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老爹嬴政,赐婚少司命 第139章

作者:一夜听风说

可军事上,扶澈此时才是最为担心的。

燕赵北方边境加在一块,绵延两三千里。

虽然在地图上,没有多长,可实际上,这这个范围之内,各种各样的山川河流,各种各样的地缘地貌,比比皆是。

而无论是匈奴还是东胡,都有大量的骑兵,机动性极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到秋冬春荒,便会南下劫掠,燕赵首当其冲。

而两三千里的边境线,就像是一艘破船,在强大的胡人骑兵面前到处漏水。

大秦兵锋虽然强劲,可在机动性上的劣势,也让秦军难以处处设防。

虽然扶澈手中有二十五万兵马,但是相比于整个国境线来说,处处设防就等于处处不设防。

大军分散驻防,只会给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数千年来,中原王朝一直不能根除北方边患的根本原因,也只有清朝时期满蒙同盟的原因,才让北方边患不再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可即便是这样,也出现了葛二蛋这样北方雄主。

盛世之下,当然可以用进攻取代防御,虽然扬眉吐气,可消耗巨大。

汉武帝的教训,作为穿越者的扶澈不能不吸取。

而如今已经是入秋。

北方草原的劫掠,现在来看,似乎已经不远了。

现在的扶澈就像前世的那些创业者一样,虽然心有雄心壮志。

可奈何手中创业资金不够。

一个人在大营之外不断的踱步。

待到天色逐渐昏暗。

扶澈的心中忽然像是升起了一盏明灯一般。

渐渐的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太祖就是太祖啊,真的是……指点古今!”

扶澈由衷的敬仰和佩服:“经天纬地,千古华夏,仅此一人!”

第118章 大婚之前,立后之决

虽然不是天子大婚。

可诸侯王也已经算的上是这个世界上身份地位,最为顶尖的存在。

所以扶澈和少司命的婚礼,筹备的时间很长。

因为扶澈将大婚典礼给挪到了赵国的原因,所以在二人动身前往邯郸之前,相关的筹备和布置工作,便已经在邯郸进行。

作为少司命的娘家人,阴阳家也已经来到了邯郸。

先不说阴阳家在背地里的那些蝇营狗苟,至少在扶澈大婚的时候,少司命出身阴阳家,那么该来还是要来的。

此时的赵王宫已经戒备森严。

在进城之后少司命已经是到了阴阳家的驻地。

为三日之后的大婚做自己的准备。

扶澈这边也派去了人手协助准备,三日之后,少司命便不再是阴阳家的人了。

诸侯王的礼仪规格之高。

就算是扶澈自己这个赵王,也是有些惊叹的。

毕竟结婚是第一次,此前他只参加过自家大哥的婚礼,虽然说帝国公子的身份位比诸侯王,可相对来说现实之下也的确是存在差距的。

所以当年扶苏大婚,也没有现在这样的派头。

而且因为自己老爹现在对自己的恩宠,很多方面的规格甚至已经无限逼近天子。

虽然说在扶澈看来,这些礼制规格的拉高都是虚的。

花了很多钱,实际上带不来太多实质性的东西。

可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给外人看的,赵王大婚,盛况必然传遍天下,这是王的威仪。

至少面子上绝对是够了。

也能更加凸显出,皇帝对这个儿子的看重。

这无形之中是给扶澈增加了极多的政治资本。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大婚。

可自古以来天家的事情,便从来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单纯的。

深夜的赵王宫之内,扶澈一身黑衣,黑衣之上隐隐有飞龙纹路。

扶澈看着铜镜之中的自己。

还别说,这自己老爹钦赐的礼服,还真的是合身。

“怎么样?”

扶澈转过身对身后的人问道。

李斯看着面前的扶澈。

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李斯已经年近五旬。

比嬴政还要大两岁。

昔年嬴政大婚也是这个年纪,父子二人形象气质竟然十分相像,这不禁让李斯响起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嬴政。

也想起了那时同样年轻的自己。

二十多年过去,如今他似乎又看到了那个人年轻时的样子。

“相国?”

见李斯久久没有说话,扶澈开口。

“啊!”

李斯反应过来:“大王恕罪,此时的大王让李斯想起了当年。”

“当年?”

扶澈疑问。

“想起了当年的陛下,大王与陛下当年,此时在老臣的眼里,近乎是一模一样。”

李斯解释道:“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人中之龙。”

“相国大人谬赞了,这话要是让淳于越那些老儒生听到,该参寡人和相国了。”

扶澈笑道。

“确实如此。”

李斯笑道:“大王夜晚召见老臣,不知是为了何事?仅仅只是让老臣看这身礼服合身否?”

“坐。”

扶澈说道。

随后二人落座。

自有人送上茶点。

“寡人有一决,想要听听相国的意见。”

扶澈对李斯说道:“虽然这个决定,可能有些突然和不合适。”

“大王请讲。”

李斯说道。

李斯身为曾经身为大秦相邦,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

他看的也很明白,深夜召见自己,还要告诉自己一个决定,也说明这个决定很突然和不合适。

那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要争取李斯的支持。

只要李斯支持,那么很多事情也不再是问题。

“寡人,想要立后。”

扶澈直接说道:“大婚之日,便是立后之时。”

李斯一怔。

同样的年纪,两种截然不同的决定。

片刻之后李斯对扶澈问道:“大王可知,当年陛下是如何决定的。”

“当然知道。”

扶澈说道:“父皇当年为了避免,诸如当年后宫干政的事情重演,决定自己永不立后,的确给大秦避免了诸多麻烦,也让各方势力在朝堂上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这是父皇的政治手腕,很是老道。”

“既然大王知道,那为何要与老臣商量这件事呢?”

李斯说道:“大王掌控燕赵之地,实际上已经脱离大秦朝廷,完全是一方之王,大王娶夫人一方面固然是千百年的婚俗,兴旺人丁的必须,可也是大王政治上的方略,如今要立少司命先生为后,老臣以为不妥。”

“为何不妥?”

扶澈问道。

“大王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才是,还需要老臣言明吗?”

李斯说道:“夫人是倾国美人,温柔娴淑,与大王情投意合,大王对夫人也是情深意重,但这不是大王任性的理由啊。”

“继续。”

扶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