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老爹嬴政,赐婚少司命 第132章

作者:一夜听风说

扶澈伸出手,手指捏起少司命的脸蛋:“今天的炙羊肉好吃吗?”

“嗯。”

少司命回应

“那个鲍鱼呢?”

扶澈接着问道。

“好吃。”

少司命出声。

扶澈看着少司命,忽然声音像是带着一点委屈:“全让你吃了”

说完扶澈忽然抱住少司命,在她怀中美人儿的耳边轻声说道:“都是我爱吃的。”

少司命不明所以。

可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却又说不起来。

“下次给你剩一点?”

少司命说道。

“行吧。”

扶澈有点无奈。

忽然扶澈将少司命横抱起来,走向床榻。

“睡觉,睡觉。”

……

深夜的咸阳宫之内,已经没有了白天的热闹。

这一次寝殿之内,不再是嬴政一个人。

“咳咳……”

嬴政咳喘的声音在空旷的寝殿之内回荡着。

咳了一会,帕子上已经是有大片的血迹。

“父皇,您的身体,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吗?”

扶苏对面前的嬴政问道。

“怎么?怕了?”

嬴政看着扶苏:“告诉寡人,你是不是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儿臣惶恐。”

扶苏沉声说道。

“惶恐什么?”

嬴政冷声问道:“怕寡人死了?”

“是,儿臣怕自己担当不起,父皇给予儿臣的重托。”

扶苏实话实说,荣耀加身,同样也代表着重任在肩。

“你怕什么!”

嬴政的声音忽然高企,带着几分愤怒。

“父皇!”

扶苏看着面前忽然厉喝出声的嬴政,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澈儿现在是赵王,手握燕赵数千里土地,六百万子民,他是你同母胞弟,蒙恬领军三十万驻扎上郡,他也是你的人!”

嬴政伸出手,一把抓住扶苏的脖领:“你告诉寡人,你怕什么?”

“儿臣……儿臣怕……”

扶苏看着面前的嬴政:“儿臣怕要不了多久,就再也见不到父皇了。”

“呵呵……”

嬴政笑了,松开扶苏。

伸手在扶苏的脸上拍了拍:“孩子,人都会死的,即便是帝王也不例外,终究是肉体凡胎……”

嬴政开口:“寡人会有那一天,你也会,澈儿也会。”

……

榻上。

扶澈搂着靠在自己怀中的少司命。

感受着这片刻的温暖。

忽然开口:“夫人,我们的大婚典礼,在赵国举行吧,你是赵人,这样或许更合适。”

“嗯。”

少司命没有反对。

……

《史记.秦武靖帝本纪》帝后宫唯后一人,结于少年,相伴甲子,名将之后,世间奇女,为帝抚顺万民,德高仁重,武靖帝五十六年正月薨于太极宫,举国同悲,葬于靖陵,翌年三月帝崩于太极宫,帝衣冠与后合葬靖陵。

第112章 一方王,一方天!

虽然说扶澈现在已经被封为赵王。

可要说走马上任,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毕竟长期领兵,于政务扶澈其实并不熟悉,尤其是一口气,还是直接总领燕赵原本两国故地军政。

这几乎囊括了整个帝国北方的庞大封地,其内的情况错综复杂。

各种方面扶澈现在还全部都不熟悉。

现在直接到赵国,虽然他是赵王,可基本上等于是两眼一抹黑。

和瞎子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扶澈还是需要在咸阳住上一段时间。

熟悉自己封国之内的一切。

从户口数量,人口分布,各级官吏组成,税收情况,耕地面积和分布,以及了解内部矛盾等等。

事情很多。

扶澈的这个赵王,不是后世那些勾栏听曲儿的闲散王爷,只是顶着王的名头,实际上连一个大头兵都调不动的吉祥物。

而是真正的王。

从此之后,燕赵之地扶澈自己说了算,就算自己老爹的话都没用。

地是封给扶澈了,至于日后怎么经营,那可就是扶澈自己的事情了。

既然老爹这么给面子,扶澈自然也不能让操碎了心的老父亲失望。

即便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蓝图,可怎样具体去布置施行,扶澈还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行。

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

小国怎么折腾都行。

一两个产业有点东西,就能让自己过的很好。

然而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全面的综合性的发展,才能让人吃饱饭。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扶澈都明白这个道理。

一方王一方天,吃饱喝足都还有一帮反贼,要是再吃不饱那可真的就是贼老天了。

相比于前世那个国家十几亿的人口。

至少现在扶澈的燕赵之地,这一百六十三万户,难度要降低了许多。

可六百多万张嘴,想要养活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战乱结束了数年,燕赵已经纳入大秦版图,可实际上,相比于以前战争的损失,现在的燕赵之地,远远没有达到恢复元气的程度。

生活水平,相比于关中还是要差上许多的。

而且黄河水患,天灾,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一直让帝国北方边疆苦不堪言。

所以扶澈要做的便是三件事。

让自己治下的子民吃饱饭、

收拢民心。

以及应对北方边患。

这不是三件独立的事情,而是一件事。

事实上,前世的扶澈经常混迹于中文网络。

尤其是在历史版块当中停留的时间最久。

很多人以为,解决北方边患,只要凑齐个十万八万兵马,直接往草原莽就行了。

王师所过之处,尽皆四海宾服。

实际上,纯属扯淡。

真正想要解决北方边患,根本不在于兵戈之利,而在于经略北方。

大军劳师远征,需要有稳固的后勤补给线,需要海量的资源提供,以及物资筹措的速度。

而在中国古代,北方边地,一直因为战乱的原因,从而缺少稳固的经济基础。

大军远征的物资,绝大多数从内地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