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354章

作者:不是奸臣

“这是马超的文笔吧?只有他才能写出如此富有战斗激情的文字!”

“对,这是被抓进去的运动领袖马超的诗作!”那学生大叫着:“他还在坚持战斗!还没有向官僚地主阶级低头!我们这些人,怎么能轻言放弃?大家跟我一起喊,黄有为!下台!董伟!认罪!”

30万人一起喊:“黄有为,下台,董伟,认罪!”

这声势气氛,让人窒息啊。

海瑞、包拯:“····”

这还是我大明的江山吗?

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周围各种气氛,让他们完全认不出来。

有的新式学堂的学生,在拿着改革派报纸,对市民农民进行朗读,宣传改革思想,有的在进行激烈的大讨论,讨论大明的赋税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明的官位又是谁来坐。

还有农村出身的读书娃,给乡亲正在宣讲那些潮流思想,让农民开始觉得自己确实太苦逼,群情激奋,要求地方官府惩处那些贪官污吏,还地方一个清白···

总之,肃州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一片让包拯海瑞认不出来的气氛。

一旁的王虎,已经咬牙切齿道:“两位大人请看,这些刁民在干什么?他们不事生产,却在这里聚众闹事,几十万人在一起,想要干嘛?造反吗?就凭这一条,让马同马超那对煽动众人造反的父子,上刑场,挨刀子,丝毫不为过啊。”

海瑞表情怪怪的,欲言又止。

包拯笑道:“.々怎么?你这个最敢说话的大炮,到了肃州,就变成了闷嘴葫芦?怎么不说话了?”

海瑞苦笑道:“我也想说,但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心中苦逼。

海瑞可是受了最传统儒家教育,从最穷苦的地方(海南),考中了进士(虽然名次很低),一步步得到了严嵩的赏识,走到如今的阁老之位的。

他可以说,是封建帝国中,最正直、最忠实的一股清流。

但如今看到这几十万群众,如火如荼的改革场面,海瑞都有点迷惘了。

按照大明律,这种事情是不允许的。

因为大明律法规定,士农工商,身份是有高下之别的,以民告官,即使官司打赢了,也要杖打50,(得赵好)流放三千里。

何况,这些民众的诉求,是要将堂堂的肃州知府,革职查办?

如果按照海瑞一板一眼的较真性格,正常判案,他是要按照大明律判决的。

不过,海瑞又是最勤政爱民的官员,他自己一点不贪污,只拿朝廷微薄的薪水,常年种地种菜,养活全家和自己···

他深刻明白,如果不是把老百姓逼急了,走投无路了,大明老百姓不会如此闹事。

这其中必有隐情。

海瑞与包拯对视一眼,并未理会王虎的叫嚣和要求,径直走入了人群之中。

王虎一看慌了神,我擦这两位要马上开始微服私访?不是应该先进入官府衙门,来个先入为主吗?

。。

第2054章 听到真相的海瑞气炸了【4】

王虎急忙上去拦住,赔笑道:“两位阁老,一路鞍马劳顿,还是先去官府吧。”

“官府?谁没见过?”海瑞对王虎从不客气,板着脸骂道:“本阁老是朝廷任命的钦差大臣,要去哪里,难道还要向你请示不成?”

王虎:“···这个不敢”

“那就滚开”海瑞一扒拉将王虎拉开,走了过去,进入人群中,已经是一副温和笑脸:“这位老丈啊,到底有何事,要在这里聚集?”

那被海瑞问道的老头,是一个老农民,恰好就是吃过马同饼子,听过马超演讲的一个,闻言感慨道:“唉,我们也不想闹事啊。但如今官府胡作非为,土豪劣绅一手遮天,大家是在气不过啊。”

“哦?”海瑞与包拯使了个眼色:“那具体有什么恶行呢?”

王虎急眼了,这跟剧本安排不一样啊。

他虽然提前通风报信,交代了爹要布置好肃州,把屁股地下擦干净,但谁能想到这两位钦差来了,根本不听黄有为和自己干爹的说辞,直接就深入群众啦。

这下,还能有好吗?

260那老丈叹息一声,对海瑞道:“我看你是个大人物啊,你可知道,这肃州的土地,本来就贫瘠又稀少,整个肃州不过十万顷土地,却有三万多倾,在大地主董伟的手中!”

“啊?”海瑞其实早已知道了一些内幕,毕竟严嵩也会把调查情况,给同僚们看,不过亲耳听到这老农民的话,还是有些震撼。

“如果这三万顷土地,那姓董的都是合法得来,能正常纳税的,我们也没话说。”老丈想起这事就火冒三丈:“可那董伟仗着儿子王虎在朝中当官,免除了全部税款,几十年之内,一份银子都没给朝廷交过啊!”

王虎在身后,脸都绿了···

麻痹,你个老不死的,胡说什么呢?

他正要打断,包拯却给展昭递了个眼色。

展昭微笑着,一把拎起了王虎,走向一侧道:“王大人啊,这事有关你和你家,阁老让你回避一下,也好避嫌啊。”

(bdah)

展昭内功深厚,拎起王虎如同拎鸡一般,走到一旁,气得王虎差点背过气去。

包拯插嘴道:“老丈,据我所知,这董伟家儿子也只是免除300顷土地税款,怎么会都不交税呢?”

那老头呵呵一笑:“这朝中有人好做官。地方官那位黄有为,收了董伟家的贿赂,怎么可能认真丈量他家的土地?董伟家明明有30000顷土地,却被他隐匿不报,硬说是300顷。这个咱们都是本地人,都知道的门清儿!你们说对不对?”

旁边的几百个农民,都纷纷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