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先从摆摊算命开始 第231章

作者:焚山煮茶

  这叫什么情况郑广灵竟然支持开科考还要来游说他们几家莫非是这郑家人,脑袋让水给泡了还是说想到这些,卢之堂脑海里,猛地恍然大悟.

  怪不得在他们来这里之前.

  郑家曾派人给他们送信,告知他们不必来,他们会派人过来,找李世民商谈科举.

  合着他们是另有打算见世家大势已去,想要投奔李世民这才将其余几家,都给卖了出来好好好,好一个卑鄙的郑家.

  好一个卑鄙的郑广灵.

  若非是我来这里,恐怕还真就让你给骗过去了.

  心里暗暗怒骂.

  可表面上,卢之堂表现的,还是一副坦然的态度.

  “哈哈哈哈让侯爷见笑了!”

  “由此可见,我们这几家,也并非暗中通气,而且各有各的看法!”

  “究

  竟该如何,还要全凭陛下来定夺,我等也只是出个建议!”

  卢之堂大笑着说道.

  闻言.

  韩修点点头,说道:“如此,各位心中所想,本侯自当传于陛下,让他知道!”

  “哦那就多谢镇北侯了!”

  “除了郑家之外,我们其余几家,都是支持陛下,暂且先不要重开科考的!”

  卢之堂满脸是笑的说道.

  

第360章:改制之事,任重而道远【求全订】

皇宫.

  甘露殿内.

  夜已深,李世民还尚未歇息.

  不光是他,就连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几个,也都在这里陪着.

  而之所以这样,原因就只有一个.

  重开科考一事.

  “陛下!”

  “臣以为,这科考理应开得!”

  “正如镇北侯说的那样,想要网罗天下人才,唯有这一条路可走!”

  “此外,一旦重开科考,还能

  对五姓七望造成不小的打压!”

  “久而久之,才能将他们,给逐出历史的舞台去!”

  长孙无忌抱拳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韩先生之言,朕自然清楚,不过,这重开科考,可并非是简单之事,对了,克明,辅机,朕前些日子,让你们准备的东西,,可都准备好了”

  话音落下.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点点头.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以韩先生所提建议,在原来是科

  考制度上,又重新删减,增加,修改了一些规则!”

  “主要是分作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因我们大唐,书院并不多,只有一些小私塾!”

  “因而,我们放开…条件,可让考生先到那些私塾报名即刻,参加院试!”

  “待院试过了,在逐一上升到乡试,会试以及殿试!”

  “而每一次考试,入选人员皆有限制!”

  长孙无忌将他们整理出来的修改制度给拿了出来.

  李

  世民听完以后,笑着点了点头.

  “嗯!”

  “如此一来,反而更容易区分利弊!”

  “究竟是优胜劣汰,,还为王,也可一较高下!”

  “另外,此前必须要有名望,地位,身份高崇之人推举的制度要废除!”

  “也就是说,天下百

  姓,但凡是对自己有信心者,皆可参加院试!”

  “朕暂定科考之期,为明年四月!”

  “到时候,辅机,你去主持院试!”

  “克明,你负责乡试,玄龄,你与魏征,便负责会试!”

  “而到了殿试的考生,皆有你等几人,与朕一块监考!”

  当话音落下以后.

  众人互相的看了一眼,纷纷点头应允下来.

  “对了,还有一件事也事关重要,先将科考改革一事,向天下宣告!”

  “让那些考生们,先有一个心理准备!”

  “待来年四月的时候,也好进行科考选拔!”

  李世民对于科考之事十分的重视.

  将每一层,每一步都给考虑的异常完善.

  而后,就见长孙无忌连忙躬身施礼.

  “大唐百姓,能有陛下为君,是他们的荣幸啊!”

  “臣代表天下百姓,天下书生,谢过陛下!”

  话音落,就见长孙无忌深施一礼,一躬到地.

  见状.

  李世民苦笑着摇摇头.

  “别这么急着谢!”

  “韩先生说的那句话,一点不错!”

  “改制之事,任重而道远,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朕还望诸位能够鼎力相助,帮大唐走得更远!”

  话音落.

  就见李世民也站起身来.

  竟然向着长孙无忌,杜如晦还有房玄龄三人3,深施一礼.

  见状.

  三人3被吓得脸色苍白.

  连忙还礼道:“臣等职责所在,陛下不比如此!

  ”

  “我等定当竭尽所能,让重开科考一事,尽快完成!”

第361章:朕这就出宫,找韩先生商谈婚事【求全订】

皇宫.

  立政殿.

  “丽质啊,母后问你,你心中是否已经有了意中人”

  长孙皇后脸上挂着一抹轻笑.

  看着对面的长乐公主,轻轻询问.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李世民一直都很关心的.

  自从当初他让长乐公主,跟在韩修的身边拜师学艺.

  他便想着,让两个人培养培养感情.

  这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差不多就是

  李世民的这个想法.

  如韩修这般青年才俊,实在是少之又少.

  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马上定乾坤.