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超级直播 第431章

作者:土豆和肉

各种说他眼红嫉妒的评论,不绝于耳。

喊他吃翔的留言,更是多不胜数。

就连不少媒体,都跟着幸灾乐祸的报道了这则趣事。

谁叫唐大刚以前觜巴太臭,把网友和媒体,都得罪了个遍。

唐大刚却当起了缩头乌龟,对这些喊他吃翔的留言,视而不见。

音乐界人士从《那些年》专辑销量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后,马上就对这张唱片,进行研究、分析,誓要搞明白其创造奇迹的原因,看嫩不能复制这个奇迹。

结果才发现,原来网络上,只有那五首打榜歌曲,竟然没有《那些年》的数字专辑。

于是,不得不去音像店购买实体专辑。

如此一来,竟又为杨书禾增加了近千张唱片的销量。

听了《那些年》内的歌曲后,这些音乐人全都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是怎么一张专辑?

里面的音乐竟无一不是能经典传唱的曲目。

而这些歌曲,居然全部都是杨书禾一个人作词作曲的……

想要复制?

所有做音乐的人,都生出一股无力感。

第323章海外市场

音乐圈内只要听过杨书禾《那些年》专辑内的歌曲的人。

不论是以前看不惯杨书禾的,还是对杨书禾“挑事作风”无感的。

但无一例外,他们对《那些年》内歌曲的质量,无不交口称赞,心悦诚服。

《那些年》里面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爱情的歌曲,被杨书禾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就算再挑剔的音乐人,也总能在《那些年》里面,找到几首能触碰到他们心灵的音乐。

或默默感动!

或黯然伤神!

或寂静喜欢!

于是,关于《那些年》的各种乐评,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

“十年难得一遇的神级专辑,既充满节奏,又强调歌词内涵,既抒情好听,又便于传唱……不听《那些年》绝对是他一生的损失。”

这是李总盛的最新微博。

“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看到这张精心制作,质量顶高的专辑。《那些年》内包含了校园风,灵魂音乐,摇滚,流行,甚至是Hip-Hop,虽然元素多样,曲风多变,但却一点儿也不显突兀,而是完美的被杨书禾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是华语乐坛的一个重大突破,给现在的华语音乐,注入了一股清晰的血液!”

这是罗达佑为一本音乐杂志专栏,截取的一段内容。

“杨书禾作为一个如同彗星般崛起的偶像,并没有当下小鲜肉的浮华,通过他的音乐,看到了他的努力、坚持和勇于挑战,《那些年》之后,他就是巨星!”

这是韩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记者问及《那些年》热销现象是说的一段话。

“我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在听歌方面,这个特点体现的尤为明显。一开始觉得特好听的歌,多听几遍也就腻了。但杨书禾的歌则完全不同,刚开始听就感到非常惊艳,让人眼前一亮,但却又一点儿也不觉得腻,反而还越听越有味道,就跟陷入沼泽地似的,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沉沦。说明一下,在《那些年》这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两首歌,一首是《平凡之路》,一首是《loving诱》。抛开歌词和歌曲内涵,仅仅只是杨书禾的嗓音和唱腔,就已经让我迷失了!”

这是著名音乐电台主持人黄晓虎在主持的时候,对全国听众说的一段话。

“杨书禾真的给我惊喜不断,我买了《那些年》听了之后,第一次觉得这个钱,花得太值了!”新生代歌手邓姿琪的一条微博。

“……”

如此这般的言论,那是太多了,数不胜数。

好似所有音乐人士,都变成了杨书禾的水军一样,主动帮《那些年》刷屏、推广。

微博,微信,音乐杂志,报纸专栏,电视电台……网友总能在某个地方,看见有名人在推荐《那些年》里面的歌曲。

这使得《那些年》在地内,变得人尽皆知,甚至传到港澳台地区。

哪怕他对音乐无感,但只要他上网,只要他出门,都会被动的收听《那些年》内的歌曲。

因为不但各大音乐电台,点播的全是《那些年》内的音乐。

就连商场,服装店,理发店这些地方,也同样变成了全天候播放。

更不用说各大网络直播间了,这里是点唱的重灾区,《那些年》内的歌曲,一度成为主播们翻唱率最高的音乐。

一时间,《那些年》内的歌曲,居然在音乐界霸屏。

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同期与杨书禾撞车的歌曲,完全被《那些年》盖住了光华。

《那些年》的迅速蹿红,直观反映到专辑的销量中来。

专辑上市第一天。

经过宝丽唱片对音像店销量的统计,再加上网上的销售数据,内地一共卖出了13万张CD(加了以前预售的数据)。

不但震惊得业内人士,就连了解音乐圈的演艺界人士,也开始集体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