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467章

作者:不是奸臣

所有人,都纷纷嘴炮起来,要怎么开海禁。

“开海禁,当然要从南到北,遍地开花,开上他几十个口岸啦。”

“与外国通商做生意,越多越好!”

“那怎么可以?臭不可闻!要是北方开海,我第一个就去砸场子。”

“在海外设置开海口?”

“何不在大同宣府开海?让那些外国人,也对付一下蒙古人?”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但大部分都是假大空,几乎没有实际有用的。

报纸上,也开辟了专栏,连篇累牍开始探讨开海禁的方略。论战主题从开海方略,渐渐歪楼到了南北方的差异,还有到底哪里的人民脾气更好?能力更强?能代表大明?甚至几家不同的报纸,因为论点看法不同,开始隔空骂战,相互攻讦,吵作一团。

第三天,看到楼歪地厉害的严嵩,实在忍受不了,在报纸上刊登了匿名文章《开海问计》。

严嵩在《开海问计》中,表示开海,作为一项极其重大、十分敏~感的国策,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摸着石头过河。开海既要大胆,不能驻足不前、不能犹豫不决,又要考虑国内的政治承受能力。为了不引起国内政治震动,应该先选取一个港口,尝试开海。发现问题,就进行调整,直到没问题了,再进行逐步推广。如此一来,国内的真正承受力和开海看世界、通商贸易的矛盾便可妥善解决。

《开海问计》中提问,开海选择的第一个港口,应该选择哪个港口?请各地百姓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严嵩拯救了歪楼党,广大吃瓜群众立即展开了争论。

要说开海的好处,其实经过严嵩的【海权论】广泛宣传,已经深~入人心。

老百姓都知道,一旦选中本城开海,大明的货物和外国的商船势必集中在自己的城市,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商机、工作机会和财富。

群众眼睛雪亮的,老百姓没有傻~子。

于是,苏州、杭州、舟山、青岛、广州、天津、连云等地,纷纷开始争夺开海第一港口的资格。

就连各地的知府,也迅速行动起来。

这背后,当然有巨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驱动。

不光是老百姓知道开海的好处,大商人、大(李王的)士族、大地主其实也知道开海的好处。

财富流、物流、商流、人流到哪里,哪里就有钱。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故而,虽然有个别坚持走私的东南家族,顽固敌视开海政策,但毕竟大多数的大家族、大商人是不敢与倭寇勾结的。如今有了开海贸易的希望,很多早已听说外国钱多人傻、特别好赚的商人,早已按捺不住发财的冲动,要求各自势力和地方官,上下活动,争取开海第一港的资格。

苏州、杭州、舟山、青岛、广州、天津、连云等地的知府,甚至浙江、山东、江苏、两广等地的巡抚,甚至总督,都迅速卷入了这一次政治角力之中,为自己所在的省份、都府争取资格。

舆论迅速升级。。

第439章 全国热闹议论【1】

随着开港口的议论扩散道整个大明,那些内陆省份也‘坐不住’了。

南京,镇江等长江重镇,纷纷表示不服,要求朝廷考虑列入开海首府。

这无厘头的想法,自然被无数其他地方的百姓、官员、士族大骂:

“开海开海,你特么的内陆凑个屁开海热闹啊~!”

在争论中,少不得出现自夸和骂战。

苏州老百姓自夸:“东南第一,苏湖熟,天下足!”

杭州商人不服气:“我浙江首府,富甲天下!丝绸茶叶第一!”

舟山表示:“海外第一岛,最为便利!”

青岛老百姓冷笑:“都吹吧,倭寇已经肆虐,打得东南稀烂,你们敢开海,连安全都保不住!还是我北方安全!”

广州官员表示:“我五羊城在南海边上,距离南洋最近,又没有倭寇横~行。还是广州靠谱!”

天津卫不服:“我天津700卫,距离北京最近,又是靖难之役发动之处。开海理应从这里开始!”

连云、南京各有说辞。

就连全国的报纸,也根据地域,分成了若干阵营,鼓吹各自地域的优势,贬低其他地方。

这一场舆论战,迅速点燃了大明各地老百姓参与开海的热情。很多之前并不关注开海事情的商人、地主,都不得不注意到这一政策,开始打外国人的主意。

这一变化,严嵩当然喜闻乐见。

他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这些大明的商人、地主,都投身海洋国家的建设啊。开海收益范围越大,利益越深,将来朝廷对开海的态度就越积极,一旦大明的各个阶层都尝到了开海的甜头,历史的巨轮就会滚滚向前,自动进入海洋国家的轨道,将来就算是太子登基,面对全国各个阶层的利益,也没法逆转开海的国策了。

他严嵩,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项历史(bfah)使命。

也许未来几百年里面,历史书评价严嵩:“开海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总之,各地的积极性高涨,活动的能量也很大。不光是各地官府、读书人、老百姓和报纸,争论不休,就连朝廷之上,各个朋党,都牵扯进去,最后连四大阁老都开始向严嵩打听,有没有选定的开海方案,显然也受人所托,不得不下水。

严嵩并没有着急回答这些问题。

他心中渐渐有数。

如果开海,他心中的初步设想,是一南一北,同时开海。

南方,选定苏州沿海的一片滩涂之地,一个穷困的小渔村。

这个村子,名叫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