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400章

作者:不是奸臣

浙江浦江县郑家,洪武皇帝御笔亲书江南第一家。

整个浦江县,8成以上的土地,足足十几万顷,都归郑家所有。

郑家单独建立了郑家庄,规模比县城还大。

在浦江县,郑家家主一句话,比堪称“百里侯”的县令话还好使。

可以说,浦江县就是郑家,郑家就是浦江县

事实上,此地的县令就姓郑,是郑家的一个旁支。

此举当然有违大明官场的规矩。大明朝规定,本乡做官回避。也就是说,本省人不能在本省做官(九品以上是官,无品级的是吏)。更别说由本县的人,充任县令。

但无奈,官场上实在无人敢于做浦江县的县令。

官场中,如果有人被分到浦江县做县令,会立即有懂行的吏部同年劝说,千万不要去浦江县那个地方。倒不是说那地方危险,或者官难做,恰恰相反,浦江县由于有郑家这个庞然大物,无论是刑名还是钱粮,都非常容易筹措。到了该缴纳朝廷赋税的时候,郑家自然会主动派人送来。

问题是,在这里做官,等于给郑家一家做官,根本没有政绩啊。

没有政绩,也就没法升迁。

当然,由于郑家的存在,也没有油水,没人敢揩油。

曾经有一位外省县令,连续在浦江县做了四任12年县令,最后老死此地,每年只有一百两银子俸禄,又要养师爷随从,穷得叮当响,连棺材都是郑家贴补的。

以后再也无人肯来浦江县做县令,吏部无奈之下,只能从郑家的子弟中选出一个旁支做了县令。

从此之后,郑家彻底统治了浦江县。

郑家庄前,一连九座牌坊,气势不凡,排比而起。

第一个牌坊,大大书写着“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御赐亲笔。

后面是一连两座“状元及第”牌坊!

这就意味着,郑家本朝出了两位状元。

然后是一座“榜眼及第”和一座“探花及第”牌坊,都是朝廷礼部监造的。

后面最高处,还有本朝大儒方孝孺亲手所书的一座牌坊,记载着朱元璋亲自莅临浦江县郑家视察的盛况。

这一切,都彰显着郑家的强大、荣耀!

。。

第378章 抄家!江南第一家!【5】

郑家庄的正厅中。

郑家家主郑竹山心事重重,眉头紧锁,看着~眼前的一张纸。

这张纸上,龙飞凤舞,显得书写人很仓促,内容也只有一-句话。

“东厂受钦命查办谋逆大案大臣严嵩之命,抓捕郑家家主郑竹山,三日就到。”

他的下首,一排坐着几十个郑家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有3位四品以上红色袍官员、有十几个大地主乡绅,还有二十多个大商人。

这些人都是郑家的骨干,凑在一起,浦江县乃至所属的金华府,就是他们的!

浙江金华府!早已被郑家控制。

这几十个人,人人面色阴郁,仿佛大难临头,但又有满腹怨气,咬牙切齿。

“家主!东厂番子已经过了苏州,明天就到金华了,快点下决心吧!”

“是啊,朝廷居然派出缇骑鹰犬,锦衣卫和东厂正在扬州四处抄家抓人,扬州除了那些已经被严嵩控制的盐商没受损失,其他各家家主,都被抓走了!”

“我们该怎么办?”

郑竹山脸色铁青,猛然一挥手喝道:“肃静!成何体统!”

底下几十人,一声不吭了。

郑竹山转向为首的一名四品官员,面色稍霁道:“杨知府,你确定传来的消息是真的?”

这官员,是郑家目前官场的骨干,金华府知府杨山公。

杨山公虽然不姓郑,但却是郑家的女婿,算是半个儿。此时,他面色凝重,急道:“郑家主,本官可是冒了天大的干系,才从一位同年好友处得到了这消息。速速赶来通知本家,要早作打算啊。”

郑竹山咬牙切齿,将纸团捏碎:“打算?还能做何打算?我郑家虽然拥有整个浦江县,乃至半个金华府,难道还能与朝廷东厂对抗不成?”

底下有年轻气盛的郑家子弟,站出来喝道:“但那大奸臣严嵩,凭什么抓我郑家家主?他不想活了么?”

另一个官员阴阳怪气冷笑道:“严嵩真是活够了。想我郑家,乃是太祖御赐江南第一家,家中在朝中做官者不下10人,更有无数大氏族,与我同气连枝,守望相助。这严嵩吃了豹子胆,敢动我们?”

郑竹山想到这里,也不由微微点头。

杨山公却不这么想,颤声艰难道:“各位千万不可小觑严嵩。这次皇上在承天府遇刺,九死一生,唯有严嵩擎天保驾,此时严嵩的宠信,已经到了人臣至极。连锦衣卫和东厂都甘为他的党羽鹰犬!我听说皇上暴怒,任命严嵩为钦命查办谋逆大案大臣,可以便宜从事。严嵩便借机兴大狱啊!”

郑家的官员子弟们,狂傲非常,冷笑怒骂。

“他敢?”

“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到我郑家撒野!”

“别看严嵩是首辅,却是孤身一人,我们郑家数百年世家,铁打营盘,底蕴深厚,表面实力仅仅是冰山一角,足够毁灭那严嵩无数次!”

各种狂傲言辞,不绝于耳。

这郑家,见惯了大风大浪,根本不怕区区一个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