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千古帝王 第914章

作者:贪玩蓝月

“此时渊盖苏文突然被擒,而他的那几个儿子还都年幼,无法掌控朝纲。朝中的威胁被我扫去,这个前世被玩弄了一辈子的高句丽国王因为我的到来,终于掌握了他本应拥有的权利。”

那么,就看看自己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何等的影响吧!

李祐想到这里,看着营帐那掀起的帘子,微微一笑。

“在下高句丽国宝藏王御下使者苏培文,拜见大唐太子!”

高句丽使者进入帐中,立刻躬身参拜,神态恭顺,礼数周全。

不是来下战书的嘛……

李祐立刻心中就有了判断,使者的神态往往代表了一国的态度。如果使者神态强横,形式刚毅坚挺,那一定是准备作战的;相反如果神色恭顺,礼数周全,那就一(ajed)定是准备求和的。

既然是求和的,那必然是来谈判交换利益,要想真正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要抓住谈判的主动权。

李祐既然知道了高句丽国的态度,立刻神似威严,重重的哼了一声,转头凝视苏培文,一双明亮的眼睛中满是杀气。

“平壤城宝藏王可知罪?!”

李祐拍案而起,怒声呵斥!

苏培文浑身一颤,他在来之前已经做好各种情况的预想,却唯独没想到大唐太子的杀气竟然如此之重!

“太子殿下,不知我王何罪之有?”

苏培文以长袍擦拭额头上的冷汗,声音颤巍巍的问道。

“何罪之有?”

李祐以手遥指新罗国,斥责道:“新罗国乃是大唐国的属国,年年朝拜岁岁进贡乃是常礼,你高句丽国为何勾结百济国,阻挠一个属国向自己的宗主国进贡?”

“这,这……”

苏培文慌张起来,他看见李祐数次伸手去摸腰间的佩剑,生怕李祐抽剑过来斩下他的头颅。

“那还只是其一!”李祐不等苏培文解释,便止住他的话头继续斥责。

“其二,大唐天子亲自来高句丽国问罪,宝藏王竟然敢派遣渊盖苏文前来阻拦,还持兵戈与大唐天军对抗,以兵戈袭击圣上的金銮御座,只此一条,高宝藏就罪该万死!”

李祐言毕抽出腰间的长剑,重重的插在苏培文的面前!

苏培文吓得当即“噗通”一声跪倒在李祐面前,声音颤抖的说道:“不是宝藏王要和大唐天军对抗啊!是那逆臣渊盖苏文一意孤行,宝藏王并没有参与其中,请殿下明鉴!”

“渊盖苏文那逆贼自立为大莫离支,行摄政王之权,宝藏王没有丝毫的权利,便是宝藏王想阻止他对抗大唐天军却也是做不到!请殿下一定要相信,宝藏王真的没有对抗大唐的想法!”

“不必再说了,”李祐转过身去,冷冷的说道,“待大唐军马的战旗插在高句丽皇宫之时,孤会亲自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高句丽愿为属国,高句丽愿为大唐属国!”

苏培文此次前来,本是想以高句丽自愿成为大唐属国来换取一些好处,可是眼下这太子仿佛魔鬼一般,一心想要攻进平壤城,而根本不想和他谈判,逼得他只能赶紧将这底牌提前掀开了!

“不,大唐不需要一个袭击过宗主国金銮御座的属国!”

李祐冰冷的声音仿佛一把战锤,击碎了苏培文的心。

“殿下……”

苏培文的声音颤抖起来,他从没面对过如此强势的人,哪怕渊盖苏文如日中天之时,也从未给他带来如此之大的压力!

“你将孤的话转述给宝藏王!”

李祐的声音冷的像一块冰一般,一字一顿的说道:“他若想要体面的存活于世,而不是和渊盖苏文一般不日便会被斩下头颅悬挂在长安城楼的话,那便乖乖的献上平壤城,并且下诏书通令全国,彻底降服于大唐!”

“这……这……如此高句丽国还在吗?”

苏培文心中尚有一丝的幻想,喃喃的问道。

“从渊盖苏文袭击金銮御座之日起,这世上便再没有高句丽国了!要说还能剩下什么,就只有一个高丽道!”

李祐的声音冰冷无情,仿佛地狱的死亡之声,将苏培文心中最后一丝的希望击碎!

苏培文只觉得全身无力:“在下并没有做这个决定的权利……”

“孤自然知道,快快滚回平壤城中,将孤的话如实传达给宝藏王!如何抉择让他自己好生想想,一线的生机孤已经给他了,让他莫要自误!”

第888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当大唐的使者回来,将百济国撤兵的消息送到李世民和李祐军帐之中时,他们已经距离高句丽首都平壤城不到五十里的路程。

这几天以来,唐军从玄菟城出发,一路上横扫半个高句丽国,一路上的守城的将士无不望军而降,没有遭受到一点抵抗。

显然浩荡的唐军,和李祐可以使用仙术勾动天火焚城的消息,都已经在高句丽国中广泛的流传了开来。

李祐送走了苏培文,便来到了李世民帐中禀告。

“果然不出阳杰所料,这百济军真的乖乖的退~兵了!”

李世民显得非常兴奋,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个全新的体验!

“百济军的综合实力比高句丽军还弱,他百济之所以敢耀武扬威,还不是因为他们之前和高句丽联盟?如今高句丽的渊盖苏文和他手下的高句丽大军都完蛋了,他们自然不敢在我大唐面前放肆!”

李祐以马鞭遥指远方平壤城的方向,说道:“待咱们将高句丽纳入囊中,这百济国便是咱们的囊中之物,怎么拿捏就都是我们说的算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隋炀帝杨广曾经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却都饮恨败退,如今朕一战功成!不知道百年之后在地下见到杨广,该是怎样的场景?”

李世民早就不相信人不可以长生不死,他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多为大唐做一些事,能够在百年之后名垂青史。

如今他一次就做成了隋炀帝杨广三次都没有做成的事,自然是有些骄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