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156章

作者:不是奸臣

她出身富贵人家,从小也是养尊处优,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特别喜欢读书。后来家道中落,父亲犯事被下狱,小凤仙被送入教坊,后来到了凤仙楼。

......

但她却从未自甘下贱,卖艺不卖身,特别是她写的书法和文章,在士人之中享有盛誉,士人无不以与她相处为乐趣。每次文会,如果能请到小凤仙光顾,都会大大有面子。

一听说这次文会,也请到了小凤仙,罗万化更放心一点。那徐二再龌蹉,也应该不敢来硬的。

凤仙楼,位于八大胡同的外围,是一栋带院子的四层小楼,十分典雅。

众人进去,罗万化看到了一个面色清癯、目光敏锐、神态傲然的中年人,正在与一个仪态万方、知书达理、清莲如水的女子闲谈。

两人相谈甚欢。

罗万化猜到,这中年人,必然是押题大神李贽,而这濯清涟而不妖的美丽女子,必然是京师名妓小凤仙。

李贽看到徐二、吴清源等人,前呼后拥进来,眼中却只是透出一股不屑。

他这次来,也是因为国子监祭酒要开除他一事,欠下了徐阶一个大人情。国子监祭酒听了他骂孔老二小人,骂程朱理学伪君子,吓得要立马开除他。如果不是他泰州心学的师叔、礼部尚书徐阶,替他说了一句话,让国子监祭酒打消了念头,他李贽此时只好卷铺盖回家了。

。。

第1064章 嬉笑怒骂的狂人李贽【4】

这次李贽本来不想搭理徐二这个装逼王,但徐阶有话,他也只能憋着一股气来了。

好在这次地点是凤仙楼。他与小凤仙也是好友,故而此行还算高兴。

李贽是个历史上最早的女权主义者,最反对封建礼教中的压迫女性,故而小凤仙对他高看两眼。

看到了罗万化,李贽的眼神却是一亮。

“你就是上次浙江会元,会试却名落孙山的罗万化?”李贽淡淡道。

罗万化鞠躬施礼:“正是后辈。”

李贽点点头:“你的文章,取不中,是考官瞎了狗眼!要么就是做了人情黑了心!”

一句话,说的满堂皆惊。“八八零”

我去!

这李贽大师,不愧是在国子监骂孔子的大牛人啊!

这一上来就是一个重磅炸弹,炸得徐阶满脸无光啊。

徐二自命不凡的脸色,立即变成了猪肝脸。

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这事,是他老爹干的啊。经过辩论一事,已经弄得天下皆知,风风雨雨了。

怎么这位李贽,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吴清源急忙出来打圆场:“哈哈。我们还是只谈文章,不谈政治!咳咳!李大师,请讲课吧!”

李贽白了徐二一眼,才施施然走到了首座上。

看得出,他虽然也是泰州学派的,但对于师叔徐阶的很多做法也是看不惯。

小凤仙却开口笑道:“李博士(李贽的官职,是国子监博士),妾身很好奇。这四书五经那么多题目,你又不是主考官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会出什么题目呢?你是怎么一次次压中考题的?”

听到这话题,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连装逼王徐二,都极其感兴趣。

罗万化也侧耳倾听。

这小凤仙人美,话更动听,一下子就戳中了李贽的尿点。啊,是爽点。

李贽哈哈大笑,滔滔不绝讲起来:“小凤仙姑娘这话问得好!但你是否知道,我朝科举,到底多少道题,有何说法?”

小凤仙想也不想,抿嘴笑道:“虽然小凤仙是女子不能参加科举,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小凤仙也数次想过,要是男儿身,就去科场一试身手,与天下英雄华山论剑!我朝科举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一共九天。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其中第一场是四书文题目四道,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是五经文题目,出六道,选五道。第三场是策问一道。故而每个举子,要答题十一道!”

她落落大方,娓娓道来,毫无磕绊,看得出确实不愧女状元之称,对文事极其熟稔。

就连李贽之狂,都耸然动容,赞许点头道:“不错!但这十一道题,在科举中的地位,却截然不同!关系中举的比重,也大不一样!”

这就涉及到中举的核心问题了,一下子这凤仙楼中的读书人们,一个个都呼吸沉重起来。

这关系科举啊。

李贽丝毫不看他们,只笑看小凤仙道:“你可知道,我朝科举的主副考官,还有18房同考官,其实只看前四道四书题!四书题,才是决定科举的胜负关键!而诗词和五经题,都是匆匆一扫而过,只要不出大问题,就不会影响成绩。至于第三场策论,更是没人看!”

这一句话,石破天惊,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只有少数士绅人家、精通此道的弟子,才没有失态。

小凤仙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却皱起黛眉,柔声道:“为何呢?四书五经,地位为何差距这么大?”

李贽冷笑道:“这倒不是他们有意厚此薄彼。你可知道,一次会试,多少人考?”

小凤仙环视一下坐的满满的凤仙楼,想了想道:“全国的举子,怎么也有几万人吧?”

“不错!全国举子,一共14万人!”李贽作为国子监博士,对这些数字了如指掌,冷笑道:“除了那些年老体衰、死了心的老家伙,每次科举来应试的举子,都约有8、9万人!光是进场检查就需要足足一天的时间!”

众多考过科举的举子,纷纷点头....

李贽说的没错。

他们从天刚亮就过去贡院排队,一直到天黑才能都进去,可见考试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