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70章

作者:今令冷泠

“你可知道罗网在魏国如今面临的是什么形势吗?”赵姬提醒道,她只当杨明是不知深浅。

“知道,面对魏国的全力绞杀,方才太后您说过。”杨明道。

“那你还想去?你可知道,去了那里,你所面的的敌人可是整个魏国,不说是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哪怕是处处小心,依旧不敢说能全身而退。”赵姬道。

“这件事情不成,你还是留在哀家的甘泉宫安心的当你的校尉吧,掩日剑哀家还是送回相国府吧,不就是丢些颜面吗?哀家不在乎就是了。”

“太后,还请您将掩日剑赐予卑职,卑职愿意去魏国,哪怕是九死而无生。”杨明坚定地说道。

“为什么?”看着一脸坚定之色的杨明,赵姬凝神问道。

“太后的颜面比卑职的性命重要。”杨明凛然道。

此刻,赵姬恍惚间在杨明身上看到了光的存在,是照进心底的光。

第126章我的小姨娘

赵姬心神恍惚地看着杨明,耳边不断回响着杨明方才坚定的声音:太后的颜面比卑职的性命重要。

赵姬身为秦国的监国太后,一身权柄之中,若不是因为她自己实在不会用的话,绝不会在吕不韦之下,但哪怕赵姬不擅权,她也依旧是秦国无人能也无人敢忽视的存在。

在她面前表忠心的人太多的,真诚的,虚假的,另有所图的,什么心思的人都有,所用的手中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赵姬对此早就习惯了,甚至是麻木了。

但杨明的这句话听在赵姬的耳中,落在她的心中,却引起了她心绪上的剧烈震动,看着眼前眉眼间还残留有稚气,上唇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多出了一层浅浅胡须的杨明,赵姬陷入了沉默之中。

此刻,她愿意相信杨明对自己的忠诚,哪怕它是假的,她也愿意相信。

但话到口中,赵姬却问道:“为什么?因为哀家是大秦的太后,可以决定你的荣华富贵?”

“不是。”杨明否认道。

“那是因为什么?”赵姬冷声道,在她的心中竟然有了一丝恐惧。

“因为太后很像一个人。”杨明道。

“什么人?”赵姬追问道。

“卑职的一个已故的亲人。”杨明回答道。

“是谁?”

“卑职的小姨娘。”杨明坦诚道。

“你的小姨娘?你的小姨娘和哀家长得很像?”赵姬诧异道,她万万没有想到杨明的回答竟然是如此的一个答案。

“不像,太后您就像是天上的凤凰一般,姿容无双,而卑职的小姨娘只是一普通的庄园农妇,姿容如何能与太后您相比。”杨明否认道。

“那伱方才是在骗哀家了?”赵姬冷声道,似乎有着恼羞成怒。

“卑职不敢,卑职所说的相像不是相貌上的相像,而是另外一种相像,是神,是韵。”杨明连而恰如其分的慌乱地解释道。

“哀家听着,你若是敢骗哀家,哀家就让你当内侍,正好你武功还不错。”赵姬威胁道。

“因为太后您给卑职说过一句话,太后您说那句话时与卑职的小姨娘几乎是一模一样。”杨明道。

“什么话?”赵姬狐疑道,她与杨明说的话可并不少,如何能每一句都记得。

“当时卑职遇到刺杀,太后您说谁敢动哀家的人,哀家必必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杨明道。

“哀家对你说过这话?”赵姬回忆道,似乎一定要分出杨明话语间的真假。

“当时的赵高赵内侍转述太后您的话。”杨明道。

在赵姬的怀疑中,杨明继续道:“卑职虽然不知道太后您当时说这句话的样子,但能够想象到太后您对卑职的爱护之心,就像卑职的小姨娘一般,卑职小时候,小姨娘也是这般保护我的。”

已经回忆起自己确实说过方才那句话的赵姬脸色缓和下来,问道:“你小时候还被欺负过吗?”

“是,太后您也知道,卑职的父亲是赵都之战后被赵军俘获的士卒,父亲那些人虽然后来在赵国娶妻生子,但秦赵之间的仇恨却未曾消弭,大人还知道克制,但小孩子就要肆无忌惮了,卑职小时候因为身上流淌着一半秦人血脉的关系,没少被同龄人欺负,每次在这个时候,卑职的小姨娘都会站出来保护我,打散那些人。”杨明露出回忆之色,在回忆中编写故事。

“你说的哀家能理解,当年哀家与大王也在赵都,你的境遇哀家也经历过。”赵姬道,眉眼之间已经尽是伤感之色。

故事是需要共情的,而对于杨明的故事,最能共情的人就是眼前的赵姬。

当年的她同样也在赵国,而且也是差不多在杨明故事中的那个时间中,当时的她与幼年的秦王政被丢在赵都,所面临的处境比杨明的遭遇更为凄凉,那个时候的长平之战方结束,正是秦赵仇恨最浓最中的时候,而留在赵都的她与秦王政,其生存的状况可想而知。

“小姨娘是卑职幼年时期唯一保护卑职的人,太后您也是卑职长大后唯一保护卑职的人。”杨明情真意切地说道。

“原来如此,但是你可知道,也许当时哀家说这句话的时候只是因为生气,并不是真的要保护你?”赵姬的神色间也多出了严肃。

“那对于卑职来说并不重要。”杨明道。

“并不重要啊,罗网魏国所部的事情,你真的要接手?”赵姬问道。

“是,太后,罗网的实力非同小可,在魏国的力量更是非同小可,若是能够将其拯救于生死存亡之际,绝对了大大的功劳一件,回来后升官发财的事情少不了,卑职怎能不心动?”杨明半真半假地说道。

“你这只小狐狸嘴中就没有几句实话。”赵姬嗤笑道,对于杨明此时说的理由自然是全然不信,此时在赵姬的脑海中只有那一句话:太后的颜面比卑职的性命重要。

“你一切小心,只要你能安全回来,哪怕是任务失败了,哀家也能保下你,还能让你升官发财。”赵姬叮嘱道。

成了。杨明心中大定,掩日剑他没有兴趣,但掩日剑背后的权柄,杨明却很有兴趣。

至于骗了赵姬的事情,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骗,最起码杨明所说有一半是真的,幼年时期的那个小姨娘虽然并不存在,但眼前的小姨娘却可以让她变成真实的存在。

再说,即使所谓的只有一半的骗,其实也没什么,自己去骗赵姬,总胜过别人去,最起码自己不会去坑她,坑自己的这位“小姨娘”。

罗网,在这个时代让人闻风丧胆的是其强大的杀手组织,但杨明的眼中,罗网真正该发挥作用的地方,除了杀手组织之外,更重要的是情报。

虽然时空转换,很多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也有不变的规则,若能将情报运用到极致,它依旧有着难以想象的力量。

对于这样的一股力量,杨明怎么可能没有觊觎,甘泉宫校尉的位置固然重要,当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实在太好了,而罗网却可以为杨明给提供一个更加宏大的舞台。

况且,无论是紫女之事情,还是惊鲵之事,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插手罗网、甚至是掌控罗网。

回到寝宫中的赵姬褪下脚上染血的罗袜,看着上面显得格外鲜艳的血迹,神色迷茫,一时间不知道是在想些什么。

“太后,这双罗袜,奴婢是将它洗干净,还是说烧了?”服侍在赵姬身边的宫女小心地问道。

“烧了吧。”赵姬随意地说道。

“是。”宫女拿过罗网,就准备向殿外走去。

“等等。”赵姬又突然叫住了宫女。

“太后?”宫女惊讶道。

“把它给哀家收起来。”赵姬道,“要收好。”

“是。”

镜花苑。

惊鲵看着桌案上的胭脂盒,陷入了迷茫之中,这样的东西,她从未买过这样的东西,这是今天杨明送来的东西,自那晚之后,杨明从未来过镜花,但每一天都会派人送来一件小礼物。

会是一块丝巾,会是一副耳环,会是简单的发钗,今天的则是惊鲵此时眼前的胭脂盒。

“我要离开了。”惊鲵收回视线对离舞说道。

“姐姐是要去执行任务吗?”离舞问道,但随即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打听别人的任务,在罗网中可是真正的大忌。

但这一次惊鲵却回答了离舞:“是。”

“那杨明他?”离舞问道。

回应离舞的只是惊鲵的沉默。

当杨明照着往常的习惯每隔十天来一次镜花苑时,却没能在离舞的房间中见到惊鲵。

“她离开了?”杨明问道。

“嗯,是今天离开的。“离舞回答道,杨明虽然没有说“她”的名字,但离舞还是知道杨明说的是谁,这镜花苑虽然可谓是美女如云,但能入杨明眼中的却只有那一位。

离舞说罢小心的观察着杨明的神色,但她看到的只有杨明的平静,如同一潭幽水的平静。

看着这样的杨明,离舞不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她还是失败了,在罗网的命令面前,连惊鲵这样的天字一等杀手都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己又真的能够摆脱罗网的宿命吗?

“你之前送给她的礼物,她都带走了。”在无言的沉默中,离舞开口道。

“还好我送的都是小东西,若是什么大物件的话,还不累坏她。”杨明笑道,根本看不出哪怕一丝的伤感之色。

“嗤嗤,杨明你……”听到杨明的这话,在离舞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惊鲵那纤细的身影背着一个庞大到极的包袱,让她不堪重负的身影,想到清冷的惊鲵背着那样的一个大包袱的离舞不由笑了出来。

“这是她留给你的,嗯,虽然她没有明说,但我知道,这是她留给你的礼物。”离舞说着走向旁边的衣柜,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小木盒送到了杨明的面前。

杨明接过木盒,轻轻的打开盒盖,里面出现了一副银色金属面具,杨明拿起面具扣在自己的脸上,发现面具与自己的五官正好完美的契合在一起。

“这个面具还挺好看的。”离舞看着杨明的面具,却不由想到了另外一副面具,两者大小虽不相同,但制式却完全一样,因为它们本就出自一人之手。

“离舞,我也让你看一件东西。”杨明说着打开了拿来的木匣。

“这是什么?”离舞好奇道,杨明带来的木匣很长,离舞本以为那是杨明送给惊鲵的离舞,但眼下看来好像不是。

随着杨明推开木匣,一道剑柄出现在离舞的视线中:“这!”离舞已是难掩惊容。

随着木匣的全部开启,一柄长剑出现在离舞的视线中。

“罗网杀字一等见过掩日大人。”离舞骇然间跪倒在地道。

第127章大梁城来客

甘泉宫,站在大殿前赵姬看着远方的宫墙,那里有着甘泉宫的禁卫站岗,但却少了一道身影。

“他现在应该已经出了函谷关了吧?”赵姬沉吟道。

“回太后,以杨明轻装简行的速度此时已经出了函谷关,差不多已经到渑池了。”渊鸣回答道。

“渑池再往前就是洛邑,然后是巩县、荥阳、新郑,再之后就是魏国的地界了。”赵姬自语道。

“他身边都带了什么人?”赵姬问道。

“他从相国府那里要来了三名杀字级杀手,此外,还有他那个名为鹦歌的侍女。”渊鸣回答道。

“少了些。”赵姬道,接下来是无言的沉默。

“如果你能安全回来,哀家就当你的小姨娘。”赵姬在心中自语着,没有人知道这位大秦太后在想些什么。

九月初六,魏都大梁,杨明自咸阳出发,日夜兼程,仅用了四天的时间就赶到此处。

大梁,位于中原,建造于大河无数年来冲积而形成的平原之处,百年前魏国先王魏惠王将都城从安邑迁到此处。

因为大梁地处平原以至于无山河之险,因此魏国穷尽人力物力修建大梁城墙,以城墙为山,又开凿鸿沟,沟通大河、淮水,营众水环绕大梁之势,使大梁得尽水利。

看着大梁城巍峨的城墙,杨明不由流露出赞叹的神色,杨明走过赵国、秦国,此行又穿过韩国,所见的城池多达百座,但能够与大梁城相提并论的却是没有一座,哪怕为威严之咸阳,富气如新郑,与之相比,也是相差甚远。

“大梁城号称天下第一雄城,自然不只是魏人的吹嘘。”跟在杨明身边,头戴斗笠的鹦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