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21章

作者:不是奸臣

“工厂,就是我大明专有的进行工业生产之地......”一名貌似工头的人,憨笑道:“这天津的工程巨大,工厂也多。一共有三个钢铁厂、三个水泥厂,还有四个钢筋混凝土工厂。另外,严阁老貌似很快要在沿海开办两个造船厂。这不,他带着那些商业大亨,正在视察工地,讨论造船厂的选址呢。”

他一指远处。

“这么多工厂?”莎士比亚受到极大冲击,痴痴看着冒着滚滚浓烟、又很快被海风吹散的工厂。钢铁厂的高炉、水泥厂的烟筒,还有钢筋混凝土厂的刺耳响声,无处不提醒着莎士比亚,这里充满的强大活力和生产力。

羽柴秀吉虽然被震慑地五迷三道,但依旧死鸭子嘴硬,冷笑道:“什么工厂?比我们日本的工坊有什么区别?”

“日本?工坊?”一个汗流浃背的钢铁厂工人路过,轻蔑一笑:“你们一天产多少钢?一个作坊一天能产10斤钢,打造两把刀,顶天了吧?我们的钢铁厂,4个高炉,每一个高炉一天能产两万多斤钢!四个就是十万斤!3个钢铁厂一天产量30万斤!就这产能,还不敷使用呢。胡老板(胡雪岩)赚的盆满钵满,正雄心勃勃准备与山西帮,一起合开第四个钢铁厂0.4呢。这次一上就是10个大高炉!”

羽柴秀吉被普通工人鄙视,想要反驳,但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气吞声。

因为他很清楚,日本的工匠作坊,确实每天只能产10斤钢。虽然他们采用的包钢法,千锤百炼制成的钢铁质量极好,用在冷兵器上制造日本刀,无坚不摧,但产量少就是少啊!

只有他这样的武士阶层,才能配得起日本刀,通常的旗本以下(最低级武士),只能用竹竿长枪!

而大明,区区一个天津的工厂,一天产30万斤钢?

这大明的国力,到底强大到何等地步?

羽柴秀吉狂咽口水。

。。

第584章 建船厂,嗷嗷叫的商人【3】

海边上,严嵩正带着一大群官员和商业大亨,在商议新的造船厂的落户事宜。

五个月不见,严嵩风采依旧,还是那副风轻云淡、天塌下来不变色的样子,对身后跟着的海瑞、王家屏、十大商人和大明商业大佬们,淡淡道:

“关于工程进展的折子,皇上看了,十二分高兴。特意命令奖赏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位科学家,地质学家徐霞客、数学家程大位、笛卡尔、建筑学家米开朗基罗,还有医学家李时珍,都获得了一万两银子的奖励。特别是夸父追日大灯塔,皇上特意命令多奖励米开朗基罗正八品皇宫御用画师头衔。”

米开朗基罗很不开心:“正八品?画师?那个职务能换成吃的么?”

严嵩用力翻了翻白眼。

海瑞等人一脸无奈。

要说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他们是领15教了,光是那夸父追日的大灯塔设计,就让人赞叹不已,大大提升了天津和大明的形象。

但这位享誉世界的大才子,却有一个爱吃的毛病。自从体会到大明美食的妙处,便在一个彻头彻尾吃货的路上跑偏,一去不回头。

每天一早,这位总设计师都会风雨无阻,出现在工地食堂中,霸占油条摊位,眼巴巴等着新鲜油条出炉,然后一筐端走。别人论根吃,他论筐吃。

豆浆?豆腐脑?别人论碗吃,他是论桶吃。

他每个月发的薪水并不少,一个月一千两银子,比大明一品官还多。但这么银子,都剩不下来,统统买成天南海北的美食吃了。

这么多银子花下来其实也不能说没有效果。

至少米开朗基罗胖了两圈,已经快要追上他的雕塑重了。

此时,应该称呼他为——

大胖子·肥·吃货·米开朗基罗!!

笛卡尔打趣他,说他迟早能胖成夸父雕像这样。

严嵩不理会大胖子米开朗基罗的逗比,只顾自道:

“我们前段时间的工程进度,也十分可观。港口基本建设完毕,建城进度建到可三分之一,城墙修建完成一半,开海贸易集市已经完工,城市轮廓已经出现。””

“开海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再有一个月,我们就开海!”严嵩徐徐道:“但这之前,这一个月我们要展开外交攻势,让西班牙、英国、阿拉伯、日本、高丽、莫卧等国家,都知道我们开海在即。”

他瞥了一眼正在向这里走来的外国使节团,嘴角微微翘起:“这个,我亲自来做。”

“我们现在要商量的,是在天津设立现代化船厂的事。”

“在天津设立船厂的折子,皇上已经准奏了。皇上准许我们在天津,设立两座大型船厂,作为开海的海运力量。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

严嵩看向大明商业大亨们。

这些大亨们两眼放光。

他们之前,有的胆子大,选择了与严嵩合作,开办生意,结果简直赚的合不拢嘴,盆满钵满,这其中包括晋商汇联升、浙商天通汇等等。情况都是极好。

还有与胡雪岩、乔致庸合作开办工厂的,也在天津海量的需求面前,赚得脑满肠肥。

这让那些一开始观望态度的商人,后悔地肠子都青了。

他们在拼命寻找新的机会,催促严嵩能否开放更多的赚钱生意。

“这次,我就将船厂生意,开放给各位去做,还一次性就开放两个船厂!”严嵩淡淡道:“可不能再说我偏心了。”

大明商人们惊喜万分,连连摇头道:“那怎么会?怎么会?严阁老最体恤我们商人了。这船厂可真是大生意啊。”

严嵩微微一笑:“让沈万三给你们说说,这船厂的需求分析。”

沈万三在天津开海中,表现一直十分活跃,众人却想不到,他居然被严嵩看重,要挑起大明船王这副重担了。

沈万三微微一笑,走了出来:“各位老板,我大明开海在即,船厂的需求有多大,就不用我细说了吧?各位都是商业大亨,眼光敏锐、嗅觉灵敏,应该察觉到未来最大需求,就是船!船!船!”

大明的大亨们,狠狠点头。

错过了第一波开海大生意(钢铁、金融、水泥、工程)的他们,可不愿意再错过航运贸易这个发财大门路了。

沈万三一指天津港:“我算过,一匹生丝,从苏州卖给洋人,只能卖40两银子,当然比我们卖给国内20两高出一倍。但你们知道,这生丝卖到日本,能643卖100两,卖到莫卧帝国的果阿,能卖120两,卖到欧洲,能卖400两!”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议论纷纷。

“难怪欧洲距离我大明万里之遥,那些西班牙人、阿拉伯人,还会来到我大明做贸易!原来狗日的钱都让他们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