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48章

作者:不是奸臣

很快严嵩就想起来了。

这杨涟,在历史上确实是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大臣,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东林党的主要领袖之一,秉承以天下为重。

这个杨涟跟普通的东林党不太一样,他是有抱负的东林党,而且性格十分坚韧,经历了明朝非常著名的“红丸案”、“移宫案”,最后又跟魏忠贤争斗,在明末有非常大的贡献。

.............

而且这人也是个狠人,不比关羽的‘刮骨疗伤’差,在被魏忠贤陷害入狱之后,诸多酷刑一一用于杨涟,折磨得他遍体鳞伤,气息奄奄。后来提审时杨涟被折磨得无法坐、立,许显纯便让打手给杨涟带上桎梏,随后又施展了“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手段,依旧没有屈服。

最后临死前,杨涟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封,称“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写完仰天大笑而死。

严嵩很快就拿到现在这个杨涟的资料,很快确定了两人确实是同一人。

历史人物又乱入了。

关于如何对待这一个杨涟,严嵩有点犹豫了。如果是其他东林党的话,严嵩直接严刑拷打,栽赃陷害什么来一遍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但是对于杨涟,严嵩有点犹豫了。

杨涟此人,可以肯定是一个能臣,而且是明臣。

在明末,虽然那些读书人各种操蛋,但是有一点是难以抹杀的,正是因为有一些真正的风骨文人的正义之言,才让大明坚持更久。

“这个人,或许应该保下来……而且嘉靖好像没想好要怎么处理他,这是个机会。”

。。

第231章 诏狱【4】

南京镇抚司的大狱位于南京西侧,据闻以前乃是一片乱葬岗,本就人烟稀少少有生人敢来。

原本镇抚司所辖的大狱,真正的名称该是“诏狱”才对,是当年朱元璋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九卿等大官,由圣上亲自掌管的监狱。不过后面随着锦衣卫职责扩大,缉捕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百官之内,而是扩展到整个天下,再称呼为“诏狱”已然不合理,是以暗地里早被称呼为大狱。

不过,自从南京迁都北京之后,又弃用了。

自从嘉靖落住南京之后,这里重新启用,里面所羁押的都是此次官场地震之后,所查处的官员,还有一些不法商人。

作为让人色变的大狱,镇抚司校场的大门就足“七六三”有两边排开,十二名身着飞鹰服,反手持拿腰间狭长略弯的“千刈刀”,一个个身形高大,狼顾虎视般的凶狠恶煞。

这样的人站在门口,一般人看着都会腿软。

看到严嵩竟然来了,顿时里面快步走出七八人。

“拜见严阁老!”

锦衣卫镇抚司镇抚,以及司内大小官员,千户百户总旗……一干人等全部恭恭敬敬行礼。

“起来吧。”

“是。”听闻严嵩说,众人才恭敬站起来。

“不知严阁老今日前来,所为何事?”镇抚紧紧跟在严嵩的身边,略微落后一步,恭恭敬敬地问道。

“此次我是奉皇上的旨意,前来找那个杨涟的。”

“明白,严阁老里面请。”

“不知,你们的审讯如何?那杨涟是否有什么不法之事?”

“回严阁老的话,这给事中杨涟经几次审讯,仍旧闭言不语,今日正想对其上刑。”

“去把杨涟带上来。”

“是,严阁老。”

镇抚不敢有所耽搁,立马走出门去,吩咐狱卒去把杨涟带上来。

没多一会,杨涟戴着拷子、脚镣等戒具走了上来,一脸憔悴,头发乱披!

不过,此时杨涟的双目却依旧精光闪烁,显然这写铐子脚镣并没有摧残他的精神。

严嵩看到此,不禁暗自点头,能当一个名垂千史的能臣,在精神信仰上要足够的坚定。

“微臣参见严阁老。”

出乎严嵩的意料,这个杨涟对自己的态度好像相当恭敬,不是恭谨,是恭敬。

严嵩哈哈一笑:“我还以为你见到我之后,直接就说严贼什么的了……”

杨涟摇头:“严大人被世人误会已久,我杨涟虽然觉得严阁老有不少缺点,但是却也是一个能臣,无论是京师新城,还是山东建设,亦或者是南京抗倭……都非一般人可比,小臣不足万一。”

严嵩甩了个读心术过去,竟然发现杨涟并不是虚伪称赞严嵩,而是真心实意,这不禁让严嵩好感大增,这杨涟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更不是那种犬儒,再加上这种人能干实事,而且有风骨,正好当成一个改革大潮中的助手使用。

“这个人,必须要保下来。”

严嵩心中如此想道。

严嵩挥退了锦衣卫,跟杨涟两人坐在房间里面,对面而谈。

严嵩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进入正题。

“杨大人,我代陛下问你一个问题,作为南京的言官,那些尚书、侍郎跟盐商勾结,为何你却不管不顾?反而陛下不过是微服私访,你却要拦住死谏?陛下很怀疑你是否出于公心?。”

杨涟苦笑:“回严阁老的话,小臣不是没有弹劾南京上官,只不过每次弹劾的奏折都被强压下来了,您都知道这南京已经被这些人控制住了,我根本没有办法……”

读心术。结果是真话,不是假话。

严嵩点头,如同自己所想一样,不过还有一个疑问:“杨大人为什么没有被贬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