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 第45章

作者:使用键盘的人

炊事班出场没过一星期,坚持逃命不投诚的乌萨斯官兵几乎绝迹。不过还是有的,比如乌萨斯帝国伯爵弗兰格尔中将。

PS:5000+,求票!

第四十六章 尾声 下

弗兰格尔在那漫长的十五天逃亡里可丢掉了太多东西——比如这十五天里他只吃了七顿饭,这个原为八十六公斤重的大块头饿成了五十八公斤重的排骨。司令部和警卫们也在保民军追击、饥饿、寒冷与事故中不断减员。花了整整十五天的时间,身边只剩下二十来人的第六军军长终于来到了此时移动城市察里津按预定计划该在的位置。

废了这么大的劲,终于让大家看见了察里津的履带和城墙。一时间,弗兰格尔突然幻想起了干净的床,热乎乎的食物,以及挡在他和叛军之间的城墙、重炮和守军。

在弗兰格尔的记忆里,察里津是个非常标准的中型军用移动城市。远方的巨大城池在朦胧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如果不是因为薄雾,现在就可以一览无遗地看见那边的景色——高大的城墙、耸立的炮塔、直刺天空的瞭望塔,这就是军用移动城市,泰拉大地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力量的象征,无敌的存在,能凭自己的火力对抗一支陆行舰队。

阳光刺破薄雾,乌萨斯第六军的军长看见一切都变了。

笼罩城市的不止是雾气,还有从城市中腾起的滚滚浓烟……守军的尸体在移动城市上下横七竖八,防御工事荡然无存。城头插着与乌萨斯帝国旗帜稍有相似,但还是明显不同的人联金红色双头鹰旗。

远处的天空密布着叛军那奇特的载人飞行器。地面上,全副武装的盔甲光枪士兵搜索着乌萨斯军队的幸存者。成群结队的俘虏蹲在雪原上,伤员躺在地上哀叫着,有些乌萨斯士兵正在四散逃窜。

不远处传来一声枪响,是帝国制式的“伯丹”步枪。稍远些的地方,有个看上去要比人类大很多的东西有了动静。那个两脚直立的家伙看上去跟叛军中做饭的披甲大块头一样,但现在他可不是为乌萨斯士兵送饭的。

那个巨大的盔甲战士举起一只胳膊,亮出自己手里的等离子手枪——然后,一团电浆在子弹射出的地方激起大片白烟。尽管隔了这么远,弗兰格尔依然能够听见躲在那里的士兵发出的惨叫。

接着,那个星际战士把等离子手枪转向了弗兰格尔这边。

有人惊恐地问:“大人,我们怎么办?”

在等离子手枪再度充能时的亮光催促下,弗兰格尔想也不想,就把挂在腰间的指挥刀扔了出去。

大松一口气的随行者们亮出白旗,扔下武器。弗兰格尔这时反而笑了。或许,这是他受命进攻西北冻原以来最轻松的一刻。

**

人联地外兵团113师决委会例行会议。

“首先,同志们。让我们向康曼德同志在整合运动方面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贺。”

掌声响起,响亮而持久。

不管之前对康曼德到底看不看好,无论如何,他做出了在这个宇宙前所未有的成就。113师付出的只是一堆技术极度落后,数量相对有限的军民用物资,现在收获的,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高水平政治实体,而且与113师有着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现在他们刚刚彻底击溃一个乌萨斯军,在持续的追击战中扫荡和俘虏了数量惊人的乌萨斯军人,并一路追击趁势拿下了第六军后勤基地,军用移动城市察里津——

这总共才两三个移动城市模块组成的超大型移动仓库,刚刚前移到预定位置准备为深入荒原的第六军提供补给,第六军就崩了。第六军的后方单位还没整明白到底是啥情况,就被开着雷鹰炮艇的人联星际战士和战斗步兵空降强击……

113师对这个世界的改造工作,在经历了缓慢而艰难的工作之后,终于走上了正轨。

“谢谢同志们,现在整合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整合运动的中央执委会甚至已经开始考虑乌萨斯整合主义共和国的建国工作了。”康曼德一边说,一边面向师长那巨大的盔甲,“首长,在开始汇报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之前,我想先谈一点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整合运动当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上的能力,都是不容高估的。

“比如说,在军事上,整合运动现在甚至凑不出一套师参谋班子,以至于我搞出了司令部直辖六个团的奇葩情况,好在整场反围剿战役以阵地战为主,不然我的参谋部是应对不了运动战的。再像技术兵种上的极端匮乏,例如整合运动的炮兵建设迟迟无法推进,只能把大量步兵集中在一条防御地带上形成很大的兵力密度,与敌猛烈冲击正面硬碰,这都让部队在反围剿中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革命政权的发展壮大需要时间。而我们现在最欠缺的恰恰就是时间。甚至,整合运动现在的时间是所剩无几。因为它已经登上了泰拉大地的历史舞台,引起了各方的正式关注,可它却还没有强大到能承受下一步围剿的地步。所以,我们认为,还应跳出整合运动的框架,建立另一套干涉模式!用这种办法探查泰拉大陆的信息情报,铺垫变革的前期工作,为整合运动的武装割据革命路线提供协助。”

倾听汇报的决策委员们纷纷提起注意力,所有与会者都来了兴趣。

康曼德扫视会议室,似乎对大家的注意很满意:“同志们,我们的任务是减弱乃至消除死亡、纵*欲、瘟疫和混乱,而非加剧它们。当前所遭遇的这个文明,其发展水平最多算是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转型,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社会矛盾极度尖锐。我们不仅不能强行发动战争,还需要以‘尽可能减少伤亡和痛苦’的原则行动。否则,就是通过‘平行宇宙交互机制’,滋养母宇宙的亚空间邪神们,增强已经与我们为敌了一万年的死敌。”

他突然提高音量:“但是,我们的武装力量远远超越这个文明!

“星际战士、大炮、坦克、飞机、火箭和轨道轰炸,不要说保证我们和盟友的安全,用半年时间从泰拉大陆的极北打到南方海边,再用太空火力煮沸海洋也是没问题的。我们虽然不能肆无忌惮,但也不至于束手束脚到毫不动用这股力量!”

所有与会者都来了兴趣,他们疑惑地看看康曼德这个一向在改造当地文明上宣称“急不得”,亲自进行化妆侦察从雪原上收拢本地亚人追随者,负责教育改造工作的老侦察员——他为什么会突然激进起来?又激进了多少?

至少,在雪原上窝了太长时间,而且眼见康曼德和“特殊顾问小组”的穿越者们开荤的军人们跃跃欲试。

再看看师长,师长和师政战军士显得很镇静,用平静的目光看着康曼德。

这代表着什么?

心中翻江倒海的决策委员们看见,康曼德背后的大屏幕上显示出了复杂的文字和图案。而他们手中的数据板也开始收到相关文件。康曼德与此同时开始补充说明:

“新的计划强调我方直接实施干涉。而我们当然不可能作为‘异宇宙文明的特遣队’或‘要消灭皇帝、贵族和帝国来解放感染者与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出现在泰拉各国官方的视线中。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方案是注册私营企业‘ATLAS’作为掩护身份。”

一段阅读时间后,有人出声了:

“您正在将社会主义的方法传授给这个世界的反对者,又打算让我们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渗透和改变这个世界的既有秩序?”

康曼德点头:“是的,我们既要‘整合运动’的自下而上,又要‘阿特拉斯’的自上而下!ATLAS将是一个业务范围极为广泛的大型企业集团,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承包、军火销售、医疗医药、基础建设和轻重工业——这层套皮,就是除了协助当地革命者建立泰拉本地现代化国家之外,我们直接介入改变世界的另一种途径。两者将相互配合。”

有人飞快地提问:“你认为这种组织与整合运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对113师而言,如果整合运动像分公司,这个就应该是子公司。整合运动有着更高的独立性,而阿特拉斯则是我们对外行动的套皮。”

“那么整合运动会参与到阿特拉斯的工作中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我们需要相当数量的步兵,为什么不用整合运动的人呢?您也知道,阿特拉斯只是一层套皮。”

突然有人问:“康曼德同志,那么,您为什么请求从整合运动总政委的职务上退下来,转入阿特拉斯方面工作呢?”

会场里一下子寂静下来。人们整齐划一地看向提问者,然后再看向康曼德,等待着康曼德如何回答这个颇具冒犯意味的提问。

康曼德平静地瞟了眼发言者,回答道:“如您所知,我的主业是野战部队的军官。即使把最八竿子打不着的身份放到我身上,那也只是‘不会跳轨道空降的会计学生不是个好政委’。而现在充当革命领袖,作为一个政权的领导人工作,接下来整合运动还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现在,对整合运动而言,党和革命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也完成了身为领袖的阶段性历史任务。我想,在此时另请高明接过重担,回到组织中来是最恰当的时刻。”

“那么,您认为谁能扛起您卸下来的这份重担呢?”

“除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以外,还能是谁呢?”

接下来的议程还很漫长。是否该接纳塔露拉·雅特利亚斯?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很充分,从对113师的影响到科西切的可能态度,再到整合运动方面对他们的一位中央执行委员离开有怎样的想法……

还有,如何应对凯尔希的“巴别塔”?乃至如何处理那个陷入内战边缘的国度“卡兹戴尔”,和赫赫有名的萨卡兹人问题?这是否是113师正式走出冻原,开始进入泰拉社会的契机?

康曼德现在清楚地意识到,他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后,不过是来了批新的麻烦事,新的困难。

新的困难,新的生活,新的战斗,来到了康曼德面前。

★ 第二卷在废墟上崛起 ★

群友番外 舰队 上 刷新

(感谢书友“生锈的天使”写出的本书番外,经本人润色与超级加长后放出,作为免费章节。简单地说,这几章在于描写主角带队前往卡兹戴尔时的整合运动-乌萨斯帝国战况。)

“尊敬的陛下及军务部长阁下。

“随着‘战舰波将金号’事件与第四集团军第六军覆灭。包括一艘高速巡洋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在内,总数十二艘高速战舰的两个陆行舰支队,被叛军击毁在西北冻原之中。仅统计战舰造价,帝国的损失就已超过两亿赤金卢布。而两个陆行舰支队的军官和舰员也绝大多数战死或被俘。这还仅仅是计算陆行舰队,尚未算上军用移动城市‘察里津’。

“少数忠诚勇猛的帝国陆行舰队舰员成功逃出了叛军的围追堵截,据他们的口述和所携带的影视资料,叛军只使用了一些小型火炮,就成功击垮了追击叛舰的陆行舰追击分队,与加强给第四集团军第六军的陆行舰快速支队。毫无疑问,西北冻原上的赤色叛军得到了某些先进技术,才可能击败我们骁勇善战的帝国陆军与帝国陆行舰队。

“......随着平叛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的财政支出开始承受压力。战争税分摊加大了本就高度尖锐的底层矛盾。农民和市民将纠察队和基层官员吊死在树枝和路灯上;印刷着异端邪说的小册子和狂热的信众,甚至出现在了切尔诺伯格与圣骏堡的大街上,如此骇人听闻的暴动,只能是赤色乱党所鼓动的。尊敬的沙皇陛下,我再次谦卑地向您提出:向西北平叛战争的战线派遣新锐主力舰,刻不容缓......”

这张印满文字的文件纸被打火机轻轻炙烤,燃起黄色的火焰,随即被用来点了一根雪茄。近日电子战部队截获的乌萨斯电报,成了113师泰拉陆行舰队“钢铁格勒”号军用移动城市枪炮长加里的消遣。

最近的内部参考文件成了人联113师官兵和职工们的欢乐源泉。大家都乐得通过这些混乱的、充斥着难以置信和恐慌情绪的奏折,一窥“新泰拉”土著们中的一流强国乌萨斯帝国的窘况——就像孩童观察炸窝的蚂蚁。

第四集团军的接连失败,终于使得乌萨斯帝国统治阶级的最高阶层开始在正规文件上看到“整合运动”这个名词。这个未知又实力强劲的全新势力,的确如他们在那本《整合运动宣言》里所说,“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意图和观点”,也不止一次地公开宣布,要用“一切手段”重塑泰拉社会中感染者和广大劳苦大众悲惨境遇的现状。

而乌萨斯帝国,正是首当其冲。

第第四集团军第六军的覆灭,有着深远复杂的意义。在政治层面上,这代表着乌萨斯帝国内部出现了一个能以武装割据对抗武装镇压,以维持自身存在的有力挑战者;

在军事上,除了第四集团军在战斗力上受到严重损害以外,这还代表着乌萨斯军队面临的任务从镇压和扫荡乌合之众,变成了对抗一支整体水平与自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坚强军队。

除此之外,在战略决策上,第六军的覆灭意味着,即使是乌萨斯各集团军中最强有力的军级单位,也不能独自发起对整合运动的作战行动,因为整合运动有能力组织起大兵团围歼军级单位。这就代表着乌萨斯军队针对整合运动的攻势至少要达到一个集团军倾巢而出的规模,而且也未必能取胜。

接下来就是乌萨斯帝国的政治生态拖后腿了——“集团军”并非通常语境下的军队建制单位,而是有着分离倾向的地方军头。

跟某支我们相当熟悉的操蛋军队类似,集团军的指挥官们有几个愿意让宝贵的军队,这个维持自己地位和权力的最关键所在,扔到恐怖敌人的“蒸汽压路机”前慢慢被碾碎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乌萨斯帝国毕竟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军国主义封建帝国。其军队和贵族山头林立、内斗激烈、割据一方乃至掀起叛乱是一回事,但是有人要掀桌子打碎整个帝国时,他们还是能在皇帝的命令下听从调遣,除非他们的损失大到了不可接受的地步。

然而众所周知,整合运动可没那么好对付。

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整合运动开始对外扩张,向着帝国南方进发,正式超出了西北冻原的区域,开始迈入乌萨斯北方。在这片相对而言还是很贫瘠的土地上,整合运动和保民军成功做到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民众所到之处竭诚欢迎”——

谁叫乌萨斯农奴制下的农奴们也就比西北冻原上的倒霉蛋们过得好那么一星半点……

说是南方,但其扩张范围迄今也大半在第四集团军领地内,是开始触碰其他集团军和贵族的领地。新一轮的大规模围剿尚需时日。

然而随着几场旅、团、营级战斗,各集团军奉命派来的部队都感受到了泰拉人民保卫军的难缠。

整合运动在西北冻原上的崛起,对于并不知晓人联地外兵团113师存在的人而言,只能用匪夷所思形容。乌萨斯帝国惊愕地发觉,这支从苦寒之地中突然崛起的叛军有着前所未见的先进技术,难以置信的物质优势,成熟有效的理论学说。

西北冻原出版的小册子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又极易传播,大型电台的广播向帝国境内散播着异端的火种,让帝国特务机构“奥克拉纳”——保卫公共安全与秩序局牙疼不已。

红封皮的理论书籍让帝国的社会学者们严肃地指出,叛军绝非只有一腔热血的乌合之众,他们有严密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指导自己的实践。在激进之余,他们明确地分划自己的阶段目标,坚定而不失灵活地改造着自己治下的社会。

至于帝国军队,他们是对这个新势力感受最深切的群体。除了最直观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优势,帝国军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其他东西:在帝国军队的习惯里,将军官划分为“高智商”群体,士兵划分为“低智商”的群体,并且认为指挥战斗这样复杂的任务只能由“高智商”的军官去完成,士兵们只用做好机器执行好任务——这种传统的结果是,他们难以理解保民军指战员们那旺盛的攻击精神和极强的战斗积极性,甚至对俘虏的保民军战士能够完整叙述所在部队和执行任务感到非常惊讶。

这类想法倒也的确是乌萨斯军官们的考虑,士兵们的感觉只是“这种仗没法打!”“你拿着独子枪跟他们的机枪火箭筒碰一碰去!”。

前线的需求在倒逼着技术进步。不论军民,新技术诞生之初都会是不完善的。比如实用价值低、价格昂贵、后续研究投入巨大、安全性低和舒适性差等。

这些都会是它们转民用的障碍。但军队不一样,军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夺取胜利。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让路。

以黑火药单发步枪对抗自动武器,以架退炮对抗管退速射炮。如此恐怖的技术差距使得乌萨斯帝国军队承受了可怕的损失,前线对新式武器的迫切需求也倒逼着军工方面的各种技术、工艺和设计快速成熟。

加里现在就看见了乌萨斯帝国技术爆炸的产物:

“战斗情报中心呼叫火力指挥中心,舰外153号观察哨发现舰影,与我舰相对位置:方向两九幺,距离幺五。”

火力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出现了令人久等的画面:乌萨斯帝国陆行舰队的三艘高速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的侧影在地平线处出现,修长的炮管斜指夜空,巨大的舰体在月光的照射下投下一条漆黑的阴影,仿佛昭示着整合运动的命运。

“这里是火控中心,明白,继续观察。”加里吐出嘴里的雪茄,脚边的消防桶中,里面的烟屁股堆成了小山——他用这个打发无聊的伏击时间。作为未经改造的标准人类,加里也按照113师新制定的陆行舰队战斗条令,在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舰内战位上穿戴着凡人用动力装甲。

但是作为“二次穿越者”,113师“特殊顾问小组”的一员,以及一位卓越的陆行舰枪炮军官,他总归有些特权。比如在战备状态下的陆行舰舱室内点火,至少违反了113师泰拉陆行舰队有关条例中的四条,却没人管他。

要吃他炮弹的人们可没这么悠闲。与后世载入乌萨斯人民共和国小学课本的“暴风雪中除妖魔”“通讯员在冰冷的狂风中怒号”的夸张描述不同。多年后,接受改造的前乌萨斯帝国“神圣统治”快速战斗群司令官,陆行舰队中将基里连科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炮火打响前的雪原充斥着新年夜的祥和,全无临战的气氛。我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星空,皎洁的月光洒向雪地,观察手的望远镜中数十里外的城市闪着繁荣的灯光。”

此时此刻的舰队司令基里连科在舰桥中如坐针毡。

他脚下的“神圣统治”级高速战列舰,是用帝国皇家科学院的最新科技结晶武装起来的:沿着中轴线配置的三座三联装406MM长管重型舰炮、炮弹装药是化学家们耗尽心血的三硝基甲苯、12米光学测距仪那巨大的通光口径配合大型照明弹和探照灯,这些利器能令自己的舰队在20千米的距离上发现并跨射敌舰和重兵集团——这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力量。

新式舰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眼下帝国各移动城市的罢工此起彼伏,尽管陆行舰队在镇压行动中积极活动,但在这种活上,舰队的成果注定不如陆军耀眼——难道舰队要靠数量有限的陆战队跟成群结队的陆军步兵抢活?还是用重炮把乱民、工厂和城市一起炸上天?

明里暗里的流言蜚语正在军务会议中流传。基里连科知道,不少陆军军官正在鼓吹打造一支廉价、易于使用疏开队形、以小型高火力载具为主的新陆军,以部分取代昂贵笨重的陆行舰队。基里连科对此嗤之以鼻,为了加强说服力,他巴不得现在就有哥伦比亚或者维多利亚的舰队出现在地平线上来让他的重炮开荤。

舰队中将带领着领先“这片大地”的新式战斗群。他有底气与跟泰拉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陆行舰队较量。但这次毕竟是跟整合运动……

“这可不是为了我个人的脸皮。”基里连科掏出酒壶闷了一口,“是为了舰队的荣誉和……存亡。”

整合运动乌萨斯北部根据地的“伟大革命战争”,乌萨斯帝国的“西北平叛”,或者说这场乌萨斯内战进入了新的阶段。战争在扩大化,乌萨斯帝国的领土大片落入整合运动手中。

帝国当然不能忍受这一切。面对这个笼罩在谜团中的敌人,由三艘新式陆行战列舰和两艘陆行战列巡洋舰组成的“神圣统治”快速特遣战斗群将要发起一场“武力侦察”,对这个前出到整合运动占领区最南端的敌军军用移动城市发起打击。

在这次武力侦察任务中,从基里连科的战列舰快速战斗群到随行的中小型陆行舰艇,以及负责跳帮和巷战的陆军部队,乌萨斯皇帝费奥多尔在直接忠于自己的部队中拿出了最新式的装备和最有纪律性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