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610章

作者:不是奸臣

戚继光有些担忧,道:“严阁老,最近我们光忙着对付舆论风暴,抗倭的事····”

“你不用说了”严嵩淡淡道:“本阁老陷入风波,其实正是一种麻痹倭寇的策略。”

戚继光、胡宗宪、任环等人……

“……”

又是套路?

。。

第1435章 《国富论》大辩论,开始!【4】

“什么?严阁老?原来您正面硬杠怒怼王本固,让自己陷入麻烦,是为了声东击西?”

“严阁老,您的套路是不是多了点?”

“嘘!”严嵩眉头一挑,淡淡道:“倭寇们,耳目灵通,此时估计正在弹冠相庆,认定本阁老三天之内,不会再出手了。可本阁老偏偏就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搞一把大的!”

“俞大猷!李华梅!兵分两路,分别带着戚继美和任环,作为突击部队,进攻东海徐海老巢!”严嵩厉声道:“如今徐海+来岛索景,已经合流成了新一代的倭寇老大,该轮到他们倒霉了。”

“是!”

众将精神大震。

想不到,严阁老的套路,如此之深?

他居然借力打力,将东方不败给他带来的坏事,转变成了麻痹倭寇、择机进攻的好事?

这么一来,倭寇确实会放松警惕,此时正值进攻的最佳时机!

在严嵩的分派之下,两支主力舰队,借助夜色140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分头行动,开入了大海····

……

此时,北京。

嘉靖正在深宫之中,皱起眉头,听着太子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陈诉着王本固和冯保写来,弹劾严嵩的奏折。

你们真的好烦啊,老是打扰朕修道!!

“····父皇啊,严嵩在东南,胜仗乃是一个也没打,倒是搞出一大堆的乱七八糟之事。弄得东南一片乌烟瘴气。这是王本固写来,弹劾他的罪状。”

嘉靖看着王本固和冯保的奏折,皱起眉头。

他本能感到,这里面有问题。

“严爱卿的自辩折子呢?”嘉靖淡淡道。

按照大明规矩,被弹劾的臣子,遭遇弹劾,要写自辩折子进行辩解。

“启禀父皇,那严嵩十分嚣张,在前线妄自尊大,根本没把您和钦差放在眼中。他非但不写自辩折子,也没有任何反思,依旧我行我素啊。”

太子此时眉飞色舞,添油加醋,一个劲抹黑严嵩。

嘉靖不耐烦皱起眉头。

作为一个政治老狐狸,嘉靖绝非没有头脑。

他派出王本固和冯保去东南,其实只是出于帝王心术,派一个反对派去监视一下严嵩而已。毕竟严嵩的权力太大,节制五省军马,且东南是大明的精华所在。要是不派点人去,嘉靖自己都放不下心。

不过,嘉靖可不相信,严嵩如此没心没肺,连个自辩折子都敢不写,任由太子党攻讦。

“···此事,再等两天吧。”嘉靖淡淡道:“说不定过两天,严爱卿的自辩折子就过来了。朕也就能知道东南发生事情的全貌了。”

太子被怼了回去:“····”

麻痹,不使用杀手锏,不行了!

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道:“父皇,除了儿臣说过的这些罪状,严嵩还有别的。”

“什么?”

太子将那些报纸递了上去:“这是严嵩在报纸上发布的新书【国富论】。”

“哐啷!”

嘉靖失手打翻了茶具,却负手而立,命令道:“朕知道了,你出去吧。”

太子一脸阴笑退了出去。

趁着严嵩不在朝中,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告了一次刁状。

太子深信,这次严嵩在劫难逃。

嘉靖的身后(bdac),陆柄、黄锦走了出来,跪在地上:“皇上····”

“你们不用多说了。”嘉靖一挥手道:“东南的形势,云山雾罩,朕现在也看不透。都退下吧。”

陆柄黄锦不敢再劝皇帝,只好退下。

嘉靖看向远处的眼神,锐利而冷酷,远处一大片乌云上来。

有一场秋雨,要下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

北京,凛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