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459章

作者:不是奸臣

“成祖时期,我大明开海,有市舶司,每年可从中外贸易中收税,获利六百万两白银。这是成祖皇帝能以区区20年时间,完成了郑和七下西洋,三次北伐蒙古、开大运河、建造长城、营造北京等一系列大奇迹的关键!此为富国!”

“倭寇之患,非但不在于开海,反而在于禁海。其证据在于,过去上百年我大明一直严格贯彻禁海国策,但倭寇之祸愈演愈烈,说明倭寇根本与禁海无关!禁海无法封闭倭寇入侵。相反,倭寇入侵很大因素,在于国内大士族为了获取海外财富,勾结倭寇入侵,趁机走私而已。如果能光明正大开海禁,将走私合法化,允许缴纳赋税合法贸易,倭寇反而没有了内鬼与之勾结!此为平倭!”

“我身为左佥都御史,长期负责宣大西北兵事,(大明的方面大员,一般都挂佥都御史衔,甚至巡抚都挂御史衔。也就是说杨博之前并不是专职弹劾的,倒更像是一个专员)对我大明军备废弛的现状,极其痛心。从嘉靖元年开始,蒙古人数次越过长城,劫掠大明,甚至打到了通州、大兴等地,京师震动。”

杨博动情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大声道:“这都是我大明军备不振所致!”

好一个忧国忧民!

。。

第431章 祖制!祖制!【5】

“可开海禁跟军备有何关系?”有胡子发白的官大骂道。

“有!”杨博铿锵大声道:“我大明初年,太祖、成祖能数次远征大漠,动辄几十万大军,次次凯旋而归,杀得大漠以南无王庭!我朝170多年后,难道反而不如当初?这是为何?”

“因为没钱!”杨博慷慨激昂道:“我身为左佥都御史,巡视山陕、宣大、蓟辽,发现并非我大明将士贪生怕死,实在是太苦了!军田早已没了,一个军户连自己都养不活,一方面要上阵浴血奋战,拿性命去与蒙古铁骑拼命,一方面家中的妻子经常饿死。这样的军队,怎么打胜仗?”

杨博说道这里,两眼已经饱含“八零三”热泪。

严嵩都暗暗称奇,想不到这老狐狸杨博还有这等忧国忧民(高超演技)的情怀啊。

也是,杨博是山西人,位于宣大前线。蒙古人一入侵,山西就要遭殃。想必他对蒙古的痛恨,不亚于江浙官员对倭寇的痛恨。

严嵩盘算着,杨博入阁之后,让他以阁老身份负责整顿大明军事,兼管兵部,倒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他已经决定,改革内阁,让阁老们分管一摊,将六部监管起来,给六部尚书找了一个婆婆。这样一来,就算六部在各个党派的控制之下,但严嵩却可以通过控制内阁,牢牢控制大明朝政。

太子想跟我斗,一边玩去吧。

杨博慨慷激昂,如同重炮一般,轰地反对开海之守旧势力一阵头昏脑涨,一脸懵逼。

嘉靖点头嘉许,然后目光看向礼部尚书申时行:“申爱卿,你这个新阁老,有什么高见?”

反对派们,心中升起了希望之光。

刚才廷推的时候,严嵩和党羽可是反对申时行来着。不知道这位新阁老,准备如何给首辅点眼色看看?

在万众期待之中,申时行向前一步,淡淡道:“臣之前是礼部尚书,自然要从礼仪上,给皇上出谋划策,臣想谈谈祖制的问题。”

反对派们欢呼雀跃,就差上来亲申时行了。

果然给力!

用祖制怼严嵩!

在他们心中,太子败退之后,申时行已经成为了大明祖制的守护者,对严嵩的最后一道防线。

谁知,下一秒就迎来了一波突如其来的打脸!

申时行平静道:“臣翻阅了建国以来所有的文书,发现开海并不违反祖制!”

朝廷上,一片寂静。

所有人一脸萌萌哒~~

我勒个去!

什么鬼!

说好的好兄弟,你却在背后偷偷日我!

寄予厚望的新阁老申时行,第一次发言,就在替严嵩炸掉“祖制”这个碉堡,还是以新阁老、前礼部尚书的权威身份!

就连嘉靖都笑了:“申时行,你跟朕说实话,你倒是哪一边的?”

申时行平静道:“臣恳请皇上收回这句话!臣素来只忠于皇上一个人,只忠于大明朝廷,要硬说我是哪一边的,臣只能说我是皇上这边的!”

众人心中一阵狂吐~~

马屁精!

不得不服,看看!人家的马屁水平,拍的简直大音希声、妙到巅毫啊。

就连嘉靖都深信不疑,脸色肃然道:“申爱卿,是朕失言,朕收回刚才那句话。”

啥?所有人都石化了,嘉靖竟然道歉了,麻痹的,今天肿么一回事儿?

百官开始重视起了申时行,此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简在帝心,不简单!

王本固坐不住了。

他本来对申时行这礼部尚书,阻止开海寄予厚望,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现在他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王本固出列:“皇上,申时行是小人!他睁着眼说瞎话!”

嘉靖看王本固炮轰申时行,觉得很有趣:“申时行怎么说瞎话了?”

王本固大声道:“太祖圣训,寸板不许下海!这申时行不是说瞎话是什么?”

无数臣子纷纷点头......

寸板不许下海,这句通俗易懂的话,皇帝和臣子们早已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也成为了众多臣子反对开海的根本依据。

有了这句祖训,王本固、王本胜等反对开海之人,就有了绝对的护身符,立于不败之地!

看申时行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