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陛下请自重,臣不想升官 第233章

作者:轻不语

“陆尚书,好久不见。”

高明一进来,便朝陆晨拱了拱手。

陆晨起身相迎,和他稍微寒暄了几句,让他坐在下首处,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高府尹来此,所为何事?”

第244章 冤屈

“是这样的。”

高明没有卖关子,直接说明来意。

“方才有一位禹州卫百户的小将率领三十名军士,押着七十三人进京,随行的还有二十多名百姓。”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道:“那小将自称是禹州卫指挥使张世平长子张裕,所押送之人,则是青州卫在大军破城后,不尊军纪欺辱百姓的犯人,他们奉了张世平之命,押送犯人进京,请求陆尚书你出面,为这些受辱的百姓主持公道。”

听到这话,陆晨先是怔了一下,片刻后,他却是莫名眼前一亮。

这张世平,好人啊!

主持公道,得罪人什么的,他可太喜欢了。

高明说完,便一脸深意地看着陆晨。

“陆尚书,此事你怎么看?”

作为主管司隶和县,执掌天子脚下民事的正三品高官,他虽然不怎么参与朝事,但却不会不关注朝局,要说如今朝廷的大事,除了天工司和工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的新工程以外,就只有数千里之外的天澜行省平叛之事了。

而在这个叛乱即将彻底平息的最后关头,作为首功的禹州卫突然对青州卫刀刃相向,同室操戈,而青宁军其他卫军力挺青宁卫,直接闹到了御前,联名上书请求严惩。

这件事如今虽然还在调查,但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必然会掀起一股巨浪。

陆晨可是当了整整一个月的铁血总督,他的治政方略简单来说就四个字——一心为民,为此无论是禹王也好,禹州官宦和当地的世家豪族也罢,谁敢挡在他面前,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亮出手中的刀刃,与其殊死相搏。

这一点,基本在朝的官员和禹州附近的官场中人都深有体会。

如今,张世平可是打着为百姓主持公道的旗号,将青州卫的将士直接拿下押送京师,唐斌等人又率先发难,现在就看陆晨是什么态度了。

在高明饶有兴致的目光中,陆晨毫不犹豫地道:“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此事,本官管定了!”

说着,他猛地站起身。

“高府尹,麻烦您现在就带本官过去一趟,本官想亲自询问此事。”

见陆晨如此果断,高明放下手中的茶杯,微笑着道:“好说,陆尚书请随我来。”

很快,高明便带着陆晨来到了顺天府衙门。

作为天子脚下的府衙,顺天府衙门的占地面积可比普通的州府衙门要大多了,因此容纳不到两百号人简直不要太轻松。

此时许久未见的张裕等人正在大堂里耐心等待着。

远远地看到陆晨过来,张裕顿时面色激动地带着人迎了上来。

“卑职张裕,见过总督大人!”

虽然陆晨已经卸任两州总督,而且贵为当朝工部尚书,正二品高官,但在相当一部分禹州军民心中,他永远都是荡除禹州一切不公和黑暗的铁血总督,因此在称呼上,张裕也和那些把陆晨视为救世主的百姓一样,习惯性地想称呼陆晨为总督。

其他人见他如此,也纷纷向陆晨躬身行礼。

对于张裕的称呼,陆晨倒是不怎么在意。

他走到张裕跟前,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将士,注意到他们虽然难掩长途跋涉的风尘,但却一个个精神抖擞,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发自内心的崇敬之色,他莫名有种蛋疼的感觉。

“好久不见,张百户。”

按下心里乱七八糟的念头,陆晨对张裕微笑着打起了招呼。

见陆晨竟然还记得自己,张裕顿时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心情舒畅极了。

这时高明突然开口。

“陆尚书,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在下就先告辞了。”

顺天府尹有顺天府尹的职责,无论是禹州卫还是青州卫,发生什么冲突都与他无关,兵事也不是他能管的,军士欺压百姓虽然涉及到民事,他可以管,但仅限于洛京,这件事跟他和顺天府衙门并没有什么关系,他自然不用多管。

当然,名义上陆晨这个工部尚书兼天工司司正兼文渊阁学士,其实严格说起来也没有权力去管这件事,但玄极卫有啊!谁不知道玄极卫指挥使符嬅跟陆晨这对生死之交,关系好得都都快到可以穿一条内裤的地步了。

更何况陆晨本人又是当朝第一红人,女帝唯一无条件信重的臣子,他要真想介入此事,轻轻松松就能从女帝那里请来圣旨,想拦都拦不住。

陆晨摆了摆手。

“高府尹请自便。”

高明点了下头,便转身离开了。

顺天府尹带着一众差役走后,陆晨便看向面前不远处的张裕。

“你们的来意,高府尹已经跟本官说过了。”

他走到一旁的树根旁坐下,接着指了指众人身后那七十多关在囚车里,已经在痛苦和疲惫中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囚犯,缓缓问道:

“说下南阳府之事的详细情况吧,这些人具体犯了什么大罪?你们竟然愤怒到对同袍刀刃相向的地步,还有,凡事要讲证据,你们有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人在破城后大肆欺辱城内百姓?”

说起正事,张裕也不含糊,立马收敛心神,沉声应道:“回陆总督,证据我等自然是有的。”

说着,他转过头,看向一旁正好奇地打量着陆晨的百姓。

这些百姓男女老少都有,以女子居多,他们全都穿着洗得发白地麻布衣,身上到处都是补丁,手脚都有老茧,皮肤粗糙无比,面黄肌瘦,妥妥的大夏农人。

张裕转过身,对身后的一众百姓大声道:“这位大人,便是本将之前跟尔等说的,能为尔等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尔等还不快快见礼!”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在来洛京的时候,张裕就已经跟他们说过陆晨的事迹以及为人。

听说陆晨在禹州的所作所为后,一众百姓就很是期待能见到这样一位一心为民,敢于为平头百姓主持公道的大人物。

方才看到陆晨如此年轻,他们还怀疑了一下,现在张裕直接说出陆晨的身份,他们这才反应过来。

下一秒,一众百姓当即矮下身,双膝跪地,朝陆晨重重拜下。

“草民见过陆大人!”

“陆大人万安!”

陆晨朝他们打了个手势,淡淡道:“都起来吧,本官这里不兴那些虚礼,也没资格受如此大礼,这个世上,你们要跪的,只有天地君亲师,本官不在此列。”

听到陆晨这么说,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心里的石头顿时微微落地。

这年轻得不像话的大人物,好像...和他们记忆里那些当官的,不太一样?

很快,众人便神色各异地站起身。

“总督大人。”

张裕示意了一下那些穷苦百姓,道:“卑职所说的证据,就是这些可怜人。”

说着,他又转过头,对一众百姓扬声道:“乡亲们,就像我之前跟你们说的那样,总督大人是千年难遇的好官,只要是我大夏子民遇到的不平之事,总督大人定会为其做主,你们现在就把青州卫那些败类的禽兽之举揭发出来,令总督大人知晓,只要属实,这些伤害你们的败类,全都会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

话音刚落,仅仅过了数息,就有两名女子咬了咬牙,直接越众而出,站到了众人前方。

她们先是一脸憎恨地看了看不远处的囚车,而后定定地注视着陆晨。

第245章 公道

“大人。”

两名女子同时重重跪下,随后其中一名女子用力指着不远处的囚车,声泪俱下地道:

“民女一家原本家境还算殷实,反贼破城之时,虽然取走了民女家大半家资,但并未伤及父兄性命,而且好歹还留了些度日的口粮,父兄勤勤恳恳,恰逢丰年,才艰难地攒下了些许口粮。”

“好不容易等到朝廷剿杀反贼,我们一家还以为可以重见天日,不用再忍受反贼越来越过分的欺凌,却没想到,城破的那天,张将军刚张贴安民告示,就有一群官军趁着张将军率军剿杀反贼的时候冲向民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女子说到这里,眼中的恨意已然满溢而出,眼眸变得血红。

“他们要是看上了什么,就嚷嚷着别人是反贼,把家里的钱粮全部抢走,稍有不从,就动刀杀人!而且他们比反贼还狠,连一粒米都不肯给我们留下,民女的父兄苦苦哀求,求他们留点口粮,他们竟然一个不耐烦就拔刀将父兄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说到最后,她的嘴角已经颤抖不止,发出的声音,也透着明显的震颤。

陆晨听得心中一震,脑子里,再次浮现出柴红玉记忆中,那凄惨无比的光景。

啪嗒…

袖子下的大手猛地握紧,拳面上,青筋暴起。

这时,另一名女子补充道:“不仅如此,那些禽兽还把父兄的脑袋装进了袋子里,说是要…要带回去领功,我们姐妹原本躲在井里,他们并未察觉,但我们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父兄的脑袋拿走,于是我们冲出来阻止,然后……”

说着,她猛地解开上衣,而后转过身,背对着陆晨,解开里面包裹的布条。

下一秒,在看清那女子后背的模样后,陆晨猛地瞳孔一缩。

此时的他心中没有一点旖旎,反而一股无名火起。

却见那女子本应光洁如玉的背上,此时竟横七竖八的都是已经结痂的伤口,满目疮痍,几乎没有一块好一点的皮肉,连那块被她攥在手里的布条,也都是干了的暗褐色血迹。

可想而知她此前遭受了何等的折磨。

陆晨深吸了一口气,接着缓缓说道:“本官知道了,你先穿好衣服。”

那女子微微颔首,把麻布衣穿好,随后又咬牙道:“那些禽兽不仅杀死父兄,企图拿着他们的脑袋去冒功,还玷污了我们两姐妹,事后还想将我们杀了灭口,幸好张将军及时赶到,以雷霆手段将他们尽数拿下,不然我们一家枉死后,还得背上反贼的骂名,即便死了也不得安宁。”

说到此处,她突然抬起头,一脸感激地看向陆晨身后的张裕。

“张将军,无论大人能否为我们讨回公道,将军您对我们一家的大恩大德,小女子都铭记于心,今生这残花败柳之身难以相报,来世若有机会,小女子哪怕做牛做马,也定会报答将军之恩。”

言罢,她猛地俯下身,重重地给张裕磕了个响头。

张裕连忙上前,将她扶起。

“姑娘莫要如此。”

接着,他莫名回过头,看向一旁的陆晨,很是感慨地道:

“本将以前也和青州卫一样,眼里只有功绩和修为,丝毫没有身为大夏军人的责任,整日浑浑噩噩,别说为尔等出头,不欺负尔等便不错了,若非陆总督金玉良言,让本将意识到军民本应有鱼水情,本将或许已经变得跟青州卫一样自甘堕落了,又岂会像现在这般,不仅屡立奇功,还接连悟道突破?”

最后那番话,明显是说陆晨听的。

“所以,姑娘要谢,也应该感谢陆总督,若不是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本将遇到那种情况只会袖手旁观,你们也绝不会得救,更不用说讨回公道。”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面色一颤,随后赶忙再次朝陆晨跪下。

“多谢陆大人,多谢恩公!”

然而陆晨却是侧过身,没有接下他们的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