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15章

作者:不是奸臣

眼见如此,嘉靖皇帝也颇是兴奋,在祭天的时候,竟是没有任何的敷衍怠慢,一篇长达千字的祭文,嘉靖皇帝念的悠扬顿挫、声音洪亮、字字清晰。

祭天完毕,然后开始浩浩荡荡前往运河。

在留京官员们的相送下,德庆皇帝带领着一众伴驾官员走上了高高大船上!

为了嘉靖皇帝的这次南巡,朝廷耗费了大量金银、木材、人工,准备了九艘大型舰船,以及五艘中型舰船,以作为嘉靖皇帝南巡期间的船队。

其中,除了一艘装饰极尽奢华的大型龙船作为嘉靖皇帝的御用座船、另一艘大型舰船用来装放各种御用品之外,其他的舰船则皆是用来乘载伴驾的官员、官员们的随从、09以及护驾的禁军们。

“起航!!”

浩浩荡荡的船队,开始启动南下。

南巡正式开始!

此时,严嵩也正站在一艘大型舰船的船尾处,遥遥目视着京城方向。

“京师,再见!”

……

……

三天后……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个身穿大明一品斗牛官袍之人,在一边凝望着面前的大运河,一边悠然吟诵着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

漕运,是明朝的生命线,眼前的京杭大运河,就是漕运的依靠。

这当然是当朝首辅——严嵩。

听着严阁老的悠然吟诵,一旁随行的严年溜须拍马道:“好诗!老爷做的一手好湿啊!”

“湿个你头!”严嵩没好气骂道:“一千年前唐朝人写的,有时间多读点书!去看看这份去程回程的安排。”

(严嵩心中流泪,为何让我生在明朝,什么唐诗宋词元曲都抄不成了,好气啊。)

严年接过严嵩递过来的一张纸。

这是嘉靖皇帝南巡的路程安排。

严嵩随着嘉靖皇帝,南巡而下,走的路线当然是京杭大运河。从京师上船,走天津,进入大运河区,再过直隶、山东、江苏,最后过扬州,下江南。

这安排,是经过严嵩深思熟虑的,一路都是繁华世界,一方面是满足从不出巡皇上旅游的欲~wang,一方面,是便于捞钱,哈哈~~

什么?出行安排还能捞钱?

后面严嵩严阁老就会给你演示下,这世界上怎么能做到雁过拔毛、石头里榨油。严阁老深信,这世界上,没有他赚不了的钱。只有笨死的猪,没有憋死的严阁老。

回程安排上,严阁老也动了一番脑筋,那就是不走回头路。

回程安排从江南沿江而上,回到嘉靖继承大统之前的老家——湖北安陆,也是此时大明朝的第三都城—承天府。

没错,就是——第!三!都!城!

要说承天府的由来,必须从嘉靖皇帝给亲爹争脸的“大议礼”说起。

上一代武宗正德皇帝,喜欢荒~yin无道,修建豹房,年纪轻轻三十岁,就把自己给作死了。武宗驾崩无后,后继无人,将大好江山留给了表弟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本来是封地就在安陆的一个普通藩王,本来一辈子都要在湖北做乡巴佬,想不到喜从天降,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居然被拉到了京城做皇帝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了嘉庆这里,一人得道,尼玛他要将整个家乡都牛逼升天啊。

安陆,原本是内陆N线小城市,名声不彰,但因为出了个嘉靖皇帝,而得以鸡犬升天,竟被抬为承天府。与北京的顺天府,南京的应天府,并称为大明朝的三大直辖府,可谓是盛极一时。

顺便一提,嘉靖这种以权谋私的任性~xing~为,是从老朱朱元璋老祖宗那里学来的。

话说朱元璋从放牛娃奋斗上~wei后,便将老家凤阳,一口气提拔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原本南京将降为陪都!

这真是任性的老朱啊。

不过到了洪武八年,工程完竣后,朱元璋亲临凤阳验收工程质量,任性的老朱,做出了一个更让全帝国惊掉下巴的重大决定:废弃中都!

因为他听说这种047工程不给钱,很多凤阳工匠不满,用了厌胜法,在城墙中埋了很多小人,专门咒他,让老朱感到来自家乡父老的怨念。

扯远了,话说嘉靖皇帝指示严嵩,这次出去旅游,一定要衣锦还乡,让承天府的父老乡亲,看看朕如今的风风光光,让朕好好(装逼)一把。

为了满足嘉靖皇帝的装逼欲,严嵩只好将回程第一站改成了承天府,让嘉靖皇帝衣锦还乡,富贵回老家一次。

当然,也少不了嘉靖的修仙扫墓。

严年看完了这张安排,一脸不解:“老爷,这张安排,有什么问题?各地的孝敬油水,能多么?”

严嵩笑得高深莫测。

“你还是太幼稚,只管看着吧。”

严年一脸奇怪,不明白这其中的道道。

“报,前面天津,是直隶布政使李沫儒前来迎接圣驾。”

“嗯。”严嵩闭着眼睛:“让他来吧”

在严年的注视下,一名布政使带着直隶的官员们,跪在地上,向严嵩一脸赔笑:“下官李沫儒代表直隶官员,请阁老代为转达,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第201章 ‘忧国忧民’的严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