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52章

作者:不是奸臣

“说到严贼,就不得不说严贼党羽了,当年的赵文华,可是害了香君父亲的罪魁祸首啊,香君之所以沦落至此,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严贼。”

严嵩:“……”这个锅其实我不想背,因为我一个当朝阁老,会管一个小小武官的屁事?

跟其他清流一样,抨击完贪官之后,就开始抨击政策,抨击朝廷不作为,说官员那么贪竟然不管,军队那么烂不管。

“传闻每次倭寇劫掠行动,那些官员就一个个闭城不出,对外面的百姓不闻不问,任由百姓被倭寇肆虐,实在可恶!再说军队,我曾听闻,这些军队不但人员不足吃空饷,训练皆无,不敢打倭寇,甚至倭寇走了之后不去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反而再一次去搜刮百姓钱财。”

严嵩好奇:“那以侯公子的意见,这事应该怎么才能改善?”

侯方域理所当然地道:“自然是铲除严贼,没有了严贼,那朝廷必然为之一清,能臣发挥自己所长,为大明理清吏治,打击贪污,重整军队……”

严嵩翻了翻白眼,这是典型的清流思维,找问题的时候就是神队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猪队友,嘴炮无敌,动手低能。

李香君也有点皱眉头,感觉侯方域说得有点蛮不讲理,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严嵩身上有点不负责任了,或者说考虑不全面,太狭隘了。特别是她昨天从严嵩这里听说了那个严阁老在京城、山东所做的事,根本不像侯方域说的那么不堪。

侯方域看严嵩表情:“怎么?这位客人有不同观点吗?”

严嵩呵呵一笑:“是有点意见,我就简单说一下吧……你说铲除了严嵩之后,大明的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对吧?”

侯方域点头:“自然是。”

严嵩笑道:“那你知道朝廷上,现在有多少个党派吗?”

侯方域摇头:“哪有什么党派,你可别胡说。”

严嵩似笑非笑:“昨天我来南京的时候就听说了侯公子的父亲是东林党,难道侯公子不承认?”

侯方域羞怒:“东林党又不是党派,只不过是一个大家相互学习而结成的团体而已,这很正常。”

严嵩没有揭穿,而是向李香君笑道:“据我所知,在如今朝廷,有江南东林党、工部尚书元诗教为首的山东齐党,刑部尚书沈一贯为首浙江浙党,户部尚书官应震为首湖广楚党……这些人,都是代表区域的利益,而严嵩出自江西,却并没有形成江西的党派……”

侯方域直摇头:“我不信,这些都是你瞎编的。”

李香君若有所思。

严嵩继续道:“当今圣上能从15岁开始,以一己之力推翻以杨为首的权力压制,说明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皇帝,他之所以要重用严嵩,是因为严嵩没有党派,圣上认为如果严嵩不在了,那整个朝廷将会被这些党派所掌控,让他失去对朝廷的控制……江南倭寇之患,浙江是重灾区,浙党都改变不了,严嵩这个无法插手浙江事务的人能够改变?”

剩下的严嵩就没说了,说了侯方域这公子哥也不懂,这是这些公子哥的局限性。

倭寇真的只是因为朝廷政策的原因吗?这种想法真的是太天真的。

时代在进步,海权必定会替代路权,美国著名一书《海权论》详细讲述了海权的崛起,这是航海的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带动了东方的航海,让倭寇开始崛起……

这就是那句话——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前,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420严嵩心中一动:“或许,等开海禁之时,把《海权论》写出来,引导大明向前走。”

《海权论》在1890年出版,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被誉为是近代制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

稍微改一下,非常符合如今大明的形势。

“嗯……趁着这段时间悠闲,可以开始写了……”

侯方域不知道严嵩心中所想,此时他羞怒交加,原本他以为自己可以凭借自己修炼多年的嘴炮能力,强势碾压眼前这个男人,让李香君更深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才华横溢。

结果……竟然输了,而且还输得很彻底。

对方一个小小反驳,竟然让自己毫无还手之力。

“哼!不过呈口舌之快而已!”

侯方域感觉待不住了,直接甩袖离去。

李香君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严嵩摇头失笑:“不用管他,他的经历还太少。”

。。

第142章 严嵩版历史著作《海权论》!【4】

媚香楼,严嵩挥洒狼毫,在纸上写出一个又一个字。

严嵩是个行动主义者,在想要写《海权论》之时,就忍不住马上动手。

“前言——”

“所谓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在书的开始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下我发明的一个词【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我又称作地理大发现。是在200年到100年前,由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在我看来,这一次伟大的环球航行,是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

“它的出现,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是天圆地方,而是一个球体。”

严嵩写着写着,想到目前大明还是处于那种天下中心、天朝上国的思想,甚至大部分人都依旧认为天圆地方,而不是一个地球。

所以严嵩不得不将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加入到这本书里面,让大明的人开开眼界。还好,严嵩是阁老,嘉靖又被他拿捏弱点,所以没人可以对付他,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估计会直接被抄家灭族了。

“在300年前,欧洲一名人马可波罗来到了东方,居住和为官17年,250年前回到欧洲,写了一本《马可·波罗行记》(又名《东方见闻录》,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这本书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而来``。”

“200年前,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200年到现在,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像发疯似地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海权论》的原本行文太过啰嗦,而且大部分都是关于欧洲的分析,根本不符合大明如今的现实情况,严嵩只能取《海权论》的核心思想,大量简化,删去一些欧洲美洲的描述,并且简略描述一下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根源。

在关于大明的问题上,他准备展开篇幅来论述,他有信心写得比原作者更深刻透彻。

严嵩原本决定在书的后面加一些私货,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角度,阐述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相当于《大国崛起·大明崛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