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784章

作者:不是奸臣

但嘉靖这货,也是严嵩能一路获得权力,权倾天下的关键。

要是没了嘉靖,严嵩斗太子,形势就要险恶的多。

总的来说,嘉靖对于严嵩来说,算是一个可利用的正面力量,只是有时候也会成为绊脚石。

于是,大明的军制改革,就在双方的拉锯战和扯皮中,形成了基本三七开的格局。

严嵩控制的军队,如宣大、蓟辽铁骑,天津守军,戚家军、俞家军、东南军、贵州军等,势力不断坐大,军力直线上升。

但京师三大营,形成了勋贵世家们最后一个堡垒,自留地,严嵩暂时无法染指。

军界,成了严嵩+杨博+兵部与太子+勋贵世家,对峙的局面。严嵩势力占优,但只要一天不翻脸,也没法吃了太子的军队。

军制改革的同时,上海新城建设,在如火如荼推进。

海瑞绝对是一个高效优秀的“忠犬”式实干家,只要给他目标,资源,他就能给你投入一万倍的热情,玩命地干好工作。

严嵩给他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米开朗基罗、最好的数学家程大位、最好的物理学家笛卡尔,这些人的惊人才能已经在天津建设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积累了丰富的建城经验,如今用在上海建城中,可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天衣无缝。(bdee)

在严嵩的6000万上海建设基金催动下,加上庞大的资本趋利天性,上海迅速成为了整个大明资本的狂欢乐园。

几乎一夜之间,这个荒凉的小渔村周围,就高高矗立起来2座钢铁厂、3座水泥厂、5座搅拌厂、12个钢筋混凝土水泥预支件制造厂,日以继夜,灯火通明,热火朝天,施工场面,将黄浦江都点亮了。

上百万山东、湖北、湖南的民工,汇聚在这里,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方崛起中的热土,看着新上海城一天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从冬季朝廷通过上海建设计划,到如今的春季,这座未来华夏经济中心的上海城,已经初露锋芒。

可容纳5000艘船只同时入港停泊、2000艘货船同时吞吐的码头,已经建设完成,灯塔,也与昨日落成使用。

市场和仓库,也初步完成。

比起天津,上海城更加气势宏伟,规划科学,意识超前。

南来北往的中外商人,在去天津的路上,看到这座全新的伟大城市,都会一脸震惊地投来崇敬的目光。

“这是什么城市?如此宏伟壮观?”

“这是严嵩首相,开海第二座新城——上海啊。”

“我去?这世界上我见过的城市多了,但从未有过一座城市,能如此让我感到震撼。光是这港口,就一眼望不到边啊。”

“这座城市光是一期投资,就6000万白银!加上民间热钱涌入,投入的资本不下1.5亿白银!哼!世界上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气魄?如此实力?”

“以后这座城市建成后,我们就再也不用绕道千里,去天津进货了。往返欧洲的时间,可节约足足10天呢。”

“决定了!一旦这座城市开始卖商铺,我就要第一个去买!”

“唉,有你这想法的人不少,听说开海大臣海瑞那里,甚至是严阁老那里,都有无数大势力商家找上门,要求购买上海的热门商铺呢。”

“据说一个商铺的价格,已经炒到了天上!30万两银子,都买不来。”

海瑞此时就在烦恼不已。

本来以为,这开海大臣,只要负责好上海新城建设就好了,没想到那么麻烦,居然还要应付南来北往、如过江之鲫的各大商人们。

。。

第1574章 严贼·房地产奸商策略【5】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早已闻风而动,蜂拥到了上海,想要买到最好的商铺。

天津的商铺发售时,还有很多保守的大家族不信海外贸易的前途,错过了购买的机会,当时他们还嘲笑去抢购天津商铺的家伙,是脑子进水了,居然要花10万银子,才购买一个普通商铺。

结果随后几年,他们只能羡慕妒忌恨地看着那些眼光独到、相信严嵩的商人,天天大~发横财。

大吉大利,天天吃鸡!

这些商铺,一年的利润就不止10万,一年就回本,-随后都是干赚!

从此之后,商界开始流行一句话。

信严嵩,得永生!

天津的教训已经够深刻,故而大明的商人们,这次抢购上海黄金地段商铺,更加狂热,更加疯狂。

可目前,无论是首辅严嵩,还是开海大臣,都没有丝毫风声传出。

这些商人们坐不住,只好追着海瑞屁股问。

海瑞一个头两个大啊。

要说干活,他是没的说,但要说做生意,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啊。

“去去去!买商铺炒地皮这些事情,本大臣不管!”海瑞怒道:“都去找严嵩去!”

“严嵩严阁老说,这是开海大臣的事。让我们盯着您。”一个晋商大老板,陪着笑脸道。

对于这个敢当面骂皇帝的海青天,大明第一二愣子,谁也不敢得罪。

海瑞无奈,只好道:“此事,我要上书内阁,让内阁拿出一个上海卖地方案来才好。你们先回去吧,我尽快向朝廷请示。”

严嵩接到了上海开海大臣海瑞的奏折,微微一笑,笑容说不出的奸诈。

在旁边的伊丽莎白,一脸懵逼。

“严阁老,你笑什么?”

“女王”严嵩笑嘻嘻道:“你不是一直在问我,上海这6000万的投资,大窟窿一个,怎么填的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