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259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严嵩在城头,又听到了李自成的惨叫和冤屈,仰天哈哈大笑,对李自成道:“李自成,你还是吃亏在没文化上啦!你可知道,凤阳的修筑,可是洪武大帝,按照都城的建制和规模修建的?你以为,以你的见识,都能想到围攻凤阳时,掘开淮河大堤,引动淮河倒灌凤阳,以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却想不到这一层吗?”

李自成闻言,双目呆滞。

“是啊,以朱元璋那混蛋,手下拥有那么多能人大将,难道想不到凤阳距离淮河很近,需要提防敌人的水攻吗?”

李自成喃喃道。

在凤阳城头,420潘季驯微笑捋须道:“额,严阁老说的没错···咳咳,我说的是北京的严阁老,之前就说过,凤阳作为中都,战略位置和地位极度重要。乃是我大明三都之一,必须要能经受住淮河决堤的考验。故而,这凤阳城其实在修建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淮河决堤的因素。大家看!”

他一指凤阳城墙下,谆谆善诱道:“大家能看到什么?”

“水门!”一个熟悉凤阳的老者,恍然大悟道:“凤阳面向淮河的方向,一共有一十九道水门,每一道水门都高达一丈多,可供两个人叠着站起来。”

众人迫不及待看下去,发现果然不错,凤阳的北门城墙方向,每隔几十米,就有一道巨大的水门,足有一丈多高,能通过大水泄洪。

潘季驯微笑道:“这是洪武大帝的功劳。当年为了修建凤阳,洪武大帝动用了整整30万民工,日夜不停干了4年,才初步完工。这座城池完全是按照国都的规模和设想,不计成本,靡费白银达数千万两,才进行的建设。”

“此设计,应用了很多其他城池无法应用的先进理念。光是这些水门,就充分考虑了大洪峰到来,需要的分流和导压,力学设计十分优化合理。如此洪峰到来,也会被19道水门,给分流走7、8成力量,无法摧毁城墙。”

伊丽莎白对此佩服五体投地:“原来,大明人聪明智慧,一百多年前就懂得了利用水门,防御大洪水的袭击原理。”

寇白门叫道:“我懂了!凤阳故意不修成实心城墙,而是盖出19座大水门,就是为了如同桥梁一般,让洪峰穿过城门,穿城而过?”

潘季驯点头道:“不错。大家看南门。”

他一指南门:“南门相对方向,与北门完全对应,是19座同样的水门,而两座水门中央,是城内的宽阔河道,足以让洪峰能穿过凤阳,流入另一侧的泄洪渠。如此一来,凤阳虽然被洪水袭击,也能屹立不倒,甚至完全不会受到多少伤害。”

凤阳城上下都震惊了。

想不到,我们的城池,如此先进?

“当然!”潘季驯微笑道:“光是洪武大帝100多年前的设计,还不足以让凤阳在洪峰面前,表现如此完美。这里面,还有严阁老和本人的一点功(bddg)劳哦(悄悄马屁哦,斜眼笑)。”

他一指北面统统打开的三座城门,还有南门的三座,西门、东门,微笑道:

“所谓堵不如疏!这就是本人治水的一点心得。我已经提议,让所有城门大开,大家都集中避难到城墙和高处,任由洪峰穿城而过。如此一来,洪水给凤阳造成的破坏更少。”

寇白门恍然大悟。

想不到,如此爆裂的洪水,在潘季驯这位治水大师的面前,都如此温顺如绵羊一般,听话驯服。

凤阳百姓,更是感慨万千。

“都说水火无情,但在潘大人丰富无比的治水经验面前,还是可以驯服的啊。”

“哈哈,我们凤阳与城下那些倒霉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拥有潘季驯大人这样的水利专家,而他们是一群无知者无畏的笨蛋!”

“嘻嘻,自己炸开大坝,把自己淹死,这种蠢蛋真不多见!”

“天佑我凤阳,让我们拥有潘大人这样的人才!”

潘季驯压低声音,对严嵩道:“严阁老,你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打算让我背锅到什么时候?”

严嵩瞥了他一眼:“这可是别人想要都要不到的功劳!战后计算战果,我记你一功如何?”

潘季驯意味深长瞥了一眼满脸崇拜的寇白门,嘿嘿一笑:“看来,严阁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美人之间啊。”

严嵩差点一脚把他踢下水去,骂道:“就TM你话多!”

第三波洪峰,也随之而来,狠狠扑向凤阳。

但凤阳如今已经彻底不怕了。

19道水门+3座大门,统统打开,任由洪水冲来,穿城而过,虽然对民居造成了些破坏,但洪水如同一头狂怒的巨龙,到了凤阳那密密麻麻的囚笼中,却无可奈何地变得温柔温顺,只能在城中的水道中咆哮奔涌,直奔向南城的导流渠,却拿凤阳城无可奈何。

严嵩听到了一串串惨叫声,低头看去,不由乐了。

原来,那些扎着木筏子的农民军,在乱流之中,根本站不住脚,控制不住木筏子的走向,纷纷撞向了凤阳城墙。

“不要啊!啊啊啊!”在木筏子上,正在拼命用手划水逃命的射塌天眼睁睁看着洪水将自己冲向了凤阳城墙,发出阵阵惨叫。

。。

第1971章 蓟辽铁骑赶到,一脸懵逼【7】

啪!

木筏子在凤阳城墙上狠狠撞击,撞得粉身碎~骨。

射塌天这位逼王,瞬间落水,挣扎了两下,还想浮上去,却根本无力,只能冒个头,就被洪峰淹没了,不-知生死。

凤阳城不断撞击着木头筏子,将一串串的农民军撞入水中····

农民军的尸体,漂浮在城池的河面上,如何一个惨字能形容····

寇白门叹息一声道:“本来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都是被李自成忽悠怂恿,才参加了农民军,好惨啊。”

严嵩耸耸肩。这些人参加谋反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有今天。

严嵩从不圣母,他坚信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为何严嵩要怂恿、暗中指使李自成挖掘开淮河大堤?

因为严嵩不想让大明主力,浪费在这些农民军身上啊。

虽然马三多、胡宗宪等精锐,要对付农民军,是9成以上胜率,但严嵩不希望大明精锐的力量,在这些愚昧无知的农民身上浪费。

虽然严嵩相信,智慧在民间,老百姓是历史创造者,但他更认定,人与人在才智上的差距是巨大的。国家应该由少数精英治国,广大老百姓么····

呵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