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273章

作者:不是奸臣

有大明星陈圆圆,有金牌导演汤显祖,以后他想演什么题材,控制舆论导向,还不是手到擒来?

严嵩接到提示:

“叮~~~你整合了昆曲,作为舆论武器,拍皇帝马屁,激励苏州抗倭士气,大获成功。”

“你获得了3万点奖励。”

“因为无耻拍马屁,还拍出了新花样,新高度,你的奸臣之名更加名声远播,臭名远扬,被清流士林不齿。”

“啊?”这最后一条提示,让严嵩大跌眼镜。

怎么我苦口婆心,让皇上重视抗倭,还成为了清流士林臭骂痛批的对象?

他一脸懵逼啊。

这事还千真万确。

看完了陈圆圆主演的【海波平】,固然是皇帝满意,百姓振奋,舆论主流是好的,但也不乏臭骂痛批之人。

就是清流士林。

看着【海波平】,看着陈圆圆,他们气得咬牙切齿啊。

嘉靖还沉浸在【海波平】的伟光正装逼荣耀之中时,当场便有两个黑着脸的官员,大踏步走出了旁边的官员包厢,噗通给嘉靖跪下,大声道:“皇上!敢问是谁给皇上排演的这出【海波平】?”

严嵩看去,发现一个是南京六廊给事中冯道,一个是南京礼部员外郎杨贯清。

这两个人,都是名声赫赫的清流,言官。

严嵩心中一阵腻歪。

所谓清流、言官,就是整天扯~tan不干正经事的。不光他们自己不干事,也不允许别人干事,动辄就站在道德的高度,横挑鼻子竖挑眼,各种打横炮指责,博取直名。

··············

这年头,有了名声,就有了一切,将来即使触怒皇帝,罢官回乡,也是名声鹊起,风光无限,吃穿不愁。

这跟现代某些哗众取宠、扭曲价值观、博取成名的大V们,何其相似?

加上皇帝一路南巡,打压东南商人,提高税率,惹翻了东南官员,这些人憋着一肚子气,此时哪里还不跳出来?

严嵩不能让嘉靖顶缸,站出来道:“是我。”

..

冯道看着严嵩,眼中喷火,大声道:“臣,南京礼部廊给事中,要弹劾严嵩!”

嘉靖用力翻了个白眼:“你弹劾他什么罪名?”

冯道厉声道:“严嵩乃是我大明朝最大的奸佞!居然以靡靡之音,迷惑圣上,想要让皇上玩物丧志,陷落在昆曲之中。更将不实的功绩,强行安在皇上身上,歌功颂德。臣要狠狠弹劾他!”

南京礼部员外郎杨贯清向来是道学先生,程朱理学的忠实卫道士,也断然喝道:“皇上,昆曲不过是地方小道。淫词艳曲,岂能登堂入室,登大雅之堂?列入皇家御用戏文?臣,请求皇上收回刚才的成命。”

他一副道学先生的嘴脸,指着陈圆圆骂道:“这女子,不过是秦淮河上一个妓~女。梨园也不过是藏污纳垢的一处园子!所谓戏~子无情,婊~子无义!这陈圆圆又是戏~子,又是婊~子,无情无义,占全了!”

他跳着脚骂道:“皇上,程朱理学乃是天下圣人治国之学。一个好女人,怎么能抛头露面?老臣一双火眼金睛,又擅长相人之术,一看这陈圆圆就是红颜祸水,乃是褒姒妲己、苏喜妹一类女人!皇上岂可让这样的女人,饰演的角色,成为天下人道德的典范?”

。。

第256章 嘉靖的审美被鄙视了【3】

那杨贯清加重语气,阴森森厉声道:“臣,请皇上将此女发配到臣南京礼部管束的教坊司,卖为官妓!以儆效尤!”

听到老道学杨贯清的话,居然要将她打入教坊司,卖为官妓,陈圆圆吓得花容失色。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了倭寇出力,刻苦排练戏文,却迎来这样的结局?

更让她伤心欲绝的,是杨贯清公然辱骂她“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两者占全”,简直让她要身败名裂。

在这个社会,一个女人的名节就是生命,被这样侮辱,哪怕是陈圆圆的名声,也抵抗不住。

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道学先生?

听了“零八零”冯道和杨贯清的话,苏州百姓们一片窃窃私语,大乱起来。

有的人义愤填膺,叱骂冯道和杨贯清,侮辱昆曲,侮辱陈圆圆。

有的人心中不以为然,但冯道和杨贯清占据了道德高度,他们也只能装道学先生,假装沉思。

有的卫道士、清流、道学先生们,却欢欣鼓舞,跟着一起大骂。

嘉靖皱起眉头。

对于冯道和杨贯清的话,他当然十分扫兴,更不以为然。

但无奈,冯道和杨贯清这两个家伙,一个是言官给事中,一个是礼部员外郎,一个占据了劝谏君王的名分大义,一个占据了程朱理学的道德高地,他身为皇上还真没法反驳。

严嵩眼看冯道和杨贯清两人,就要掀起气势,硬生生将严嵩营造万众一心、一起抗倭的欢乐气氛,破坏殆尽,心中很是歪腻。

他早已想到,自己和嘉靖已经得罪了东南官场。无论自己想要干什么,都有人跳出来反对。

这推广昆曲,占据舆论高地,推广新的娱乐方式,看起来只是饮食男女、民生百态的一件事,但实际上却深~ru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大明朝影响巨大。

严嵩要推动大明改革,除了从朝堂格局、官场人事、财政税收、军事军制等方面着手之外,从舆论娱乐切入,是一个极其重要布局。

他二世为人,怎么不了解后世对于社会工程、意识形态的争夺,已经达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是必须由最高政治亲自掌握的!

君不见,每一次大革命之前,新旧双方都要拼死争夺舆论阵地,争夺改革的发言权?

推广昆曲,严嵩也估计到,必然有守旧官员、清流士林,说三道四,跳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