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在二次元过完悠闲的一生 第498章

作者:渔幺

“是吗?所以平田同学说想让我做什么?”

“我看就绫小路同学平时和他们走的比较近,能不能请你去劝劝他们,虽然我成绩也不是特别好,但论辅导的话,我还是稍微有些信心的。”

谦虚了么,总分稳进班级前五会成绩不好?

“这个……其实我也并不是和他们关系特别好,我尽量劝劝。”我并不敢打包票,因为我可以肯定,他们三人不会听我的。

“而且,平田同学为什么不去找副班长栉田同学商量一下?比起我去劝,温柔的栉田同学可能会更靠谱一点。”

而且池和山内两个,多次表达了喜欢栉田同学,要是栉田同学去邀请他们参加学习会,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当然,后面一句话我没说,毕竟池和山内都没有在班级内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说过,我也不好背后去嚼舌根。

“这个,实不相瞒,我也已经拜托过了……”

“原来如此吗……”

双重保险。

“嗯,我知道了,我尽力而为。”

“真是太感谢了,绫小路同学!”

“没事,不过平田同学说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这个……是关于堀北同学的……”

第384章 从众

“堀北?”

“嗯,堀北同学……绫小路同学也知道他在班级内的情况吧?”

“知道。”

“因为堀北同学的态度,我已经快压不住女生那边的意见了……”

“……意见?”

“因为堀北同学对谁都是冷冰冰的模样,对谁都不假辞色,所以导致了女生那边对她的意见很大,这样下去,只怕堀北同学会变成被别人欺凌的对象……”

确实,平田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会处在个人价值取向和社会要求再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关系中。

这就不得不说一个词:从众。

先论一个实验,阿希从众实验。

实验者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在一排,其中6人是实验者的助手,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试,被试并不知道其他6人的身份。

实验开始之后,实验者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条标准直线X,同时向所有人出示用于比较长度的其他三条直线A,B,C,其中有一条和标准直线X长度一样。然后让所有人(其中包括6位助手和1位真的被试)说出与X长度一样的直线。

实验者故意把真的被试安排在最后一个,前面6位由实验者的助手伪装的被试们,都会按照事先的要求说出统一的错误答案,最后由真的被试判断哪条直线和X长度一样。

实验结果是被试做出所有回答中,有37%的回答是遵从了其他人意见的错误回答,大概有四分之三的人至少出现了一次从众,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保持了独立性自始至终没有一次从众发生。

如实验数据最后所现,人们普遍都具有从众心理。而人们大部分的交际圈,也是由从众心理构成的。

譬如一个大学宿舍A、B、C、D四个人,四个人起先都不认识,但是其中三个人A、B、C,都玩着同一款游戏,于是他们迅速走到一起,成为了好朋友,因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

而D是比较晚进宿舍的,且从来不玩任何游戏,这时候,他就会被其他人排除在外。

D就面临了两个选择,一起玩他们的游戏,二自顾自保持原状。

按概率上来讲,D选择第一项概率是最高的,但我们不讲概率,而论后果。

选着第一种,极大可能会融入他们的圈子,因为D有了和他们一样的共同话题,平常的聊天会变多,久而久之,就会与他们交好。

但如果选择第二种呢?

大概是在接下来的宿舍生涯中,被冷落四年,即使到了最后能与他们谈的来,但终究做不到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肆无忌惮的开玩笑。

当然,这其中涉及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不认识的三个人再有了相同的兴趣后,关系会迅速好起来;又比如D选择第二种后达到了能与他们谈得来的境界,那是因为他是最晚加入他们的交际圈,本能的会被排斥;这都有涉及其他一些心理学上的理论,但今天的重点并不是这个,而是从众。

从众,一种让我们更适应社会的自然反应。

而且再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栉田同学。

她真的有能力交到那么多朋友,一个一个去交吗?

不可能。

如果要是真正计算她主动去交往的朋友数量,估计只会有现在的三分之一。

剩下的三分之二,我相信都是因为从众心理和她交往的。

如,某某某听到自己的好朋友说栉田同学为人不错,再加上看她朋友也很多,就产生了和她认识一下的想法,之后在接下来的交往过程中,发现栉田同学确实为人不错,于是朋友的关系,就定了下来。

在栉田同学朋友熟练达到一定时,陌生人一看就会想,“哇,栉田同学这么多朋友啊?我认识的人大部分都是她朋友啊?那我也认识一下她吧!”

栉田同学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这么来的。

承然,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没有说到要是不从众,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和严重性。其实并不需要多说,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会遇到那一刻,就算是人品再差劲、再坏的人,也总有一些能谈的来的朋友,所以并不需要担心。

只有……一个人例外!

拒绝和所有人交好的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