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56章

作者:不是奸臣

杨博拿到了严嵩的密折,半信半疑,嘉靖几次被俺答汗抢劫北京,弄得怨念冲天,就凭你一个密折,能说得动嘉靖?

他擦了一把冷汗,进宫请示嘉靖,是否允许俺答汗的商队,进入大明?

果不其然,嘉靖沉默了一会,对俺答汗怨念极深,准备断然拒绝,眉头也越皱越深。

杨博见势不妙,立即献上严嵩的密折。

嘉靖打开了严嵩密折之后,却转怒为喜,沉吟片刻,居然点头答应了让蒙古人交出战马和武器,只带着牛羊,两腿步行去天津。

杨博惊得眼珠差点掉出来。

他实在好奇万分,严嵩到底给嘉靖说了些什么?怎么嘉靖态度如此突然转变?要知道,山西靠近宣大边境。过去山西商人可是对蒙古开边和走私的绝对主力,但不管多么努力,嘉靖只要一句话。

谁敢与蒙古人做生意,朕就砍谁的头。在嘉靖的高压政策之下,大明与蒙古的边贸始终做不起来。如今,严嵩却用了一个密折,区区几句话,说服了嘉靖?

杨博很快写信让蓟辽总督放行,并派骑兵监督这些蒙古人。

其实,严嵩也没多做什么,只是在信上给嘉靖举了一个例子。

北宋与契丹辽国边贸,北宋借以渐渐掌握了辽国的经济命脉,并一直作为武器,严重扰乱辽国的经济秩序,让辽国无力入侵。后来,南宋对于女真人的金国,也采取了大致的策略,甚至发展到了金国的钞票,居然是南宋人发行的地步。

从武力上,辽国、金国优于北宋南宋,但在经济上,两宋是绝对的经济巨人,控制辽金经济命脉,要让他们经济崩溃,只是分分钟的事。

如今,蒙古因为太远太荒凉了,很难从武力上征服,那么改变一个思路,利用贸易,从经济命脉上掌控瓦解,更加让蒙古人防不胜防,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嘉靖对严嵩的狡猾多智一向信任有加,也十分好奇严嵩到底打算怎么利用贸易,掌握蒙古人的经济命脉,才决定放行,给严嵩一个机会。

同时,嘉靖也派出了杨博作为使者,去天津观摩一下。

杨博想破了脑袋,也不明白严嵩的套路,以分管阁老的身份,带人护送着蒙古的使者商队,前往天津。

蒙古商队的头目马扎木,看到大明破例允许自己带队进入,正在喜不自胜,看到蒙古人的老对手杨博,亲自带人来护送,更是露出一丝喜色。

谁都不知道,其实马扎木此行,还真没安643好心!

除了与大明贸易,取得蒙古急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之外,马扎木更有俺答汗的绝密任务——侦查大明。

在古代,这种贸易商队,往往都是双方安插间谍眼线,侦查敌人的绝佳机会。

马扎木为何能提出这么一个能够让大明放心的条件?

因为他的身边,有汉奸!

汉奸这个词汇,其实不只是近现代,早在大明,就已经有了。

大明与蒙古的边境上,由于战乱频仍,很多人背井离乡,举家迁移到了蒙古一侧,成为了蒙古统治下的汉人。

这种人,绝对不算少。

加上有些大明地方遭灾,整个村子的流民无处可去,也就向蒙古边境流动,居住在了蒙古控制的区域。

这些流民和难民,时间长了,便渐渐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规模和气候。

在蒙古大明边境,此时有一座城市,名叫板升,人口达到了40万。这板升地区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汉人!

板升在后世,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叫呼和浩特。

。。

第617章 家贼难防【5】

板升,蒙语baixing为汉语百姓之音译,有城、屋、堡子之意。明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俺答汗统治的土默特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俺答汗等领主交纳租税。

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

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板升已经十分繁华。

而控制此地的,是一个大汉奸。

他名叫韩涵。

韩涵本是大明山西代州一个落魄的书生,几次应试不第,家产却被他花的精光,加上有村子里的富户欺负,他深感社会不公,就一怒之下,投奔了板升。

到了板升,他一开始也吃不开,但很快他就接触到了一个好东西。

白莲教。

没错,就是唐怜儿的白莲教。

白莲教在流民难民中,传播速度极快。这些走投无路之人,特别容易信奉白莲教。流民难民到了板升之后,安定下来,依旧信奉白莲教。

韩涵作为一个读过书秀才,扔到大明当然屁都不是。但他在板升这流民遍地的一亩三分地,一个秀才,绝对是一个宝!于是,韩涵很快被流民头目看重,成为了类似狗头军师的存在。

然后,韩涵并不满足与现状,他很快敏锐发现了板升地区,白莲教的价值,此时,唐怜儿等白莲教高层,在忙着大明开疆拓土,对于板升的这些大明流民,重视不够,没有派出官方的使者来主持局面,这给了韩涵可乘之机。

韩涵立即改信了白莲教,并自任为板升一代的白莲教教主。

当然,这对于正宗白莲教是一个笑话,但板升本就是逃亡蒙古的大明流民,根本不会去计较什么正统不正统!

韩涵作为一个秀才,无论是知识、见识和口才,都碾压那些泥腿子村长,所以他几乎只用了一年,就控制了白莲教,并将白莲教发展成为了实际控制板升地区的官方宗教!

他这个曾经落魄的秀才,成为板升地区的汉人实际控制者。

当然,板升的统治者,自然是蒙古人,俺答汗就经常去板升视察。

但韩涵作为汉奸头目,很会卑躬屈膝,使用各种花样,撩的俺答汗心花怒放,认定他是个长生天赐给大蒙古的大才,绝对不能多得的天才。

正如同狼作恶,需要狈,虎害人,需要伥鬼,这矢志征服大明、重现元朝辉煌的俺答汗,与立志报复大明、胡汉三回乡的韩涵,简直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在一起抵足而眠、连夜深谈,恨不得建立PY交情。

韩涵作为一个大明汉奸,非常熟悉大明的人文地理情况,对俺答汗提出建议:“目前,大明精力在东南和沿海,对大汗您只有防守姿态。越是如此,越不能让大明安心发展,否则一旦大明开海成功,财源滚滚,剿灭了倭寇,大明便可从容抽调精锐,将军力放在北方,对付大蒙古。此时,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让大明顾此失彼!我听说莫卧王朝的阿克巴大汗,出身蒙古,有意与大汗联手,一起海陆夹击大明,此乃天赐良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