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927章

作者:不是奸臣

也就是说,大明朝廷只负责发行,不负责回收。老百姓纳粮交税,还必须到制定的票号,用严重贬值的纸钞,缴纳很高的折扣税,兑换成白银,忍受贪婪的周扒皮们再一次地剥皮。

那这些宝钞有个鸟用?

答案就是没用,民间用它擦屁股都嫌硬。

这也是为何永乐大帝明明刚刚建国,却有那么大的财力物力,满世界折腾,又是迁都,又是新建北京城,又是远征大漠,又是七下西洋。知道他的钱从哪来了吧?

所以才有那么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明百姓:555,我们好气啊。)

在这种坑爹制度下,大明百姓们也不傻。

他(王好的)们非常有默契的不用大明宝钞,打死也不用。

有了金银都存起来!

什么?你说买东西怎么办?

以物易物啊!

到了永乐年间,经常能看到一副令人崩溃的场面。

百姓家。

“二虎,去打个酱油!”

“钱呢?”

“拿两个鸡蛋去!”

书店。

“这本书怎么卖?”

“这位老爷,这本书值一匹布。或者您要是有三本旧书,也能换。”

粮店。

“我家自产的南瓜,一大车,换你一袋子米,行不行?”

“我去,这玩意我们怎么吃的完?要不你先去对面换点香油,我们再换米?”

整个经济系统,一片崩溃。

。。

第856章 高拱是个真君子【7】

皇帝们也知道,大明宝钞是个大坑。

但皇帝们一开始不想放弃大明宝钞,这利(掠)国(夺)利(民)民(财)的好制度。

朱重八、朱老四连续颁布“禁银令”,甚至派出锦衣卫,挨家挨户,搜查金银,发现就充公,还要全家流放。

但被坑惨了的大明百姓,誓死保卫金银,他们埋在地下,放在砖里,砌在墙里,坚决不让鬼子,不对,是锦衣卫找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整个天下所有百姓商人都在反抗,皇帝也招架不住。

于是,在那些忧国忧民、稍微懂点经济原理的大臣们的劝说下,到了仁宗、宣宗两位仁慈皇帝期间,大明终于放弃了那坑爹的大明宝钞,开始恢复金银流通。

这也意味着,国家以信用发行货币,在大明算是彻底破产了。

以后一百多年,大明也有人(皇帝)缺钱时,想过恢复宝钞,但只要一提出,就会被骂的体无完肤,不管是哪一派的大臣,都会坚决反对693。

但经济流通对金银的需求,就一下子大了起来。

经常会出现明明有物资,但是没有对应的金银,完成交易的情况,导致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简单介绍了一下大明坑爹的经济货币制度,现在大家就该明白,货真价实的银子,对于大明有多重要。

哪里有银矿呢?

西南,云贵。

这些地方,是大明最富集的产银区。

云贵的十万大山之中,盛产银矿,甚至会有狗头金和苗银。

所谓狗头金,就是天然形成的纯度很高的金块,就那么躺在地上,只需要你捡起来。

所谓苗银,是指银矿中富含银的矿石,在苗族较为落后的提纯手段下,被提纯成的粗银锭。

所以,即使许赞这样嫌弃贵州蛮荒之地的老古板,也得说“要不是贵州出金银,我真不知那鬼地方有什么用。”

所以,当贵州沦陷,嘉靖才会气得发疯。

这还是大明开海,日本、高丽、印度、西欧的金银,源源不断,输入大明,且严嵩规定金银只许进不许出的情况下。要是没有市舶司的海量金银,怕是嘉靖当天晚上就要御驾亲征,提刀砍人了。

但即使如此,明天朝议,大明出兵也是一定的。

严嵩陷入了沉思。

皇帝,太子,王用汲,王波,蓝凤凰,权贵····

这些名字,在严嵩眼前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