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道家师叔祖 第365章

作者:断千层

就在这时,他忽然间灵机一动。

既然朝中官员不方便去,那么就让诸子百家的人去折腾这件事。自己只要派人随行,从旁监督就行了。

只是,自己与那些江湖中人之间的接触并不多,具体的内容还需要北辰进行沟通。

想到这里,他便让人立刻出宫,将已经离去的北辰在叫回来。

因为北辰是乘坐马车离去的,所以速度并不快。在刚出宫门的时候就被追上了,再之后就再次回到宫殿内。

在得知了嬴政的想法之后,北辰细细的思量了一下,觉得还是很可行的。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由那一派来进行管理学宫,都要保证其在掌控之中。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由儒家以及墨家来分别管理,赵地域韩地的学宫。

首先,儒墨都是当世显学,有着足够的威望,而且也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学子。

其次,这两家本身在教育方面做得也比较突出,有实力完成此事。

另外,为了维持稳定,韩赵两地的学宫需要受到咸阳天道学宫的制约。

虽然这样的条件看上去有些严苛,但北辰相信儒墨两家都会同意的。

因为诸子百家从某种层次上来说与七国之间的相处模式是有着共同点的,都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很难逾越。

而且几国的君王也不希望江湖势力做大,所以即便是那些大势力也会遇到发展上的瓶颈。

而这次秦国连续灭了韩和赵,也就意味着原本的势力范围被打破,可以进行重新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诸子百家的势力,为了进一步扩张,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总的来说,还是属于互惠互利,儒墨两家帮助秦国安定人心。而与此同时,自身也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就算是如此,为了避免一家独大,也不可能让某一派独自掌握学宫。

除了有着秦国官员的监督,还会筛选另外几个门派参与其中。

比如赵国的学宫由儒家进行主导。

但这个地方的学宫虽然不能像咸阳天道学宫一样容纳十几个流派,但也不能仅仅只有儒家。

未来保持各方势力的均衡,北辰与嬴政暂定了四个名额。

这四个名额之中,有两个是固定的。一个是儒家(仅限赵国),另一个则是法家。

而另外两个名额则是根据天道学宫之中,各个流派的排名来安排的。

比如,现在天道学宫之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分别是道家、儒家与纵横家。

那么多出的两个名额,就归道家还有纵横家。

由于排名会因为教师考核等因素而发生变动是,所以这两个名额也不是固定的。

每隔几年就会调整一次,排名高的会顶替排名低的。

有了这条关系链,不仅可以保证有序的官吏,还能够避免各地的分院放飞自我。

此外,为了分辨主次,还有两条规矩。

第一,只有秦国的天道学宫才能称学宫,至于其它的地方只能叫做学院。

第二,天道学宫每五年更换一届。而其它地方的学院只要入学两年就能够毕业。

而随着学习时间的缩短,录取门槛与毕业的要求也会随之降低。如果有学生在毕业之后,还想继续深造可以进入天道学宫继续学习。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

简单来说,如果天道学宫相当于后世的重点大学,那么其余各地的学院就像是中学。

嬴政与北辰俩了整整一个时辰,终于将大致规划给完成。

虽然韩赵之地学院的建立于发展不需要北辰亲自盯着,但在与儒墨两家的沟通上还需要由他出面。

几日时间过后,这件事情终于敲定了。

在得知天道学宫要在韩赵两地开设分院后,儒家与墨家也都表示了支持,很痛快的同意的整个方案。并表示一定会尽力的安抚百姓,培养人才。

至于管理学宫的人选也有了结果。

去往韩国的墨家派出的是精通机关术的班大师。而要到赵国建立学宫的儒家则是请了一个大人物出马。

此人名为伏生,乃是荀夫子的一个师兄弟,同时也是七国有名的大儒,由此可见儒家对于此事的重视。

第三百九十九章 首届毕业生考核

秦国的办事效率很高,仅仅半个月的时间,秦王减免赋税徭役的命令就已经传了下去。

韩国与赵国的百姓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一愣,然后便露出了疑惑与不相信的表情。与周围的人开始讨论起来。

在亡国之后,他们的心情其实是恐惧而又忐忑的。再加上长时间以来对于秦国那种凶狠的固有印象,很多人都以为日后要面对的是痛苦的生活。

但有些意外的是,秦军在攻陷城市之后并没哟大肆的屠杀,甚至没有征收钱粮或者强行征兵。反而要减免从此以后三年内的赋税徭役。这种做法,着实出人意料。

不仅仅普通百姓有这种感觉,就连那些遗留下的贵族也有些惊讶。

与此同时,罗网与秦国士兵双双出动,一明一暗相互配合。将那些不服管教行凶斗狠的江湖中人,以及那些以前欺压平民的勋贵,尽皆抓捕了起来。该杀的杀,该关的关,手段雷厉风行。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动荡逐渐的平稳了下来。而那些原本藏在暗处煽风点火的人也不敢再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