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748章

作者:不是奸臣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严嵩这句霸气的话,在文渊阁中回荡。

在这一刻,包拯承认,自己被严嵩这句给荡气回肠了····

··············

他自认为对皇上、对民众、对社稷是忠诚的,但跟大奸臣严嵩一比····

咦?怎么这大奸臣,比我这个大忠臣,胆子还要大?更不怕死?

到底谁是忠?谁是奸?

也正是因为这次谈话,一直对严嵩若即若离的包拯,才铁了心跟着严嵩干!

推动改革!为国为民!

包拯想到这里,更加卖力做起内奸来:“太子殿下,此事可不能让严嵩顺利过关啊。正是我们趁机收买人心的时候。”

................

太子得意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包青天!没错,孤王早已乘机开始邀买人心,收服这些对严嵩改革极度不满的文官武将,勋贵世家。最近来拜访孤王的人,络绎不绝,都提着重礼,希望孤王能替他们做主。哈哈,孤王还要感谢严嵩啊,他如果不走这昏招,朝廷中的人心,怎么会又回到孤王这边?”

高拱、张居正纷纷大唱赞歌。

在他们的身后,包拯脸色更加阴沉。

他终于彻底看清楚了,太子和严嵩的差距。

严嵩是只要认准为国为民,可以去冲锋陷阵,踩地雷阵。

而太子,只为了巩固他的权力,热衷与争权夺利,没有半点为江山社稷负责和冒险精神。

好在包拯脸色本来就比非洲人还黑,不然他如此冷峻黑脸,肯定被太子察觉异常。

“趁着这个机会,孤王会广泛收买人心!为廷推做准备!”太子兴奋地手舞足蹈:“各个党派、勋贵世家纷纷答应孤王,只要孤王能在大朝会上阻止这两个改革方案通过,他们就会投票支持高拱和包拯两位,入阁成为阁老!”

高拱兴奋地眼睛发绿,包拯的黑脸上,用力翻了个白眼,眼中充满了讽刺。

。。

第1545章 热火朝天的上海建设【4】

同一时间,上海滩。

大明已经批准了上海建设方案,第一笔六千万拨款也到位了。

具体材料供应和施工方案,经过严嵩与各个党派的协调,也基本定下来了。

为了争夺这笔大生意,各个大商人纷纷从大明各地赶来。

钢铁厂、水泥厂、浇筑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周围,纷纷拔地而起。

几十万民工,从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纷纷涌来。

此时北方虽然是数九寒冬,刚过了大年,但在上海却气温还可施工。而心急的开海大臣、浙江布政使海瑞大人,已经向周围各省发出了通告,通知工程可以开工“零八三”,征集民工入场。

海瑞正在带着部下,在海滩上巡视,查看建设情况。

看着几十万民工,从各个地方乘坐着船、车、牛车,甚至自行步行而来,海瑞那在冷酷的海风中,更显冷峻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一丝笑容。

他的身边,上海城主设计师之一、大数学家笛卡尔赞叹道:“真不可思议。这才大年初三,年还没过完。几十万民工就涌来了。”

另一个主设计师、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一边叼着一根油条,尽显吃货本质,一边点头赞叹道:“我还担心,华夏民众重视春节和亲情,初十五之前,不会有人前来干活呢。这下懒惰的欧洲人,被彻底打爆了。在我们意大利,就算给很多钱,工人们也是懒洋洋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海瑞冷哼一声道:“去年,山东遭遇了地震和旱灾,胶东台州等地,还遭遇了严重的海侵灾害,百万人受灾,湖北遭遇了长江大水灾,也是百万人受灾。湖南遭遇了旱灾,几十万人没饭吃。各地老百姓别说过年,就是吃饭都成问题。我们上海新城建设,严嵩那大奸臣,总算是考虑周祥,干了一件大好事。让这些灾民们以工代赈,还规定每天发放一钱银子做工资。这些灾民们听说消息,连夜就携家带口,往上海这里赶啊!因为这里有饭吃,有活命的机会啊!”

他说着,说着,眼中就含了泪花。

笛卡尔、米开朗基罗都沉默了。

说是嘉靖盛世,但真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算是严嵩励精图治,就算是这些年没发生大的战争,但老百姓的生活依旧艰难。

光是山东一地,鲁西北苦于黄河频繁改道,几乎年年都有水灾(有人统计,清代284年中,山东遭遇270多场大水灾,黄河改道无数次,平均一年一场水灾),鲁西南是旱灾,胶东半岛上台州是海侵,海水倒灌,加上山东处于地震活跃带板块上,各种灾害简直多得数不清。

即使在所谓嘉靖盛世,依旧有上百万灾民,过不去年关。

严嵩借助这次修建上海新城的机会,将这些灾民以工代赈,纷纷吸引到上海开工,可谓一举多得。

故而,虽然是隆冬腊月,灾民们却正好可以前往相对温暖的南方上海,进行施工。

加上上海周围的南直隶等民众,因为冬天农闲,在家里除了生娃就是赌钱,听说了严阁老要在上海打造新城,每天一分银子工资呢,也纷纷赶来赚钱。

农忙季节,要到三月份之后。从现在算起,还有足足3个月,要是一个壮劳力,一天赚一分银子,三个月下来,就能赚9两银子呢!

这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啊,快够全家人一年生活费了。

这正是严嵩的高明之处。

他考虑问题很周祥,很会选择时机。

古代大工程,都是在农闲季节进行,这样能不误农时,不耽误种地。

于是,海瑞、米开朗基罗等人,看到的是一只源源不断、从各地涌来的百万民工大军....

“好!”海瑞擦了擦眼泪,撸起袖子,元气满满道:“我们一定要不负皇帝内阁百姓所望,把上海新城建设好!”

后面,有个下属弱弱道:“海大人,您前天不是还对严阁老咬牙切齿,说与他不共戴天吗?怎么这一转眼,又开始替他做牛做马了?”

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