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2章

作者:不是奸臣

倭仁感觉这个天下要乱了,想起先贤,他不禁感觉到一股悲凉。

“原本还想辞官而去,但是现在……罢了罢了,何不投身,还天下的一个朗朗乾坤。”

说完,倭仁再一次挺直腰板,甩袖而去。

……

……

外城要建立新城的消息,很快就通过文武百官传到了外面。

整个京城如同投了一个炸弹,全城炸锅了。

“天啊!这计划,太神了!”

无论是酒楼、茶馆、青楼、客栈,亦或者是其他各个地方,全部都在议论这事。(至于申时行成为礼部尚书的事,已经没人注意了。申时行很像泪奔,我要抢头条啊!)

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子,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冲击坏了,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计划。

正面?伟大?胆大包天……

还是反面?有辱斯文?有违孔孟之道……

上到官吏、士子,中到商人,下到百姓,无一不震惊得说不出话了。

而100且更加让他们惊讶的不是计划本身,而是提出计划的人——严嵩。

他们觉得,这个严嵩,还是那个大奸臣吗?这等伟大的计划,是一个大奸臣提出来的?

奸臣不应该是婪无厌、见利忘义、巧取豪夺、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蝇营狗苟、横征暴敛、暴殄天物……那种什么都不做,就做坏事的人吗?

怎么感觉这个严嵩比那些名望非常高的忠臣还要厉害?

这还是大奸臣?

那些自觉正义的清流、文人们,一个个咬牙切齿,他们知道新城一旦建成,那严嵩绝对可以名留千史,而且还是正面的,这种计划应该是自己这些大才提出来的对,严嵩不配提。

他们没意识到,以他们那些死脑筋,连商业都觉得是个贱业,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复杂的经济方案?

不过,他们不会管这些,他们只会觉得严嵩是奸臣,不应该拥有荣誉名留千史的机会。机会应该是他们这些忠君爱国的人才配拥有。

而消息也很快从内城传到了外城,引起了更加庞大的波澜。

……。

第60章 读书人的崇拜!【9】

(求月票!50票加更1章!)

————

外城某客栈。

徐渭正在专研着四书五经,准备2个多月后的会试。

“哈哈~~文长兄在吗?”

门外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声,徐渭一听,喜笑颜开,连忙迎出去。来人正是他在京师认识的至交好友诸大绶,如今已经称得上好基友了。

(明朝有诸大绶(状元),还有祖大寿(名将)都是非常著名的人。)

“端甫兄……”

“文长兄,这次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给你……”诸大绶惊喜地道。

“什么好消息。”

“这次主持我们会试的主考官申大人,就在今天升为礼部尚书,正二品大官,位列九卿!”

“真的?”徐渭大喜。

主考官自然是关系到了他们这些考生的未来,万一他们考中贡生,那他们就会默认成为主考官的学生,尊称主考官为座师。这是一种不是结党的结党,关系一般都会比较亲密,但又没有结党那么相互勾结厉害。

主考官的官越大,那对他们的帮助自然就越大,这是相互互惠的。

“咦不对,原来的礼部尚书呢?我怎么记得是杨廷和杨大人?他可是一个不错的能臣,难道提升了?”徐渭好奇问道。

诸大绶脸色怪异:“杨廷和嘛……听说被严嵩给弹劾,然后丢了官职。”

徐渭大吃一惊:“怎么可能?这可是尚书!”

诸大绶摇头笑了笑:“是真的,而且还是被弹劾了能力不足,尸位素餐,陛下已经同意,夺了官位,保留官身,遣返回乡养老了々`。”

嘶嘶嘶~~

徐渭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

诸大绶拉着徐渭坐到椅子上:“来,我跟你详细说说,要是别人可能还不清楚,毕竟现在都在传那件大事呢,杨廷和这事不过是小事,但是我却正好有一个亲戚上了早朝,然后事情经过都跟我说了。”

徐渭注意到诸大绶的词眼‘这不过是小事’,一时间茫然,自己不过是待在房间几天苦读,难道就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比二品尚书被革职还要大?

诸大绶道:“其实革职的不止一个尚书,而是两个,除了礼部尚书杨廷和之外,还有工部尚书周永春,同样的待遇。而且让他们革职的,都是因为严嵩的弹劾。”

“还两个?因严嵩弹劾?我的天啊!”徐渭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严嵩,看来圣眷恐怖啊!”

别看诸大绶现在如此淡定,其实一开始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他也跟现在的徐渭一样震惊。看徐渭现在这样,诸大绶心中还是很爽的。

在徐渭的追问下,诸大绶将今天早朝发生的事情全部说了一遍。

“天啊,这个计划,简直太伟大了!”徐渭此时,对严嵩完全改观了,这绝对不是所谓的奸臣,而是大大的能臣!就算他是奸臣,但是这个建城计划已经将严嵩推到治世之能臣的高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