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660章

作者:不是奸臣

胡宗宪震惊了。

他也不敢瞒报,再说皇上还派了西厂厂公冯保在南京坐镇呢。

第一时间,胡宗宪写了一封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到北京。

“这么多海盗,在汪直的勾引下,聚集在大明沿海?即将入侵大明?”嘉靖惊呆了。

他也没想到,倭寇还没完全摆平,汪直这罪该万死的倭寇总头目,又勾引了如此强大的海盗舰队,直奔大明而来。

朝中重臣们也众说纷纭。

“坏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么多倭寇还没打完,还有这么多海盗!”

“这可如何是好啊?”

“2000多艘战船?那得多少敌人?”

“我大明的水师,就算发展很快,倾巢出动,也万万抵挡不住这些海上的敌人吧?”

太子眼中一转。

他敏锐感到,这可是一个趁机绊倒严嵩的绝佳机会啊。

太子在与严嵩的较量中,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就连一向对他宠爱有加(对熊孩子没办法)的父皇嘉靖,最近也开始厌倦他了。数次求见,都以二龙不相见为理由,不让他觐见。

就连王本固被严嵩骂死,嘉靖也轻描淡写,只是送了王本固一个牌匾,追赠了一个尚书衔,就草草了事了。

太子感到自己的末日,在一步步逼近。

他的党羽,死的死(徐阶、王本固),散的散(很多清流之臣,渐渐寒心,不再追随,甚至公然怼他,比如海瑞),能用的朝廷势力,越来越少。

就连晋党、浙党等朝廷朋党,也与他渐渐拉开距离,不再效忠听命。

太子感到,严嵩这一波去平定倭寇,战绩斐然,捷报频传,父皇嘉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对严嵩的嘉奖也越来越多,昨天嘉靖甚至主动提起,要继续加封严嵩。

平定倭寇成功后,严嵩的势力,必然再次大增。太子与严嵩的势力差距,将更加明显。

太子这个着急啊。

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还要蹦跶两天呢。何况他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太子?

大明江山,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太子立即出列,慷慨激昂道:“父皇,儿臣一向反对开海。就是因为开海容易引来海上的强敌,危及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我朝太祖皇帝,就是因为张士诚外逃海外,一直贼心不死,故而禁海。我朝永乐皇帝,也是因为靖难之役,建文帝,咳咳,不能说的原因(传说建文帝也逃出海外),生怕内外勾结,危害朝廷,再次下令禁海〃」!”

嘉靖和朝中重臣们,不禁点点头。

这太子说的都是事实。

太子越发得意,正色沉声道:“而严嵩一力主持开海,打破了我大明的禁海局面,所谓开门揖盗,我大明才有今日7大海盗王勾结联合,准备从海路入侵之祸患!这次灾厄,都应该算在始作俑者严嵩头上!”

他这么一说,高拱、张居正、王本胜等太子党,立即上蹿下跳,纷纷附和。

“皇上啊,太子所言有理啊。”

“世界海盗联合入侵,千古未有也!”

“开海确实能带来财富,但也带来了不可知的祸患!”

“这次汪直勾结各大海盗入寇,严嵩确实该负担全部罪责!”

嘉靖也颇为无奈。

他虽然觉得严嵩主持开海,与海盗入侵大明其实没有必然联系,但严嵩一向负责海上和对外事物,如今大明遭遇了前古未有海盗联合进攻,要说严嵩一点责任没有,也说不过去。

这就是大明皇帝的逻辑。

有了功劳,首先是皇帝的,臣子有没有功劳看皇帝心情,有了锅,当然是臣子来背啦!

“.々传旨给严爱卿,让他无论如何,想办法阻止这些海盗入侵。如果战败,一切罪责,都要他来承担!”

这就是嘉靖给严嵩的旨意。

而很快海盗大举入侵的消息,就在北京城传开了。

由于消息很杂乱,以讹传讹,人心惶惶,到处一片兵荒马乱。

“听说了吗?世界7大海盗王,联合进攻大明啦!”

“海盗船,多得数不清。比倭寇还厉害!”

“朝廷召开大朝会,皇上慌张不得了,下令让严阁老想办法呢。”

“唉,我大明真是多灾多难啊,倭寇还没平(的好赵)定,又被世界这么多海盗盯上了!招谁惹谁了?”

唐怜儿听到了这消息,放下了手中的书,凝神看向遥远的南方。

“7大海盗王?大举入侵?严嵩?背锅?”

唐怜儿的嘴角,却露出一丝微笑。

“我还没见过严嵩这家伙,吃过谁的亏呢。汪直就算勾结了全世界的海盗王,一起来侵犯大明,只怕····”

唐怜儿抿嘴笑了起来:“被调戏被套路的,也不会是严嵩吧?”

她低头继续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