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343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一时间,阁老们都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

这事情,真是难以措置啊。

还是李春芳第一个开口:“这,马超马同父子,因为受不了地主董伟的盘剥,鼓动民众起来,揭发董伟偷税漏税,违反朝廷命令,抬高佃户地租等行为,其实本意是好的,但他们毕竟聚众闹事,还引发了如此血案冲突,弄得肃州差点天翻地覆,以我看来,应该比照聚众闹事罪,进行严惩。”

李春芳是状元,读书人出身,毕竟厌恶这些闹学生运动的不安分分子,在他看来如果鼓励这种行为,迟早要天下大乱。

包拯却摇头道:“虽然马超鼓动这么多人,去府衙聚众闹事,有点过分,但之前马超还一直让人保持镇静,只是和平示威游行而已。是那肃州知府与董伟合谋,并未与游行人群对话,反而悍然派衙役抓捕马超,才激化了矛盾,将和平示威变成了武装冲突。这要说责任,肃州官府难逃罪责啊。”

包拯判案,喜欢偏向平民,一般都收拾权贵。

杨博叹息道:“我已经让军方,再三下令,不许军方介入民间和平抗议和示威,但这次肃州的情况太严峻了,驻军总兵也最后下令弹压了。还造成了2人死亡,我请求元辅给与处分。”

申时行凝重道:“此事,在朝野之中,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董伟之干儿子王虎,发动朝中御史,向皇上建议,以后严禁民众聚会,游行示威,得到了朝中很多官员的赞同附和。声势闹得很大啊。”

严嵩淡淡一笑。

王虎?

区区一个御史?

申时行将王虎的奏折,拿给了严嵩。

严嵩一看,表情凝重起来。

这王虎,战斗力很强悍啊,不是一般人。

“臣泣血上奏,惊闻肃州之变,家父被暴民追逐,逃入府衙之中,得到黄有为知府庇护,谁知那马超马同父子,却鼓动暴民穷追不舍。我家乃是诗书礼仪世家,家父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却遭到歹人刁民污蔑,说我家隐匿家产不报,偷税漏税,天理何在?···(以下省略一万字)”

严嵩一看,都笑喷了。

这土豪劣绅,还能称得上是谦谦君子?诗书礼仪之家?

这个逼装的,我给103分!

然鹅后面王虎的口气,却异常强硬恐怖。

“.々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学生运动游行示威,更是危险思想!臣恳请皇上,以雷霆之怒,恢复我大明的秩序。为江山社稷计,为祖宗成法计,为大明万世计,均不可助长游行示威此风。必须以严厉手段,处置马同马超匪首父子,将其斩首示众,并彻查肃州大学等学校中的学生运动,解散其组织,严禁新思想传播,才能杀一儆百,防微杜渐,防止我大明江山倾覆!”

(了王赵)王虎这个御史,在严嵩看来,蝼蚁一般。

但这人的奸诈,可一点不逊色与那些被严嵩作对过的有名“清流直臣”,比如徐阶等人。

他绕开了内阁,直接向皇帝上书,还以“礼崩乐坏”为借口,引发了朝野对此事的极大关注。

严嵩还注意到,这份奏折上,嘉靖皇帝还用朱笔,将“杀一儆百,防微杜渐”这句话圈了出来。

后面,是御史们联名上书,分量更重。

这份签名中,有很多严嵩耳熟能详的名字。

大明御史,分为两京十三道,每一个地方配备数人,加上有专门的监察御史,总计人数达数百人之多。

这份签名上的御史,就有上百个名字。

。。

第2044章 包黑子苦逼:我要讲mmp!【1】

这些联名上书,附和此意的,还不止这些御史大夫们。

更多的保守派官员,也纷纷上书,要求严惩肃州之乱的元凶——农民马同,还有他学生运动领袖的儿子马超。

这些保守派官员的观点,与王虎完全一样,都是表示无论这些农民有何冤屈,都不能通过游行示威方式进行表达,如果人人都有冤屈,人人都可上街游行示威,则大明朝廷的威严何在?这次不管董伟是否有瞒报、偷税、欺压等恶劣行径,必须予以严惩马同马超这些闹事者,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这些奏折的数量,足有数百份之多,就连直隶等一些就近省份的总督,都上书附和此事。

严嵩,仿佛又看到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在向自己反扑而来。

这王虎,就是发动这次的反扑的关键人物。

虽然王虎位置不高,但非常熟练掌握政治中借势借力之道。朝中那些官僚氏族,对此事的极大关注。朝中官僚地主阶级,基本都存在田产瞒报、偷税漏税、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的330不法行为,否则这些人光靠土地,怎么可能积累出如此惊人的财富?

王虎这一步棋,走得虽然很险,但其实很稳。

“皇上的意思呢?”严嵩问申时行。

申时行苦笑道:“皇上看完了这份御史们和地方官们联名上书的奏折,并未表态,而是让黄锦将这奏折送到了内阁,还说请你酌情处置。”

严嵩点点头,微微一笑。

李春芳最能体察圣意,感慨道:“元辅大人,依我看,虽然皇上没说话,但光是这些行动,已经表达了皇上的意思。如果皇上根本不赞成这王虎的意见,只要留中不发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让黄锦转给你。虽然皇上说是请你酌情处置,但那潜台词是···他老人家已经有了倾向性。”

严嵩点点头。

嘉靖的倾向性,就是偏袒官僚地主们对此事的态度,虽然那马同马超父子,确实没有鼓动暴力,只是游行示威,虽然那董伟确实可恶,违反法律,偷税漏税,鱼肉乡民,但(bdeg)皇帝还是重视帝国的秩序,不想把此事公正处理。

但严嵩可不能这样啊。

董伟、王虎,都是蝼蚁,小问题。

但严嵩煞费苦心,创造的大明开放开明政治气氛,却会因为这次案件的不公正处置,而彻底倒退····

严嵩怎么能答应?

在他看来,马超的行为虽然过激,属于改革激进派分子,但总体是好的,马同这老农民意识觉醒,更是难得。

如果将这两人严厉处置,比如按照王虎的要求处死,则大明各地刚刚萌芽的民主、民智气息,就要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