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1113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白日的开封府,格外的热闹。

一队队的马车,从北边而来,通过北城门,进入城内,同时,又有一队队的马车,从东西两个城门离开。

此时的开封城,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仓库。

从北方各地运送而来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被运送进开封城,被囤积在了刚修建起来的临时仓库内。

原先的开封府官仓,全部被塞满了,连带着,租借的私人仓库,也都被各种物资给塞满了。

现如今,只开封府储存的物资,便足够数十万灾民,吃用上一年以上了。

在临时救灾总指挥这边,数百位年轻的官员,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者。

高效率的工作,更高效率的调度,让各种就在物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方式,运送到灾区去。

现如今的河南,已经成为了一个上好了发条的机器。

当朝廷,当整个北方士绅和商人们,都投入到这场救灾之中的时候,各地的文人墨客,也有不少赶到了河南。

当这些文人墨客,看到眼前的景象时,有不少的人,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锦绣文章。

这所有的文章,有的在感慨水灾的无情,也有的在感慨灾民们亲人离世的辛酸,但更多的,则是在歌颂这盛世,在歌颂这救灾的感人场面。

其中,还有不少的文章,在为那些坚持在抗灾第一线的军人们而可歌可泣。

日报方面,也专门派来了两个采访的小队,这些人,将他们看到的,用笔写下来。

而他们记录下来的这些东西,在送回京城后,在日报的那些专栏编辑的笔下,成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通过这些写在日报上的文章,朝的百姓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水灾的无情,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当下朝廷的作为。

盛世繁华,或许,已经通过这场救灾展现的淋漓尽致了吧。

到目前为止,整个灾区的几十万灾民,只短暂的几日时间,便已经全部安顿好,而且,所有的灾民,都获得了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物资。

迁移数十万灾民,并且将其完美的安顿好,这可不是嘴皮子的功夫,而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若是放在过去,朝廷方面,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可现在呢,朝廷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的那般的完美,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从中挑不出丁点的毛病。

经过这场救灾,朝的百姓们,看清楚了这朝的强盛。

盛世繁华,或许也不过如此了吧。

身在京城内的刘一景等人,翻阅着每一期的日报,心里头,也都是感慨万千。

第978章 云动

此时的京城内,还是一如往常的安静。

虽然河南那边发了洪水,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京城这边。

各类的物资,从这里调拨,源源不断的运送往河南,而京城内的各大部门机构,还在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议政厅,这座朝当下最宏伟的建筑群,自从建成后,便成为了朝权利的中枢所在。

同时,因为那独特的建筑风格,让这座建筑,更成为了的风向标。

如今的京城,出现了一股修建新式建筑的风气。

原本的很多宅子,都被推翻掉,开始重新修建,并且,这些重修的宅邸,全部使用了新式图纸。

水泥和铁丝条被大量的使用,从而,推动了整个水泥行业和炼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只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在北方,便有超过二十个水泥厂和十个铁厂投产。

而且,这些水泥厂和铁厂,一个比一个的规模大,投资方面,动辄都是数十万上百万两白银。

投资建厂,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风气。

在这种新风气的引领下,那些被藏在地窖内的银子,被士绅贵族们纷纷取出来。

而白银的流通,盘活了整个朝的金融,彻底让朝告别了钱荒的危机。

此时的议政厅内,刘一景正在跟几位议政厅议员闲聊着。

随着议政厅的开启,朝的中枢机构,进行了一场从根本上的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曾经的内阁,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中枢机构。

机构的变革,裁撤掉了不少原本重复的机构,同时,也精简了朝中的官员。

在这场变革之中,虽然机构部门减少了,人员也减少了,但是,办事效率却提高了许多。

“听说,交趾国那边的第一批战利品运送回来了?”议政厅内,刘一景看着周培公,开口问道。

这段时间,因为忙着河南救灾的事情,刘一景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河南那边。

至于其他的事情,倒是被暂时疏忽掉了。

众所周知,交趾国二十年变革后,国家富庶,尤其是交趾国王城,更是交趾国变革的财富聚集之地。

蔡老率领的大军攻陷交趾国王城,等同于将交趾国二十年变革积累下的财富握在了手里头。

而当下,朝正在进行着全面的建设,摊子铺的大了,方方面面都需要银子。

如今,议政厅的这群大员们,每一天都在为银子发愁,只恨不得出去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