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孝子 第119章

作者:特立独行鹅

  李纨先问了姑娘们意思,又问宝玉和兰哥儿。

  宝玉、贾兰二人却十分稀奇,宝玉想去庄上的屋舍间走走,贾兰却想这会就到马场去。

  贾蓉笑道:“这庄上有一半是昔时太·宗·皇·帝赏给府里的蒙古、女真囚奴,他们风俗与咱们不同,过去瞧瞧倒也无妨。马场安排的也是这两族精通骑马的妇女,待会教姑姑们骑马也一定周到。婶子只管和姑姑姨妈们先去歇息,我带兰哥儿先去马场熟悉一番,再来婶子、姑姑、姨妈身边孝敬。”

  宝玉自然欣喜,急切想着叫上姊妹们都去瞧瞧‘匈奴’习俗。

  林黛玉并不搭理,迎春探春等人也偷偷作笑亦不陪同。

  尤二姐倒是偷偷朝蓉哥儿递向柔顺眼神,叫蓉大爷瞧了,心里忍不住雀跃,又看眼旁边兴致勃勃的尤三姐,心中更是欢喜。

  他暗暗使了使眼色,叫尤二姐不必着急。

  宝玉只能自己领着袭人、麝月二人走了。林黛玉无意瞥上尤二姐一眼,与李纨道:“先回堂屋罢。”

第一七四章:和黛玉叠骑共乘

  小庄村里来了贵人,没有一个不稀奇的。听说是附近田地的主人,庄上妇人丫头们更不少伸头抬眼。

  贵客难见,只是瞧了一面,不少人便觉与有荣焉。又有不少的聪明人,抢着上前给贵人们行礼,亦或是给贵人们解答微末疑惑。也有不屑一顾的,自顾自在庄上玩耍议论,又或是呆在屋舍之中踩着纺机赚钱。

  宝玉倒没见过纺机,十分好奇。

  偏遇上个不上进的丫头,只顾手脚作弄纺车便不搭理宝玉,见到宝玉要乱摸才忍不住喝道:“别动坏了。”

  袭人在旁解释:“是纺线的。用采来的棉花压成长条,然后在棉条揪上一点挂上纺车,手脚搭配慢慢转动,棉条就成了棉线。一架纺车一个月也能赚二百余钱。”

  操作纺车的年轻丫头抬头傲道:“我一个月能赚三百钱。”

  “佩服!”

  宝玉真心的赞了一声,继续观察纺车轮转。又瞧了瞧旁边地上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袭人、麝月一一答了。宝玉想着自己在府里什么不干,也有二两银子月钱,身边袭人是一两银子月钱,麝月是一吊钱。

  纺线的丫头一个月即便能赚三百钱,也只是麝月月钱的十之三。

  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

  纺线丫头神情不变道:“谁不是为了有口吃食活下去?”

  宝玉再不敢去摸纺车,带着袭人、麝月出了屋舍又往另一家去。这一家竟和之前的人家完全不同,里头陈设不似中原的习俗。

  此时,贾蓉带着贾兰已到马场,那儿果真早有妇女在马厩边候着。妇女的身边还有两个年岁较小的丫头,瞧着模样应是和贾兰、惜春差不多都八九岁年纪。

  那两个小丫头人小鬼大,见了贾蓉和贾兰也不好奇,听他们要骑马,竟熟络地领贾兰挑马去。

  “兰哥儿怎还害羞了。”贾蓉笑了笑。他晓得贾兰是个喜欢独处的,意志又十分坚定,况且马场除庄上几人外还有施茂德媳妇并贾兰奶妈和几个丫鬟在,蓉哥儿因而离去。

  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蒙人擅养马,更善骑射。贾蓉先去了庄外男人聚集处一趟,见了庄主和马场主,少不了再次打赏以及秘密吩咐。

  蓉哥儿回庄上堂屋时,姑娘们都换过了衣裙,洗过了手,好似群花开放相争艳。

  林黛玉难得穿上一回马面裙,裙两侧的褶大而疏,既可灵活又不失端庄。上身是立领对襟短衫,端庄规矩中也不失俏皮。迎春也穿褶裙,却不带马面,上衣是窄袖交领,在她温柔气概里也多了点利落爽快。

  探春身着的曳撒,和众人皆不同。

  曳撒是一种下摆有密集竖褶的交领长袍,源自元代蒙古人的质孙服之一的断腰袍,是明代内使太监、校尉、百官、贵胄甚至帝王骑乘、宴饮、游乐、礼乐等场合穿着的服装。因所秀图案不同,又有校尉衣、飞鱼服、蟒衣、斗牛服等称呼。

  贾蓉细细看去,只见探春俊眼顾盼,修眉神飞,英气勃勃。

  若不是蓉哥儿晓得眼前之人是女子,否则定会以为是哪家的俊秀小公子过来了。一时真非不出男女,若说是男子,却生的娇柔俊美;若说是女子,却满是生机比男人还英气有神。

  尤二姐、尤三姐打扮和迎春相似,但气质截然不同。尤二姐同迎春一般温柔,却比迎春多了几分娇媚;尤三姐和尤二姐一般娇媚,却又比二姐多了几分英气。

  贾蓉差点看花眼睛。

  李纨却未换衣裳,见贾蓉过来,便吩咐家下仆妇们将带着行路的茶壶茶杯,十锦屉盒,各样小食端来。又去招宝玉、贾兰,叫回一起吃茶。

  贾兰显然对马场十分满意,竟带了那两个马场小丫头过来请安。

  原来这两小丫头才六七岁,却能骑马在草场飞奔,对庄上马儿的不同脾性都十分了解,不同马儿的特点也如数家珍。

  众女听了皆是欢喜,探春还不禁送去点心笼络人心。

  最初大家本还想庄上的园子里瞧瞧有什么瓜果,当下因庄主媳妇捧了不少瓜果过来,姑娘们又想着去马车,便打消了去园子采瓜果的念头。

  尤二姐连连说“好”,又拉着尤三姐小声道:“待会挑中了哪匹马儿只管带回去,或是养在这儿随时来骑也行。”

  尤三姐听这话已有几遍,心里疑惑越发严重,眼睛凝神瞧向二姐和蓉哥儿。

  她看不出任何异常。

  宝玉却缠上黛玉,说着方才在庄上的见闻,既想表现自己,又想讨好,还悲天怜人的又咏上‘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诗。

  林黛玉只是应付,便不热情搭理,反而眼睛时不时往蓉哥儿身上瞧去。

  宝玉如何观察不到,虽自尊受挫,却也无可奈何。只是不懂为何各个都和蓉哥儿亲近。待吃过了茶,众人到了马场,宝玉更想出一出风头,早早挑了一匹马儿骑了上去,叫一个蒙族妇女牵着在宽敞的草场上快走。

  马场很大,靠着一片山林,没一会儿,宝玉就不见了踪影。却没一个人担心,这都是被围起来的,外人根本进不来。

  李纨则带着惜春在旁边观看,似乎并不准备上马。又一心关注贾兰,对其他姑娘并不怎么上心。

  姑娘们致很高,学的也极认真。尽管以前都没骑过马,有一些怕。好在有婆子在旁,又有蒙族妇人女孩在侧,才安安稳稳被扶上马背。

  贾蓉对此很满意,大家都专心学骑马,他才有机会带着尤二姐同乘飞驰。

  “林姑姑这么瞧我作甚?”贾蓉正和尤二姐眉目传情时,突然发现林黛玉竟一直盯着自己。

  林黛玉没有作声,只让婆子牵着马在草场走一走。

  探春倒是胆大,又十分聪慧,没一会便能自己催马而行,乐在其中,只叫庄妇婆子丫鬟在旁边护着。

  尤二姐的心思却不在马上,而是想着怎么哄妹妹开心。还请来蓉哥儿在旁边,教尤三姐怎么上马,怎么拉绳,怎么和马建立亲近关系。

  黛玉‘无意间’回头,正瞧了这一幕。眸光闪了闪,幽幽拉长了脸。

  此时,蓉哥儿站在马下与尤三姐道:“马儿一旦点头,就立刻放松缰绳。全都放下,不必紧张。不要吝啬,马儿也需要鼓励,缰绳放松时,马儿才能感受自在。刚开始时,我们与马不熟悉,就需要给马儿十分的自在。等互相熟识了,马儿终会明白,它不需要争取那么多。”

  尤二姐虽是听不懂,心里却十分欢喜。

  贾蓉还在给尤三姐讲解:“坐马背上时,浑身坐正,手脚放松,身子勿要前倾。”

  一庄妇赞道:“大爷懂得真多。”

  尤二姐听了,热心道:“妹妹最好骑马,蓉哥儿不如上马给妹妹先感受一下马儿奔走的感觉。”

  贾蓉、尤三姐二人齐齐皱眉。

  二姐说话也太直白了,不是惹人生厌吗?尤三姐又不是黛玉、探春、惜春等年纪,到底和他相差不了几岁,需要严格避嫌。

  这么多人看着,又不是私下里,实在不好。

  贾蓉简直哭笑不得,道:“这般不好。”

  尤三姐微微愣一下,幽幽来气,顿时知道又是尤老娘暗里指使,却不曾想贾蓉率先拒绝了。三姐心里顿时大喜,暗想:蓉哥儿果真是个正直的人。

  尤二姐自个也有心思,想着在这群姑娘面面暗暗表现自己和蓉哥儿的亲密,笑道:“有什么不好?妹妹不愿,蓉哥儿不如领我先体验一番。”说着,真一副要上蓉哥儿身后大马的姿态。

  尤三姐气二姐一点不知分寸礼度,更不想待字闺中的二姐和蓉哥儿叠骑共乘,忙道:“我先体会一番罢。”

  蓉大爷稍有诧异,又有欣喜。林黛玉却不知怎么乘马过来了,面无表情,直直瞅着众人。

  尤二姐、尤三姐同时感觉周边气温在下降,像是被抓了把柄,都莫名地没了底气。

  “蓉哥儿教我骑马罢。”林黛玉紧紧盯着贾蓉的眼睛,磕磕碰碰吐出这几个字。

  “姑姑的要求,哪能不同意。”

  贾蓉眼里黛玉还是一个小孩,和尤二姐尤三姐的情况完全不同。又怜黛玉体弱命短,想着只要她开心,这点事儿也算不得什么。即便有多事婆子告到贾母哪儿去,贾母也无法怪罪。

  他连忙和旁边庄妇婆子招呼一声,叫她们继续教二姐三姐骑马,自个则跨上了身后的骏马马背上。

  林黛玉暗暗红了耳朵,隐隐有些后悔。转念又想尤家姊妹都不避嫌,自己有什么避嫌的。

  心跳,节奏莫名加快。

  贾蓉已经伸手。

  黛玉忍着一点羞,以及幽幽的暗喜下了马,然后被蓉哥儿拉了上去,嘴角不由自主勾起一抹笑容。

  “放轻松。”蓉哥儿轻轻说着,让黛玉贴进自己胸怀里。又道:“轻轻地拉住缰绳。”

  马儿慢走。

  马背略有些颠簸。

  李纨在不远处瞧了这一幕,眉头微动一下,却没说什么。只是旁边的婆子把这一幕记进脑海中。迎春也才坐马背,见了蓉哥儿与黛玉叠骑,笑道:“妹妹胆子忒小了。”

  林黛玉羞上两腮,并不回答。虽不是被抱在怀里,却是坐进怀里,只感觉蓉哥儿胸膛宽厚且手臂有力。

  宝玉才从山林那边折回,恰巧了蓉哥儿与林妹妹叠骑共乘的场面,脑袋嗡嗡作响。

  “怎么能这样?”

  贾蓉不管任何人心思,扯着缰绳,笑道:“坐稳了,马儿要跑起来啦。”

  噗通、噗通。

  林黛玉心儿快跳,同马儿慢跑的节奏,愈来愈快。

  秋风拂面。

  她笑了,灿烂笑容看呆众人。

第一七五章:黛玉心中甚喜【求月票】

  宝玉呆呆看痴,差点儿身子一歪摔下马去。

  是时,又有贾兰与一个村姑丫头各骑一匹小马慢跑而来,叫宝玉好生羡慕。

  却说此时,宁荣街上贾琏的二进院子里,突然收到一封书信,点名送给琏二奶奶杨氏。

  院子里的丫鬟不敢怠慢,连忙将信拿给鲍二媳妇,委托鲍二媳妇把书信带入荣国府里。

  杨氏瞧了书信,忍不住浑身打颤,腿儿都软了。那信是地藏庵的那位贼子写来的,竟要她快点哄一个荣国府的美貌奶奶或千金姐儿回地藏庵还愿,否则后果自负。

  “这可如何是好。”

  杨氏偷偷藏了书信,想着王熙凤正抱病在身,便借口探望就往王熙凤正房去了。

  王熙凤并无高姿态,依旧笑脸相迎,道:“姐姐不在房里养胎,怎到这来?若我身上病症传了姐姐,我真是万死难辞。”

  杨氏紧张问道:“是什么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