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娶了貂蝉 第412章

作者:冲天小鱼

但终究是成功的封侯了。

当年飞将军李广到死都没封上侯。

吕玲绩以一个女流之身做到了,她感觉自己已经实现了人生价

值,而能有这一切,都要感谢曹旭。

今后被索债。

自己就多配合一下。

几十辈子都还不完的巨债。

这辈子能还多少就看他自己本事了。

这时貂蝉跑来汇报说:“夫君,水镜先生、士元先生来访。

第一百七十章许昌的一股全新风气!

客厅。与司马微、庞统见面了。"恭喜司徒大人,又立下赫赫战功,威加海内、拜大将军!"曹旭身份与头衔越来越耀眼。

他成了许昌地位唯一能与曹操比肩的大佬。“水镜先生过奖了,这次官渡能够大胜,多亏孔明、士元,否则想要埋伏刘备、全歼袁军奇袭部队,我只怕未必能做得到。

诸葛亮、庞统、赵云都立了大功。曹操才发现儿子也拉起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他对此非但不忌惮,反而非常的高兴,只觉曹旭终于开窍,封赏时无不予以侧重扶持,让他们都得到不~小的好处。司马徽对此。

老怀开慰、非常满意。他的学生以卧一龙凤雏最优秀。自然希望这二人能有一番作为。天下群雄并起。唯有曹旭最值得辅佐!商业互吹。

适可而止。该谈正事了。水镜先生对军政都不感兴趣,其志不在仕途,而在教育之上。这段时间不仅担任《许都文学报》主编,为曹旭管理报刊,同时也花了精力,用以准备教育事业,以学校的筹建、教材编票工作为主。为此。司马徽发动了Д脉。

他找来一堆热衷教育、志同道合的名士。有曹旭过去打下的基础设施,又有司马徽等人不懈努力,创办民学这件事,就正式提上日程了。今天。司马微过来。就是汇报成果的。汉代并非没有学校。太学就是汉代创办的教育机构。以传授经学、研究学问为主要内容。汉初只有几十人,昭帝时太学生增至100人,宣帝时达200人,元帝时1000人,成帝时3000人,至东汉最多的时候,太学生达到过两三万之巨。

可以说。华夏是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视教育与传承的一个文明。这种崇尚教育、尊师重道、崇尚才子的传统,也是创办民学的基础。

不过,太学是官学,传授知识以儒家经学为主,主要延伸范围以书画之类的学科为主,所针对的学生普遍是世家子弟,与曹旭追求的不一样。有教无类。学以致用。这才是曹旭的理念。而这司马微刚好不谋而合。

这也是司马微为什么愿意留下来的最主要原因。司马徽说:"司徒指导之下,首批教材正在编纂中,请司徒大人过目样本。”曹旭办学。设必修选修两大类课程。其中必修科有:儒学、策论、基础科学。儒学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策论是培养辩证能力、研究政治韬略的学科,至于基础科学则主要以数学、地理、基本物理常识为主的一些基本知识。选修科目预计设立:书画、农学、医学、工学、兵学、商学、高等科学等。

如此教出的学生,不仅明事理能做文章,有基本科学涵养,更有一技之长,绝不是只会读书、说大道理的书呆子。“不错!"“记住一点。”

“许昌学院是民学。”“既然是民学,就要以实用为主。”"屠龙之技,不是不可教,但要因材施教。”“水镜先生只管放手去做,人力物力办学资金,完全不用考虑。”

曹旭计划将许昌医院、许昌一些作坊,乃至格物报、文学报,与许昌学院合作,既能使学生学到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又让学生获得实践的机会。比如说。许昌医院有两百名名医。这些名医可以到许昌学院医学课讲学。

那些选修医学的学生,若立志成为大夫的话,他们可以提前到许昌医院实习与进修,既能给许昌医院帮不少忙、节省不少成本,也能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知识。不止医学。工学、农学皆能如此。曹旭计划打造出教育、科研、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未来会在这套基础之上,开设科举,选拔人才,以改变华夏传统用人思路,从而实现一套由下至上的完备造血机制,人才将源源不断涌现,各行各业也会因此迅速繁荣。【司马徽振奋+999!【庞统钦佩+999!两人都很兴奋。

按照司徒这套思路。无数寒门学子、寒门百姓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变。这种改变很快就会渗透到各行各业,从而改变国家民族的精气神以及前途。当然了。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多的问题。这套体制不是一朝一夕能打造出来的。司马徽有信心克服万难,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更相信曹旭的才华与决心,他已经老了,但如果能在临死前,做成这一份事业与改革。……求鲜花……那么。这份功绩。

说是堪比孔孟也不夸张。接下来。曹旭又了解了一下文学报发展情况。许昌文学发展很快。最近文化界大的事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正式出版了。大乔在文学报连载的梁祝故事,只有六回,受限篇幅,有很多细节没写到,因引起关注出乎意料,大部分读者都觉得不够过瘾。所以大乔又重写一遍。主线故事不变,大量添加剧情、细节。比如梁祝相处三年点点滴滴、变得更加生动。

当加长版梁祝印刷装订成册,以单行本方式发行,立刻被抢购一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出版,一时之间掀起"洛阳纸贵"的现象大乔已经成为许昌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其作品衍生出很多歌舞、以及戏剧的雏形。没想到。让大乔试试水。

结果掀起滔天巨浪。大乔都变成华夏的“莎士比亚"!从士族到百姓无不对这种章回体的创作方式产生强烈兴趣。她成为许昌城内。

最能引起话题的女人。梁祝粉丝至今还在与守旧派撕逼。大乔紧接着又连载第二个故事《花木兰》,是由《木兰辞》改变而成的,这也是一个女扮男装的,特别符合当下百姓胃口,虽然话题性不如梁祝,但依然深受百姓喜爱。正好。最近这段时间。吕玲绮立功被拜将封侯。人们认为花木兰原型就是吕夫人可以说。吕玲绮都懵了。她没想到自己突然就火了!许昌百姓都称吕夫人为吕木兰。

给她起了一个称号"木兰将军"。女人也能读书。女人也能打战。大乔夫人、吕夫人被无数才女、佳人视作偶像。士族对这种现象。口诛笔伐不在少数。但却纷纷开始模仿章回体创作。以至于出版社每天都能收到多部投稿。

目前除了大乔夫人作品备受关注外,还有一个人写得故事引起广泛关注讨论,而这个人曹旭居然还认识,正是太尉杨彪的儿子杨修。这下。曹旭有些惊讶了。杨修这不学无术的货。居然也开始跟风写起了?上.

第一百七十一章杨修居然成了爽文的鼻祖

梁祝风靡了整个许昌。杨修恰了柠檬一样嫉妒又眼红。一个女人能做到,没理由他大才子杨修不行,抱着这样的心态,提笔走上创作之路。然而。

这条路并不好走。文学报刊登《梁祝》前。这个世界尽管已经有创作的萌芽,但只发展到志怪、志人的层次,前者是怪力乱神山野传说,后者是杜撰为主的人物故事。其创作方式十分简单,人物塑造极其扁平,没有的三要素,没有起承转合,全都是类似童话寓言的小短篇。

《梁祝》是第一次以章回体方式写故事。这是非常成熟的风格,对这个时代来讲跳跃很大,普通士子就算想要模仿,往往也只能写个四不像,暂时没有办法适应。杨修可不一样。他是与众不同的。他是许昌公认大才子。杨修看完梁祝连载版以后,闭门十天“三二零",潜心研究,最终悟出写作的真谛,正式开始提笔写作。然而。麻烦又来了。

杨修自以为已经掌握创作方法,却似乎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故事核心魅力。不在于文笔,不在于结构,而在于故事本身。虽然杨修对大乔很是不满,甚至怀疑她是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辈,否则一个女人怎么可能震动文坛、开宗立派呢?这十有八九是她背后那个男人的手笔!杨修不得不承认《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确实峰回路转、感人至深、精彩绝伦。

若如其他士子。只是企图去模仿。那根本没有超越的可能,反而会因为珠玉在前,而显得东施效颦般可笑,想要引起文坛与士林震动,自己就必须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写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为此。又闭关数日。脑子灵光一闪。

杨修发现前段时间特别火的长诗《孔雀东南飞》也好,现在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写得都是悲剧。既然如此的话。

我杨修何不反其道而行?写一个普罗大众都喜闻乐见的圆满故事呢!杨修一下子找到大方向,听说梁祝的出版书开始发行,又专门把这个新版本看了一半。与连载的版本相比。这个出版成书的版本,无疑是精修加长过的,大乔以细腻的文笔,大量描写两位主人公三年求学过程中的故事,比文学报上连载版本更加细节丰富、引人入胜。杨修再一次开悟。只觉时机成熟。奋笔疾书。不久后。许昌文报新刊登一部叫《琅琊传》的连载作品。

这作品的作者正是著名大才子杨修。所以很快在许昌引起关注。曹旭看到作品名还以为这会是一个人物传记、或者英雄侠士的作品,等看完了具体内容后,整个人都懵逼了。《琅琊传》讲得是。琅琊郡有位叫杨一修的世家公子,才高八斗、家财万贯,满腹经纶。因为战乱关系、家道中落、颠沛流离,最终被迫成为大户人家的奴仆,却意外结实主家几位美貌小姐,继而引发一系列互动故事。曹旭惊了。

有几分爽文套路啊!让曹旭更加吃惊的是!杨修这个王八蛋文笔真特么好。特别是某些地方的描写,非常生动、引人入胜,贼特么刺激。狗日的。不仅是YY文。更特么是小皇文!这样的尺度放到后世铁定四零四。

整个故事就是落魄书生怎么勾搭和私通富家小姐。杨修这本《琅琊传》怕不是要成为这个世界的《某瓶梅》。这种书。有辱斯文。伤风败俗。岂可在文学报连载?曹旭把批准《琅琊传》连载的庞统叫来训话。

庞统委屈的说:“杨公子这部作品写得确实很好,文笔和情节都是顶尖的,自从《琅琊传》开始刊载以后,文学报的发行量直线上升就连很多以前不看报的糙汉,也开始对文学报感兴趣了。"有这种事?"曹旭有些吃惊了。他经过了解才发现。

文学报的销量还真暴涨了一波。庞统露出怎么看都觉得猥琐的笑容。"司徒大人,大俗即大雅,杨公子文笔极佳,故事也写得好,虽有大量庸俗不堪描写,但却进一步降低门槛,让更多人对文学报产生兴趣。"在下认为喜欢看《琅琊传》的人,有可能会比《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多,也更有利于文报的进一步推广。""反正我是很喜欢看的。”有道理。梁祝是经典。生命力会很长。未来可能会流芳百世。但就喜闻乐见的程度,哪比得上YY爽文?

特别是带颜色的YY爽文,换曹旭他也喜欢看啊。曹旭一直看不起杨修。他觉得此人金表其外败絮其中。现在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杨修也不晓得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竟无意之间领悟通俗创作的精髓,未来的前途只怕不可限量啊确实如此。杨修写书以后。简直是春风得意。如愿以偿再次成为焦点。更与出版社约谈出书事宜了。杨修想自己将成为《梁祝》后,第二个将故事出版的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条路走下去的念头。然而。通向成功的路。注定不是那么顺利。"孽障!"“畜生!”"我杨彪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逆子!”

啪!一个耳光。杨修被打倒在地。杨彪气得脸都绿了,将报纸撕得粉碎,砸在杨修的脸上。“你看看你写得,都是些什么东西,伤风败俗、不遵礼教、家门不幸,老夫已经成为笑柄,这张老脸都被你丢光了!”杨修的《琅琊传》。

虽然取得巨大的成果。但其中情节引起了巨大争议。那些直白的四零四描写也就算了。杨修故事主人公身为家仆,却与主家的千金小姐私通,这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百分之百会被无数卫道士口诛笔伐,以至于整个杨家都被土林耻笑。“从今天开始!”“不准再写一个字!”杨修反驳道:“有才之人,不问出身、不问出处,家仆为什么不能翻身,女人为什么就不能追求真爱?父亲是你太迁腐、落伍了!

"杨彪肺都快炸了:“你敢忤逆我!"3.9杨修正色道:"如今中原正在掀起一股反对僵化礼教的运动,修对此深以为然,我华夏千年以来,有些东西确实成为糟粕!”“强词夺理,再写一个字,你就别再进这家门!”

“不进就不进!书我写定了!”杨修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发现一条可以扬名立万、名满天下的康庄大道,他又怎么会放弃。如今中原。即将爆发一场新文化的运动。杨修觉得自己将成为文化革新派代表。

父亲杨彪、那帮腐儒、以及卫道士们,都是阻碍文明进步、阻碍文坛进步的绊脚石,哪怕与杨家断绝关系,他也要继续进行下去。他杨修要扛起文化革命的旗帜。反对僵化的封建教化。反对迂腐的传统思想。这是读书人的战斗!正如孔孟所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杨修昂首挺胸、满脸坦然走出杨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