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神级学习系统/青春旅社之全能明星 第151章

作者:常欢欢

马又友经历的每一次雷鸣般的喝彩和欢呼,常欢全都亲身感受。

常欢体验到马又友那辉煌家世、超好遗传、天才神童。

马又友的父亲马孝骏为音乐教育学博士,同时也是作曲家兼指挥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母亲卢雅文则是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的声乐女歌手。

4岁的他开始学钢琴与大提琴,5岁开始在观众面前演出,7岁的他,在伦纳德伯恩斯坦帮助下,在霉国的卡耐基音乐厅与姐姐马友乘参加巡回义演音乐会,霉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晚会。

14岁的他中学毕业,并且以独奏者的身分,与哈佛雷蒂克里夫乐团共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之后马又友进入茱莉亚学院,在大提琴家雷奥纳多罗斯门下学习。

16岁的马又友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大提琴独奏会上,技惊四座,声名鹊起。

常欢体验到马又友后来辉煌到举世瞩目的音乐成就。

马又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影片获多项奖项,其中包括两项艾美奖、双子星奖16项提名及许多国际影展大奖。

此后他陆陆续续得到17次格莱美奖。

他为电影《卧虎藏龍》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提琴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奥吧马将2(bgbc)010年度总统自由勋章颁发给了马又友,同年马又友获得肯尼迪中心“终身成就奖”。

常欢还仿佛亲手拉过马又友那两把世界顶级大提琴。

马又友演奏使用的两把大提琴,其中一把叫做“蒙塔尼亚纳大提琴”,绰号为“矮牵牛花”。这把大提琴制作于1733年,价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1999年,马又友在纽约演出时将这把大提琴丢在了出租车上,后来被出租车司机送了回来。为此,马又友特意为纽约的出租车录制了一段公益广告,广告词就是“乘客您好,我是马又友,请带好您的物品,不要像我那样落在车上。”

他的另一把大提琴名为“达维多夫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是用大提琴家、作曲家卡尔尤利耶维奇达维多夫的名字命名,这把琴制作于1712年,价值上亿人民币,该琴原属于杰奎琳杜普蕾,她去世后,该琴被拍卖,新的买家虽然不知何人,但这位收藏家仍然决定将此琴继续借给马又友使用。

常欢还亲身经历了马又友和乔布斯的友谊。

乔布斯和马又友在1981年相遇,当时乔布斯在参加阿斯本国际设计大会,而马又友正在参加阿斯本音乐节,乔布斯成为了他的乐迷,他曾邀请马又友去他的婚礼上演奏,但是马又友当时去了外地演出。几年之后,马又友来到乔布斯的家,坐在客厅里,拿出了他的1733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演奏了巴赫的曲目,他告诉乔布斯夫妇:“这是我本来希望在你们的婚礼上演奏的曲子。”乔布斯泪流满面,并告诉他:“你的演奏是我听过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驾临,因为我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当乔布斯被确诊癌症后,他请求马又友答应在他的葬礼上演奏。

常欢亲身体验到马又友深沉博大的音乐世界。

马又友借着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华夏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等,马友友都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

马又友经历的一幕幕,都真实地展示在常欢面前,仿佛他亲生经历过,让他身心都沉醉其中!

半个小时后,电子书看完,马又友出神入化的琴艺成为常欢的本能!

(ps:肯定又有人说我水,但我想说,如果不这样写,有几个人知道马又友的呢,不是我小看某些人,虽然马又友是华人音乐家成就最高的,但就很多人的孤陋寡闻,可能根本没听过!)。

第215章 娜比的光芒!(第2更!求自动订阅!)

“吃饭了!”张天艾过来敲门:“你关着门干什么呢!”

望着她盈盈若水的秋水剪瞳,常欢真的很想把她拉到屋里面强亲一通。

虽然最近张天艾几乎成了全网黑,人气似乎也没有太子妃那个时候那么高,但常欢还是很喜欢这个女孩的颜,还喜~欢她的性格。

虽然她的经纪公司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去抢别人的资源,但她本身是个很善良的人,她对自己很狠,节食,一两年都吃草,锻炼,天天都是维密的锻炼量(维密不是天生的,她们塑身健体运动量超过很多演员),对别人却不狠,从来没有跟人私下纷争,很多朋友都是-好多年的朋友。

这个时候,常欢看到张天艾身后跟着跟拍摄像,叹了口气:“没事,就是有点累,打了个_盹!”

因为A栋新增了10个客人,搞得所有菜做完都已经七点了!

即便如此,菜做的还是有点少,而且饭做的也有点少,常欢只吃了三成饱。

没办法,他的身体各方面素质都是常人的十多倍,导致他的摄取量也远远大于常人,不然根本无法负荷身体的消耗,等会儿去了杭城,一定要好好饱餐一顿,不然根本无法继续战斗下去。

饭后,大家又回到A栋,因为A栋的大厅比B栋宽敞得多。

娜比本来想说跟常欢比赛,但常欢否了她这个提议,因为娜比毕竟还要靠大提琴维持“大提琴公主”的名气,但常欢自己可能跟娜比一起演奏了这一晚,以后没什么机会拿起大提琴了,毕竟他并没有完全代入马又友对大提琴的爱。

这也是常欢的一个遗憾,或者说庆幸,毕竟如果代入到每个行业巅峰人物对该行业的热爱,那常欢就分身乏术了,甚至会被弄成几十种人格的精神分裂。

幸亏,他只是得到了技艺,并没有代入情感。

常欢对娜比说道:“咱们先不说比,你先拉一首,我再拉一首,你自己衡量,如果你觉得我拉的比你的强,你就叫我哥哥,如果你觉得我拉得不如你,你以后就直呼我的名字吧!”

他也没有开直播,就是为了照顾到娜比的颜面,如果一个非专业的选手远远超过她,她会非常难堪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聆听娜比拉大提琴。

不得不说,娜比拉大提琴的时候,姿势很端正,很美。

可常欢遗憾地发现,娜比已经失去了光芒。

……

曾经娜比拉大提琴的时候,身上是有光芒的。

四年前,常欢看过,娜比与柯蒂斯音乐学院同学徐翔在霉国震撼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比赛优胜者音乐会上的表演。正式演奏前,她闭上眼睛,深呼吸,陷入短暂的冥想。那时的她,脸上闪耀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庄严与肃穆,那一刻她心中一定有一个宁静而深远的音乐世界。

没错,所谓的光,就是一种纯粹和崇高的感觉,很多艺术家在演奏时都有这种“崇高”的感觉,它可以震慑人心,让人忘掉眼前的苟且,看到诗和远方的田野。当年的娜比也是如此,即使身处乱哄哄的综艺节目舞台,也能让现场瞬间变得安静而纯粹,众多综艺咖在一旁抢镜和耍宝,只有13岁的她毫无野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

娜比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她超过常人的坚强意志,从6岁起,每天要练习8个小时,家人出国度假也不能同行,朋友们都在玩只有她在练琴……即使大提琴的练习让她的双手变得一大一小,手指上有好几个茧,指甲经常裂开,她也始终不愿放开它。

她天赋出众,又自觉地刻苦,所以她才成了让世人惊叹的天才美少女友友娜。

6岁学大提琴,7岁就以全台第一的成绩考入世纪少年交响乐团,并迅速升至首席;小升初以全台特优第一名保送师大附中音乐班,12岁便被全美顶尖音乐学院柯蒂斯录取,柯蒂斯是全世界只招160人而且原则上不收17岁以下的学生…12岁的娜比得多有天分才能进入这所顶尖名校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娜比的人生完美得不可复制,那个努力超过常人的“天才美少女”也成了他们心中那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理想自我—于是,15岁的她开始受到疯狂追捧,诱惑也接踵而来。

N次被邀请到《天天向上》,受邀参加《偶像来了》,见到“万众景仰”的林清霞,她亲切地抱住她,叫她“青霞阿姨”;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录制快乐大本营;跑遍全国各地开大提琴演奏会;出书,签名售书,出演电影《破风》……

· ······求鲜花· ······

在紧张的影视、综艺、演奏会和商业活动安排中,娜比渐渐疏于练习,琴艺开始遭人诟病;古典乐迷开始将她称为古典音乐圈的“毯星”,华而不实。

她也被五光十色的贵圈勾动了“凡心”,小时候立下的古典音乐家梦想逐渐褪色……后来,娜比从那个世界顶级音乐学院柯蒂斯退学了,几乎不可能再进入。娜比小时候梦想成为马又友一样的大提琴家,于是叫自己“友友娜”,退学之后,娜比把儿时成为“友友娜”的梦想调整为“成为最会演戏的大提琴家、最会拉琴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