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老爹嬴政,赐婚少司命 第149章

作者:一夜听风说

为的不过是争取时间。

坐在案牍之前扶澈思考了许久。

当下最应该做的到底是什么?

积极推行变革?

这当然是首要的,但这需要时间,而扶澈又迫切想要积蓄国力。

练兵?打造劲旅,这的确是终极目的,但这也需要时间。

而现在能立竿见影,并且在短时间之内就能有所成效的办法便是……

铸剑为犁,大军屯田。

扶澈手中有二十五万军队。

相比于整个燕赵六百多万的人口,维持二十五万不事生产的常备军,这固然可以,但经济上的压力并不算小。

而且这二十五万人,其中真正能能征惯战的部队,也就一半多一些。

那么……

扶澈摊开竹简。

按照此时脑中的想法,开始奋笔疾书。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一篇逐渐之上,已经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这是扶澈现在的想法。

将上面的墨迹吹干。

仔细卷好绑劳。

“来人!”

扶澈淡声说道。

很快一名甲士推门而入。

“将这封书信,送往李斯府上,告诉李斯寡人今夜便要他的意见。”

扶澈沉声说道。

“诺!”

甲士接过竹简,领命而去。

扶澈明白,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来说是比较超前的。

手下的人可能会不太理解。

但是扶澈相信李斯的眼光。

只要能搞定李斯,手下那帮人便不会有什么问题。

百姓的对于垦荒的积极性需要相关的法令,来进行激发。

这急不得。

法令这个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背后的博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但是军队不同。

一声令下,令行禁止。

前世那个新生政权,能够在短时间之内稳定千里边地,那十几万人铸剑为犁,开展生产建设,是其中极为关键的因素。

而如今的燕赵。

表面上看似乎相安无事。

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情况都十分复杂。

虽然这个决定会在短时间之内,让扶澈的手中之兵锐减。

可一旦成型,要不了多长时间,扶澈手中的军队,在给养和所有后勤补给上便能实现自给。

一方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燕赵的经济提升。

另外一方面,在最关键的后勤保障问题上,也能更多一条路。

最重要的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的前提之下。

扶澈便能敞开了练兵。

很多想法也能付诸实施。

十万人。

这是扶澈的标准,十万人铸剑为犁,开始军屯。

届时扶澈手中的兵力将会下降到十五万。

但是……

十五万,不够……远远不够。

有限的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对于今后的军队建设,扶澈自然有另外一番想法。

……

深夜李斯已经是抱着小妾入睡。

虽然已经是年近五旬。

可只要保养的好,依旧能生龙活虎。

一番折腾下来,李斯也是刚刚睡下。

可却是直接被人叫醒。

“老爷,外面来了一名大王的侍卫,要东西要交给大王。”

门外的侍者水果刀。

“唉……”

李斯叹了一口气,起床穿好衣服。

小妾拉着李斯。

“没办法,大王深夜送来东西,必然是急事。”

李斯有些无奈的说道。

说完走出房间。

那名甲士已经在等候。

带着甲士来到书房,逐渐拿在手中。

“大王要大人今夜便回复。”

甲士说道。

李斯眉头一皱。

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缓缓打开逐渐。

开头的题目,便让李斯耳目一新。

“关于转十万军,建立燕赵生产建设兵团的具体想法》。”

李斯缓缓开口。

他知道这位赵王想法多。

这一次又是什么幺蛾子?

第127章 少司命:“大王崩逝,妾殉葬便是。”

书房之内,李斯坐在案牍之前,仔细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着面前的竹简。

战国时代,本来便是百家繁盛,各家学说层出不穷。

李斯也算的上是见多识广。

不说对百家经典十分精通,起码也算的上是如数家珍。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扶澈给李斯的惊讶实在是有点多,各种各样的策论,李斯竟然从来找不到任何出处。

但是其中的亮点十分耀眼。

让李斯每一次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一次同样如此。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李斯此前还真的是小看了这位十三公子。

先不说前一段时间的那一系列的东西,在李斯看来着实是激进了一些。

暂且不提。

可眼前这份策论,却是让李斯觉得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大军屯田,平时为农,战时为兵,依旧保留原本固有的编制。

农时劳作,闲时训练。

虽然这十万人因为要屯田,所以战斗力必然下降一些。

但是将这十万人的精力大部分用于屯垦,每年的产出,李斯粗略的计算一下,要是年景比较好的话,养兵四五十万不成问题。

而且因为本身依旧保持了军事训练的原因。

必要的时候,这十万人同样是优质的后备力量,随时能够拉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