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影视剧变 第440章

作者:浪子开心屋

皇帝居然不信任他这个,劳苦功高的大忠臣!

不过林昊也不在意,之前皇帝的亲信掌管殿前司,不是也没能挡住兖王和邕王叛乱嘛!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一定尽心竭力辅左太子,为我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个人领旨后,自然少不了要对皇帝上表忠心了,反正漂亮话又不要钱。

翌日。

朝会上,皇帝匆忙的宣布了林昊四人的任命,皇帝就去见他的列祖列宗去了。

皇帝驾崩后,朝堂上的大臣随之哭声一片!

随后便是幼年新帝的登基,等这一些列的事情忙完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然而新帝只是一个两岁多的幼儿,自然不可能上朝处理政务,自然就需要请太后出来垂帘听政了。

然而根据皇帝的遗诏,垂帘听政的居然是两个,一个是新皇帝的嫡母曹皇后,另一个则是新皇帝的生母是宜贵妃。

于是大宋出现了,两宫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的奇观!

不过林昊倒是看明白了,不得不说,皇帝这几十年皇帝不是白当的,平衡之道玩的炉火纯青。

两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两个王,两个文官,三方相互制衡,而三方的内部同样不是一条心,这就有效的避免权臣篡位。

而后宫则是让两宫太后争权夺利,以免出现外戚做大的局面,皇帝为了自己的儿子,可谓是耗尽心力为新帝铺路了!

短短不到一个来月时间,朝中可谓是风云变幻,让人目接不暇。

先是兖王跟邕王造反,不过被林昊提前设计,结果二王都死在了陈国舅的刀下,直接成为了林昊登上王爵宝座的踏脚石。

可惜这个燕王的封地在辽国,林昊倒是猜到老皇帝打的什么算盘,无非就是玩的驱虎吞狼的把戏!

再然后老皇帝驾崩,新帝登基,以及四位辅政大臣势如水火明里暗里的争权夺利,其中最过分的就是燕王林昊。

因为林昊借着邕王跟兖王造反一事,开始在朝堂上大肆排除异己。

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件事其实是另外三人默许的,包括赵宗全也是有参与其中的。

因为林昊和其余三人的一番动作,让朝堂上空出了更多的位置。

而这些空出来的位置,当然是由四人安排自己人上位了。

而其中林昊拿到的名额要比其他人多一点,其次是韩大相公和富大相公。

而最少的,自然是根基最薄弱的赵宗全,不过他也借此机会安排了他儿子进入朝堂。

另外还有十几个亲信,分别担任了殿前司和几个大营的将校职务!

主要是赵宗全的底蕴太浅,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即便当前他拿得出手的人,都是老皇帝之前提点他时攒出来的!

这一点上就连林昊都比他强,好歹林昊早就开始了人才储备!

而两宫皇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她们为了拉拢四位辅政大臣,同时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利和地位,对此统统选择了视而不见。

而如今的朝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了!

第353章 昊子掉进米缸里

仅仅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因为受到二王叛乱的牵连,朝堂上被贬斥了大量的官员,导致朝堂再次空出了三分之一位置!

而这些空余的位置,被几方势力一起瓜分后,原本动荡的朝堂终于趋于稳定!

这一天,林昊在朝会时站了出来拿起笏板说道:

“今陛下新皇登基,臣奏请朝廷开恩科,为大宋遴选人才,也为陛下贺······!”

林昊话音未落,随后朝堂就响起一片嗡嗡之声,群臣都没想到林昊会说出这样的提议。

众多朝臣都不明所以,不知道作为武勋的林昊,为何会提出这样有利于文官的提议!

不过,这毕竟是有利于文官的提议,因此也没有人提议异议,不过这时候原本半眯着眼睛的韩章,勐的睁开了眼睛!

他本能的感觉有些不对劲,总感觉林昊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只是一时间没有想明白,但是韩章本着只要武勋支持的,他们就反对的态度,韩章立刻拿起笏板站了出来说道:

“尚书省根据特奏名之制,已经让礼部制定相应的计划,此事燕王无需操心!”

所谓的“特奏名”制度,就是解试合格而省试或殿试落第的举人,积累到一定的人数和年龄,不经省试,由礼部特别奏名,直接参加殿试,分别等第,并赐给出身或官衔的一种科举制度。

因为是皇帝特别推恩,也叫“恩科”!

这时候林昊却再次说道:

“臣奏请的并非以往的特奏名恩科,而是与正科等同,从州试、省试和殿试从头再来的恩科,并且是对所有士子,而非落榜举人!”

随后朝堂上又是一阵议论之声,纷纷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提议,毕竟上次科考已经过去一年了,而下次科考还有将近两年时间。

如果在这期间,再举办一次与正科相彷的恩科,似乎也不错!

“所有士子!”

而韩章脑海中灵光一闪,勐地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林昊试图邀买读书人的人心!

于是韩章顾不了许多,直接开口说道:

“启奏太后、太妃、陛下,燕王所言与正科相彷的恩科,属实荒~!”

说到这里突然停下了,韩章本来是想要反对的,但是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他出言反对了,这不是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了吗?

于是韩章立刻收声,但又不甘心林昊邀买人心,于是话头一转,继续说道:

“恩科,属于尚书省管辖的范畴,若开恩科也应当由礼部来做,燕王乃是三司使,却也不应该来管尚书省的事情吧!”

说到这里,韩章决定给林昊找点事情做,免得林昊又搞什么幺蛾子,随后在脑海中想了想,便又继续对林昊说道:

“燕王如此关心朝政,那还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查一查今年的盐税为何比去年少了那么多!”

“还请太后、太妃、陛下明鉴!”

林昊笑了笑,虽然不爽韩章驳斥自己,但林昊的目的已经达成,也无需抢别人的饭碗,于是说道:

“韩大相公无需动怒,本王就是想给天下士子,多个出头的机会而已,既然礼部已有章程,那倒是臣多此一举了!”

这时候曹皇后看了看朝上的局势,然后说道:

“本宫觉得此事可行,从头开始开考一场,不仅给天下士子一个公平的机会,也能为大宋遴选更好的人才!”

说到这里,太后又转头对身旁的宜贵妃说道:

“宜太妃觉得如何!”

宜太妃却一副懵懂的表情说道:

“我也不是很懂这些,既然诸位大臣和太后都说好,想来对大宋也是好的,我当然要支持了!”

林昊诧异的看了一眼宜太妃,没想到这个宜太妃情商挺高的,这一番话说出来,不仅在太后面前伏低做小,减少太后的敌意,更是博得了朝臣们的好感。

相对比较强势的太后,朝堂上的大臣们突然感觉,似乎这个宜太妃更好湖弄一些,不对,是控制,也不对,应该是德才兼备、温良贤淑才对!

林昊突然之间也对她感兴趣起来~!

这时候只听太后继续说道:

“韩大相公刚才所言有理,恩科一事燕王有些越权了!”

林昊面无表情地行礼说道:“臣知罪~!”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自己的威仪能镇住燕王甚为得意,于是继续说道:

“如今朝廷的盐税逐年减少,尤其是与往年相比,今年已经少了数百万贯钱。”

“这税收数和上缴数不符,造成目前朝廷国库空虚,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燕王应该在彻查盐务上多多用心,尽快弥补朝廷亏空!”

林昊对太后让自己整顿盐务的态度,也尽量做出无表情的样子,然后恭敬地行礼道:

“臣遵旨~,定不负太后所托,尽心竭力完成盐税收缴!”

盐务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个大坑,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问题一模一样。

老皇帝此前数次对盐务动手,但是大都收效甚微,仅仅只是让那些盐枭收敛一点。

有时候连老皇帝派出去,专门整顿盐务的钦差,都会被那些盐官和盐枭联手给搞定了。

所谓的搞定,是指被盐枭给拉拢腐蚀了,但那些是又臭又硬的官员,自然则是被山贼干掉了!

显然韩章给林昊挖了个大坑,不仅能托住林昊的精力,减少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还能让林昊深陷盐务的泥潭。

而一旦涉及到盐务,自然有哪些盐枭却对付他,到时候随随便便就能从他们手中,拿到林昊贪污受贿,欺压良民的把柄!

不过嘛,这种事情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或许确实是个无底深渊,但对林昊这样的人而言,那简直就是把耗子扔进米缸一样好不好!

一场大朝会,就这样在云谲波诡中结束,而众位朝臣也依次离开皇宫。

而盛纮和盛长柏在马车上,讨论起今天的事情,不停地复盘今天朝堂上的争端!

如果长柏没有娶张家女儿,那如今的朝堂局势便与盛家无关,毕竟盛纮之前也仅仅只是个从五品而已!

但既然跟张家结了亲,也因此让长柏在朝堂上受益,由从八品典籍升为正八品秘书郎!

就连盛纮也跟着沾光,在这次朝堂整顿中,已经由从五品的文散官朝请大夫,晋升为正五品中侍大夫。

如果不是因为盛纮的年龄和资历问题,甚至可以提拔到从四品的实权职务!

因此盛家在跟张家结亲之后,就已经打上了张家的标签,而在依靠张家提拔之后,盛家自然也要为林昊考虑得失。

当然,也少不了为他们盛家衡量得失。

······

而这时候的林昊,也终于空闲了下来,至于盐税的问题,林昊自然是另有安排!

况且,母亲英国公夫人的夺命连环催,也让林昊开始忙碌自己的婚事了!

毕竟明兰都已经十六岁了,也是时候把她娶进家门了,本来按照林昊的想法,应该再等两年时间的。

不过嘛!这可是古代世界,十六岁没有结亲都是大龄剩女了,要搁在南北朝时的规定,那女方父母就完球了!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女子十五岁不出嫁,家人就等着坐牢吧!

不过大宋倒是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只是规定了最早结婚年龄,只要男十六周岁,女十四周岁,就可以婚嫁。

但十六岁未嫁的女子,依然属于大龄剩女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官宦人家!

不过,十六岁啊!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