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是奸臣
包拯咬了咬牙,向皇城方向行大礼:“包拯胆大包天,为民请命,今日大胆审了公主,若是往后皇上有怪罪之日,包拯愿以乌纱帽相抵!”
他说完,冷着一张脸果然将官帽取了下来托在手中:“今日公主非审不可,休说太后求情,便是贤王亲来,包拯也必审无疑!”
包拯原只是进士出身,但是却因为太过刚正,所以被同僚、上司不喜,一直都是在八九品来回晃荡。最后,他由八贤王破格提拨,才有今日成就,也正因为如此,他话中的意思便是说休提太后到了,便是他的恩人八贤王到了,他也绝不讲情面。
“哈哈~~”这时候一直没动的严嵩笑了。
“包大人好个清明的官儿,莫非话中意思就是在说,你眼中只有贤王,而没有太后?”
包拯慌乱了起来,没料到自己一不小心被严嵩抓到话中痛脚,再看了太后脸色就沉了下去,包拯不由有些惶恐不安,忙就道:
“并非如此。”
秦香莲此时眼中闪过狠绝,有太后、严嵩在,这事越发麻烦了。顿时带着一双孩子跪在包拯面前,连连磕头咚咚响:“天下事皆不外法理,求大人做主。”
秦香莲声音极为响亮,外面的百姓听得清清楚楚,皆愤然,顿时起哄了起来,觉得太后、严嵩以势压人太讨厌,甚至有些人浑水摸鱼,喊“皇室犯法与庶民同罪”,然后激起了百姓的同仇敌忾情绪。
“公堂之上,不得喧哗!”
包拯连敲惊堂木,梆梆梆作响。
到了这样的地步,包拯就是明知前方路途险阻,他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包拯:“关于秦香莲状告公主两条罪名,夺人夫君罪不可饶,二是打伤无辜,心如蛇狼。不知公主有何辩解?”
“噗~~”严嵩这时候又笑了:“包大人,秦氏状告陈世美便罢,告公主干什么?夺人夫君?笑话,无论是皇上、太后还是公主,对陈世美有原妻的事其实并不知情,全因陈世美隐瞒之故。刚刚状告陈世美的罪名停妻再娶欺君瞒上,这两条罪状可是相互矛盾的啊?”
包拯:“……”好像是这么回事啊,我操。
百姓:“……”好有道理,竟然无言以对。
太后冷笑,被严嵩提醒之后,她自然知道这个漏洞,不过一直没声张而已。
太后站起了身来,冷冷盯着台上包拯:“都说包拯如青天,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而已,这样让人一看便明知漏洞明显的告状,包大人竟也会召唤和玉公主前来。没想到也不过是如此而已。更何况秦氏以下犯上,如此状告公主,大人可是掌嘴杖责了?”
包拯脸涨红,被太后问得说不出话来。(这不是说包拯傻,只是铡美案里面它就是这个)
————
注:(《铡美案》是虚构戏剧故事,非真实历史人物,另外剧情有不少漏洞,经不得推敲。)
。
第7章 打破秦香莲正义道德金身【3】
包拯自己被说得脸庞涨得通红,不由大感惭愧,气势不禁弱了下来。
这时候,秦香莲怨毒的看着太后、公主,连连高叫:“就算第一条罪名不成立,但是第二条罪名打伤无辜、心如蛇狼总不能算差了吧?”
包拯被秦香莲一吼,点头:“那就开始审第二条罪名吧。”
严嵩突然道:“慢!”
包拯瞪了一眼严嵩:“严阁老又有什么事?”
刚刚严嵩好几次打断,落了包拯的脸,现在还火辣辣的疼,别提多讨厌严嵩了。
严嵩严肃道:“和玉公主乃当朝公主,天潢贵胄,一介民女就像随便给公主安放罪名,而且还给公主造成了重大的名誉损失,这要是不给点惩罚,那以后岂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恶意中伤公主,或者太后,或者是皇上?就算不是天潢贵胄而是百姓,如果被人胡乱诬告,万一没查出真相,下场又是何等凄惨。”
这依旧是一个漏洞,严嵩不知道这幕后黑手到底出于什么目的,竟然不提醒秦香莲。
太后满意:“没错,就是这个理。”
围观百姓一听,是这个理,他们百姓自己不犯罪,但是怕别人诬陷啊,万一来一个罪名,自己倾家荡产是小,罪名大一点都会流放砍头。
这个奸臣严嵩戳到了他们心里的那个G--点。
包拯点头,作为办案高手,国法精通,包拯自然也知道诬告罪,而且涉及当朝公主,罪加一等。
秦香莲惊恐:“冤枉啊大人!冤枉啊!”
严嵩对她呵呵冷笑:“冤枉?难道你觉得包大人判案错误?”
包拯犹豫了一下,最后道:“诬告罪成立,诬告公主罪加一等,至于刑罚……就流……”
“等下!”严嵩拦住,高声:“秦香莲毕竟是本案的原告,我觉得案子就需要办得堂堂正正,让百姓信服,那就暂时压下刑罚,把案子审完之后,再处刑。”
百姓再次齐齐点头,这个严嵩虽然是个奸臣,但是这‘让百姓信服’暖到了他们的心窝。
秦香莲心中那个恐慌啊。
可惜刚刚严嵩狡猾的用了偷换概念,把公主跟百姓联合成一个‘伪受害者同盟’,几次连番打击,秦香莲形象已经被改变了,成为了诬告者,成了百姓的‘敌人’,一时间也难以获得众百姓的认同。
到了这里,秦香莲的伟光正金身,被打碎了,再也没法站在道德最顶端用义正言辞的名义攻击公主。
这才是核心!
严嵩微笑地看着这场案件,一步一步的被自己掌控。
很快,开始审公主第二条罪名,派人杀害义士韩琪,或者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或者派人追杀证人祺家夫妇……
包拯连连传唤了各个证人,结果最后都证明了这不过是驸马陈世美的动作而已,公主完全就蒙在鼓里。
其实公主也是懵了,这所有的事,她是一概不知。
半个时辰之后,包拯拍下了惊堂木:“经过审讯,秦妇对公主所告罪名不成立。”
审案过程明明白白,清晰无比,无可诬赖,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