

“刘兄,这样的玩笑可不好听了,我这是被那些泗水贼给伤的,秦军一来,乡野间的秩序全乱了,那之前藏于深山湖泊中的盗贼一个个像是撒了欢的跑了出来,四处祸害,大的村子还能结寨自保,小的村子可就遭了殃了,那个曹家庄你还记得吧?那里就被盗贼攻破了,更是被劫掠一空,真的是惨不忍睹。”樊哙愤怒地说道。

他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人,偶尔也有仗着武力欺负相邻相邻的举动,但那只是正常的邻里摩擦而已,何曾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曹家庄?我知道乡野中不安全,但竟然都到了这种地步了吗?”刘季震惊道,这些年来他也算是走南闯北,见识过不少市面,盗匪是什么东西,他自然也见过,但那时看到的都是别人在遭罪,还不曾有太深的代入感,现在听到曾经的认识的人惨遭不幸,其中的意味可就不一样了。

“全乱了,刘兄,伱要想个办法啊,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樊哙说着期望地看着刘季,刘季在他们这些朋友中虽然不算是最能打的,但却是唯一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多还需要刘季拿主意。

“我能有什么办法,自身都难保,还能顾得上其他人吗?”刘季也是苦笑道,秦军一来,曾经的秩序全崩溃了,在秦军的秩序中,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不是他熟悉的秩序,他不了解其中的运行规则,贸然行事只会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难道我们就看着?”樊哙道。

“我们也只有这个能力啊。“刘季思索着,心中却想到了更多的事情,眼下的局势虽然不好,但对于他来说也未必就不是一个机会,在原有的秩序中,他想要实现身份上的飞跃很难很难,但眼下这般原有的秩序已经崩溃,新的秩序还未建起来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差不多相同的位置,不也正是他的机会吗?

想到这里,刘季不由看向了樊哙,迟疑间,嘴中说道:“我们是应该为乡邻做些什么。”

“刘兄的意思是?”樊哙一听瞬间来了精神。

“这件事情还需从长计议才是,也许我们应该问问萧大人才是。”刘季思索间已经想到了一个人,这也是在沛县他能接触到身份最高的人了。

“萧大人愿意帮忙吗?”樊哙迟疑道。

“萧大人也是沛县人。”刘季肯定道。

在刘季与樊哙准备做些什么的时候,不曾进城依旧待在城外秦军大营的杨明也收到了来自沛县境内各方的消息:盗匪作乱,甚至还有人袭扰秦军的后勤部队。

那真的只是简简单单的盗匪作乱吗?

在杨明的书案上,是一道道来自罗网的军报,站在他面前是是一袭黑衣离舞与黑白悬翦。

“农家参与的人有多少?”杨明放下竹简对离舞问道。

“人数不多,但都是精英弟子,不过其中的人,以农家田氏一族的人居多,像朱家这样的人似乎没有参与其中。”离舞回答道。

这些年来,离舞一直待在魏国,在杨明掌控罗网后,更是在第一时间接管了楚国境内的罗网杀手,这错综复杂的淮泗之地,不仅为农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也为罗网的渗透大开方便之门。

“农家啊,还真是阴魂不散。”杨明自语道,这淮泗之地的农家对于现在的秦国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未来却是一个***烦,农家这种迥异于诸子百家的组织,无论是掌控还是消灭,都是极为麻烦,它落于乡野之间的最底层,而这里,往往是秦国的官方权利最难以触及的地方。

在秦国强大时,这股力量还不足以动摇秦国的统治秩序,一旦秦国出现了虚弱的状态,农家就会变成燎原之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农家的这种生存策略不可谓不高明,当年田氏一族鸠占鹊巢,篡夺齐国姜氏一族的江山,又在农家之中排挤吕姓势力,虽然被人多有诟病,但田氏一族能够成功,自然也是着自己的长处的。

别的不说,仅仅是那种将影响力下沉到最底层的策略,就有着不同于诸子百家的智慧,诸子百家之中,道家、儒家、法家都是显赫的大家,但站的位置都太高,反倒是农家与墨家沉淀于最底层,使得两家成为势力最为庞大的存在。

只不过,农家因为田氏一族而兴,这些年来却也因为田氏一族而走上了歧路,至于墨家,更是不堪,从现任的巨子六指黑侠收燕丹为唯一的亲传弟子之时,墨家的路就已经歪了。

杨明收起纷乱的思绪,说道:“既然农家在背后推波助澜,那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罗网的人该动起来了,严密监视农家的动向。”

“主人,罗网可要截杀农家的人吗?”离舞问道。

“不用,农家的人在为祸这泗水之地,最惨的是这里的百姓,我们要给这里的百姓一个自我保护和报仇的机会。”杨明道。

秦军的目标是彭城,对于渗透在泗水诸呈现散兵之势的农家之人,可没有那个精力去围剿,能够拯救沛县人的人只能是他们自己,而杨明就要给他们一个可以为自己报仇的机会。

而且,将沛县的人组织起来打击盗贼,对杨明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最起码可以将沛县的有着旺盛精力的活跃分子组织起来,将其组织进队伍之中,在利用其力量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

至于家国观念,沛县的人更多的还是家的观念,至于国,此地上了年龄的人之中,恐怕都当过宋国人、齐国人,还是现在的楚国人,你让他们终于哪一个国去?

在家与国面前,大多数人选择的还是家,毕竟,国是什么的,太远,但家却就在他们的身边,是他们能够切切实实感觉到存在的东西。

沛城城池,一座低调但规模却不小的大院之中,一位已过而立之年,颌下留有短须的萧何看着造访的刘季,诧异地问道;“你想做什么?请秦军出手肃清乡野?”

“虽然刘季可能有些自不量力,但我还是想试一试。”面对萧何的诧异,刘季略显尴尬地说道。

刘季知道萧何为什么会如此诧异,因为那样的事情本就无比困难,又如何能是他刘季做的事情。

“你来找我是?”萧何收拢情绪后问道。

刘季虽然在常人看来不务农桑,只知道游手好闲,不是什么好男儿,但依萧何的见识又怎会像那些俗人一般见识,他知道,刘季这样的人,胆量过人又见多识广,能耐要超过沛县九成九的人,也就是吃亏在没怎么读过书和出身低了点。

一旦有机会,刘季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但眼下的机会,可不是什么好机会,秦军是来了,但秦军能够在沛县停驻多久,以后秦军是否能够占据沛县还是一个问题。

若是这个时候为秦军效力,等秦军撤走,楚军再回来了,那时所要面对的局面可就真的一言难尽了,身败名裂的事情,只是寻常。

“还请萧大人出面,向秦国的大将军说一下沛县乡野之间正在遭遇的情况,请他们出手清剿贼寇。”刘季道。

“你真是这么想的?“萧何凝重道。

“这个,实不相瞒,我觉得秦军应该不会答应这个请求,在彭城那里有着七八万大军,秦军还要去攻打彭城,应该顾不上肆虐乡野的盗贼。”刘季道。

“那你还让我去?你不知道我现在躲在家中就是不想与秦军有什么牵扯吗?”萧何无语道,这刘季是人才不加,但有时候未免太过人才了。

“到时候我们可以顺手推舟,请秦国的大将军准许组织起沛县本地人,去追缴那些盗贼。”刘季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你觉得秦军会答应?”萧何反问道。

“应该会吧。”刘季亦是不确信道。

第344章梦开始的地方

萧家虽然从未出过***,但在这沛县之中,却是真正的名门,无论沛县转换了几个国籍,萧家都能把持着沛县官府体系运转中的重要位置,几代人的经营下来,使得萧家在沛县的影响力相当的不凡,哪怕是秦军面前,作为萧家当代家主的萧何也有着自己的几分薄面。

最终萧何不知道是怎么被刘季说服的,还是答应帮刘季进入秦军大营,但至于最后是什么结果,萧何就不管了,他在秦军这里的面子只能做到这种地步了,萧家家大业大,可不是刘季这种在关键时刻什么都能丢弃的人。

跟在萧何身后,刘季看着军营中正在操练的秦军,面色却是微微发白,小腿也有点抖,他之前因为热血上头想着为家乡做些贡献来,此时热血退去,不由又有点怂了,这秦军未免也太恐怖了,比那山中的老虎还要来的吓人,与虎谋皮的事情,可别到最后是自己被老虎给吃了。

只是,人都来了,显然刘季也没什么后悔的机会了。

随着中军大帐出现在刘季的面前,刘季似乎已经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他,真正地感觉到了紧张。

随着亲兵的禀报,刘季与萧何两人被领进了中军大帐。

宽敞的中军大帐之中陈设十分简单,不见刀枪剑戟,有着的只有一个人,在看到那人的瞬间,刘季不由呆住了,这个人,他似乎认识啊。

看到面前的人,刘季的记忆被瞬间拉回了当年的大梁城,那个时候,信陵君还活着,那时候,他还跟着自己的好友赵耳蹭吃蹭喝呢。

只是,那个人怎么会是他?想到当年在大梁城听到的某些传闻,刘季不禁想到:难道真的是他杀了信陵君不成?

“刘季?许久不见了。”在刘季惊疑不定偷偷打量着杨明的同时,杨明也同样在打量着刘季,当年在大梁城遇到的那个刘季,在这沛县竟然又遇到了,而且刘季竟然还能够说动萧何,让萧何将他带来此处,这也算是一个大大的人才了。

不过,此时没有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刘季显然还不是完全体,虽有几分峥嵘,可称得上一地的英杰,但也仅此而已。

不过,杨明也不会因为就小瞧了对方什么,刘季的本能从来都在于他有多强的实力,而是他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极强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适应任何一种角色的存在,他可是的地痞流氓,也可以是负责十里地方治安的亭长,他还可以行军打仗的将军,甚至是更高的位置他也能够通过调整自己去适应那个角色。

他不像秦王政是天生的王者,也不像项羽是天生的战神,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后天补上的,这是属于他刘季的特色。

“你是大梁城的那位?”被杨明点破名字,刘季如何还能不确定杨明的身份,只是,那怎么可能。

“你们来的正好,我这里正好有一件事情要用到你们。”

杨明不再理会刘季,而是直接将目光放在了萧何身上,相对于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刘季,萧何就不一样了,这位能治理一县,也能治理一国的存在,可是真正的人才,尤其是这位站的位置足够低,因此能够接触到许多那些咸阳中的大臣接触不到的东西,经验、智慧都是一流,对于现在的杨明来说,还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到片刻的功夫,萧何与刘季两人就离开了军营,只不过随着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一小队羽林卫。

直到回到县城中,刘季依旧只觉得自己是身在梦中一般。

若不是身边真的出现了十个羽林卫士兵的话,刘季甚至会以为方才发生的事情都是假的。

杨明处理事务的效率很快,根本就没有给刘季与萧何过多的思考的时间,就将自己的军令给清晰的下达了,从始至终都没有考虑刘季与萧何会不会拒绝。

“萧大人,方才的事情?”刘季瞪着疑惑的眼睛,饶是他自认为见多识广,但此时依旧是一肚子的疑惑。

“伱认识那位大将军?”萧何亦是难掩震惊地问道。

“我不知道算不算认识,更准确地说是见过。”刘季回忆道。

“这话怎么说?”萧何追问道,在刘季的请求下,他一方面抹不开面子,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想为沛县的百姓做些事情,这才答应带刘季去秦军大营,但在秦军大营发生的事情,却实在是太过梦幻。

他们什么也没做,杨明这位统帅十万秦军的秦军大将竟然准令他与刘季两人召集沛县的青壮,组建一支八百人的巡检兵,所谓巡检,正是杨明为这八百人所取的名字。

巡检,巡检,巡沛县之境,检四方匪患。

虽然这本就是两人的目的,但两人也知道,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很难很难,不说别的,秦军远道而来,攻进楚国,就真的愿意出钱出粮武装这么一支可能根本就不受他们控制的巡检兵吗?

但事实却是,当他们进入军营后,什么还不曾说,杨明直接就将他们的目的给完成了,而且还调拨给了他们一批弓弩和战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